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玉米三大病害特征及防治措施

   日期:2016-05-24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61    
1.大斑病。大斑病先由基部葉片發病,逐漸蔓延至上部葉片。發病初期,葉片上出現水浸狀青灰色斑,逐漸向兩端擴展,形成黃褐色梭形或紡錘形大斑,輕的生長衰弱,籽粒癟小,造成減產,嚴重時全株枯死。大斑病發病的適宜溫度是18~23℃,病菌的侵染蔓延均需要較高的濕度。玉米生長期中高濕度寡照的氣候最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最有可能發生大斑病的流行。大斑病在冷涼地區發生嚴重。 

    控制玉米大斑病的方法主要有:①使用抗病品種;②對高價值的玉米使用殺菌劑;③作物輪作及清除病殘體。使用殺菌劑“新星”防治大斑病較突出,防治效果達98%。 

    2.小斑病。玉米小斑病是最重要的玉米病害之一,它也是真菌病害,在我國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每年都有發生。小斑病使玉米產生褐色病斑,有淺黃色至褐色邊緣,通常病斑呈卵圓形,其橫向擴展受葉脈限制。玉米小斑病的發生需要高溫暖濕環境,適于其發病的溫度是20~32℃。干旱晴朗的天氣不利于病害的流行。 

    控制小斑病的方法主要有:①使用抗病品種;②使用殺菌劑,這種方法只對高價值的玉米適用。 

    3.紋枯病。玉米紋枯病在中國的南方發生十分嚴重。玉米紋枯病初期出現水漬狀灰綠色的近圓形病斑,以后變為白色、淡紅色到紅褐色云紋斑塊。濕度大時病斑上產生白霉。 

    防治辦法主要有:①清除病殘體,銷毀或深翻深埋;②種植抗病品種;③適時播種,增施有機肥,注意開溝排水,降低田間濕度,促進玉米健壯生長,提高抗病力。④化學防治,用5%井崗霉素1000倍液,或20%三唑銅乳油1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噴霧防治。施藥時注意噴到雌穗以下的莖稈上,以取得較好效果。⑤發病初期,摘除病葉是防止病害進一步擴散的最好措施。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