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赤眼鱒的引進與池塘精養

   日期:2016-05-20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11    
2004~2005年我們開展了赤眼鱒的引進與池塘精養試驗,取得了較好成效。現將2005年池塘精養赤眼鱒成魚的試驗情況總結如下: 

    一、材料與方法 

    1.試驗池塘條件 試驗在海鹽縣武原鎮金星村農技站示范基地進行,池塘兩只,每只1.5畝,池深2.5米,底部平坦,淤泥較少,保水性能好。水源充足,進排水方便,水質清新,附近無污染源。基地配備了12千瓦發電機組一套,2只池配備1.5千瓦增氧機2臺及6寸潛水泵1臺。 

    2.苗種來源和養殖方式 2004年6月從湖州市錦山魚種場引進赤眼鱒夏花,2004年引進夏花后培育冬片魚種,2005年放養自育的冬片魚種養殖成魚。 

    二、技術措施 

    1.清塘消毒 魚種放養前20天,即1月初,用生石灰干法清塘,畝用生石灰60千克化漿全池潑灑,以殺滅野雜魚和病原體,改良底質和水質。 

    2.進水和培肥水質 清塘后15天,注新水至1.2米水位,進水時用60目篩絹網進行過濾,防野雜魚和有害生物入池。注水后畝施發酵的羊灰300千克進行水質培育,池水透明度30厘米左右。 

    3.魚種放養 有機肥施后一周,池水呈茶褐色,當水中餌料生物較為豐富時;于1月26日放養自育的赤眼鱒魚種,魚種放養前用10%含量的聚維酮碘2毫克/升進行體表消毒5分鐘。1號試驗池共放養赤眼鱒1200尾,畝放800尾,魚種規格75克/尾;6月10日套養白鰱夏花3000尾。2號試驗池共放養赤眼鱒900尾,畝放600尾,規格75克/尾;套養白鰱魚種375尾,規格為80克/尾;套養花鰱魚種75尾,規格100克/尾。 

    4.餌料投喂 投飼堅持"四定"原則,并根據天氣、水溫、水質和魚攝食情況,確定合理的投喂量。從3月底水溫10℃以上時,赤眼鱒就開始攝食塘邊的水草嫩葉,同時也開始投喂含30%蛋白質的配合顆粒飼料,日投1次,在下午2時投喂,兩只塘投喂量均等。從5月開始日投餌2次,上午9時和下午4時,日投餌量為魚體重的3%。至8月中旬,魚體己長至500克以上,發現攝食量明顯減少,于是將投餌量控制在魚體重的2%以內,防止飼料浪費而敗壞水質,其間還經常補充部分小浮萍進行投喂。在9月中旬至10月,赤眼鱒的攝食量隨著溫度的適宜和水質良好,攝食量又遞增,日投餌量掌握在魚體重的3%。全年共投喂配合飼料2187.8千克、小蕪萍400千克。 

    5.水質調控 養殖前期定期每周加注新水,每次注水15~20厘米;高溫季節,池塘水位保持在2.2米。在養殖中后期(特別在高溫季節)及時換水,每次換水量20~30厘米,保持水質清新,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養殖生產過程中,每天中午開增氧機1~2小時,晚上視天氣情況適時開機,池水溶氧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pH7~8.5,氨氮1毫克/升以內。 

    6.病害防治 防病上參照四大家魚的管理方法,著重管理好水質,每15~20天潑灑生石灰20克/立方米,以改善水質和防病促長。在5~9月定期(每月一次)潑灑光合細菌或芽孢桿菌等生物制劑,以保持水質長期穩定良好。全年防病用殺蟲藥1次,水質消毒劑2次,為4月29日用"魚蟲殺星"0.04克/立方米全池潑灑,殺滅寄生蟲;5月10日用10%溴氯海因0.2克/立方米消毒;9月2日用10%聚維酮碘0.5克/立方米消毒。整個養殖期間未發現病死的魚。 

    7.日常管理堅持勤巡塘,勤觀察,每天早、中、晚三次巡塘,觀察魚的攝食、活動、水質變化、有無病害等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高溫季節加強夜間管理,及時開增氧機,定期測定pH值、溫度等,記錄養殖日志。由于赤眼鱒易受驚,善跳躍而使鱗片脫落受傷,故養殖環境盡量保持安靜。 

    三、試驗結果 

    11月10日,兩只試驗池經起網銷售和并塘,均取得良好成效。 

    1號試驗池:共起捕赤眼鱒971千克(含留塘230千克),畝產647.3千克,最大尾重1千克,最小0.35千克,平均0.87千克/尾,成活率93%。其中尾重500克以上全部銷售,單價16元/千克,留塘230千克也折算產值,共計15536元,畝產值10357元。套養的白鰱魚種產量220.5千克,平均77克/尾,成活率95%,產值882元。總產值16418元,畝產值10945元,扣除畝成本6087元(赤眼鱒魚種1200元,白鰱夏花24元,飼料3391元,電費252元,塘租400元,藥物320元,種蕪萍等人工費500元),畝凈收益4858元。投入產出比為1∶1.80。 

    2號試驗池:共起捕赤眼鱒925千克,最大尾重1.36千克,平均1.07千克/尾,成活率96%,基本上全部銷售,產值14800元,畝產值9867元。套養的白鰱起捕322.5千克,平均0.9千克/尾,產值1548元。套養的花鰱產量120千克,平均1.6千克/尾,產值816元。總產值17164元,畝產值11443元,扣除畝成本5898元(魚種:赤眼蜘00元+白鰱104元+花鰱31元,飼料3391元,電費252元,塘租400元,藥物320元,人工500元),畝掙收益5545元,總凈收益8318元。投入產出比1∶1.94。 

    四、小結和體會 

    1.池塘主養赤眼鱒,搭養其它品種以及搭配的比例要合理。因該魚性情活躍、搶食兇,故搭配部分濾食性魚類如花白鰱較合理。本試驗中,1號池畝放赤眼鱒800尾,套養白鰱夏花2000尾/畝;2號池畝放赤眼鱒600尾,套養花白鰱魚種300尾/畝,赤眼鱒的產量1號池高于2號池,故要取得高產,池塘放養赤眼鱒的密度要高,畝放養量在800尾以上,魚種規格75克/尾。 

    2.赤眼鱒的生長速度從夏花培育到冬片魚種時快,接近草魚;冬片到規格700克/尾時長勢尚可,而當達800克/尾以上時,長勢較慢,故要及時起捕銷售,當大部分個體達上市規格時,應捕大留小,及時上市。 

    3.該魚生活在水體的中層,起捕容易,只是性情太活躍,在吃食時一有動靜就跳躍不停,影響本身及混養魚的吃食和生長。從試驗結果看,赤眼鱒最大規格達到1.36千克/尾,最小0.35千克/尾,故投餌要均勻投在池的四周,苗種放養規格力求整齊。赤眼鱒馴食較容易,最好投喂浮性顆粒飼料,以便正確掌握投餌量,杜絕飼料浪費而敗壞水質。配合飼料粗蛋白質含量不需太高,控制在30%以內就夠了,另需搭配部分水生植物作補充。 

    4.池塘養殖赤眼鱒只要掌握合理的放養密度,科學搭配混養品種。采用優質對口的配合飼料,通過精心管理,完全能養殖成功,并取得高產高效。該魚病害少,口味佳,市場價格高,養殖效益好,養殖方式可主養成與四大家魚混養、搭養。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