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蔬菜對養分的需要及吸收
蔬菜對營養元素的需要,因蔬菜種類及各營養元素生理功能而異。
氮:是植物原生質中蛋白質、葉綠素、酶、磷脂、核酸及許多含氮物質的重要組成部分。
氮素充足:蛋白質合成過程加強,細胞生長旺盛,光合作用強,植株生長旺盛,速度加快。
氮素不足:葉綠素含量減少,光合能力減弱,生長緩慢,葉小發黃。
氮素過量:植株生長過盛,發育受阻,種子發育遲緩,機械組織不發達或徒長。
磷:是組成核酸、核蛋白和磷脂的主要元素,而磷脂、核蛋白又是細胞質和細胞核的重要組成部分,能促進生殖器官發育,是作物提早成熟。
磷素不足:分生組織細胞分裂不正常,植物的根及幼芽生長減弱,所以苗期及果菜類蔬菜施磷效果更為明顯。
磷是植物體內能源供給者,對碳水化合物轉化、運輸和積累起重要作用。
鉀:不參加植物體內重要有機物的組成,但它是植物的必需元素,吸收量較大,主要分布于植物體內代謝作用的活躍部位,起調節作用。
鉀與植物體內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與運轉關系密切,鉀具有促進植物機械組織發育,使莖桿健壯的作用,并能促進光合作用。
鉀充足時,抗病力增強,品質改善,鉀也稱之為健康元素和品質元素。
除三大元素之外,其他元素如鈣、鎂、硫及微量元素鐵、硼、鉬、錳、鋅、銅、氯、鈉等,都是必需的,如土壤中缺乏某種元素,而又不能及時供給,則會產生“缺素病”。
2、各類蔬菜的營養特性與施肥特點
(1)大白菜:包括大白菜、小青菜、油菜、菜薹等。
這類蔬菜都有很大的葉面積,蒸騰量較大,但根系淺,因此要求較高的土壤含水量和肥沃的土壤。由于這類蔬菜是靠葉面積增加葉片數來提高產量的,因此供應充足的氮素是大白菜豐產的關鍵。如果氮素不足,則蜘蛛矮小,葉片少,莖基部葉片易枯黃脫落,組織粗硬。但氮素過多時,則組織含水量高,不利于貯存,而且易遭受病害。后期磷鉀供應不足時,往往不易結球。以噸產量計,氮0.8-2.6千克,五氧化二磷0.8-1.2千克,氧化鉀3.2-3.7千克。其吸收比例1: 0.5:1.7。
(2)茄果類:番茄、茄子、甜椒
這類蔬菜共同特點是邊現蕾,邊開花,邊結果。因此在生產上要注意調節其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矛盾,才能獲得好收成。
茄果類蔬菜在生長過程中需供應充足的氮磷養分。氮磷不足時,不僅會導致花芽分化推遲,而且會影響花的發育。進入生殖生長后,對磷的需求劇增,應注意施磷肥,控制氮肥用量。番茄進入生育后期缺鉀。往往形成菱形果、空心果、綠背肩和發生筋腐病,從而降低高商品質量。
從養分吸收來看,甜椒屬高氮、中磷、高鉀型的蔬菜,茄子、番茄屬中氮、中磷、中鉀型蔬菜,以噸產量計算。
n p2o5 k2o 比例
番茄 3.18 0.74 4.83 1:0.2:1.5
甜椒 4.91 1.19 6.02 1:0.2:1.2
(3)瓜類:黃瓜、南瓜、西葫、冬瓜等
它們是典型的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并進的蔬菜,在進入結瓜期后,生長和結實間養分爭奪比較突出,因此在肥水上應該調節。
黃瓜以噸產量計n4.10,p2o52.30,k2o5.50,比例1:0.6:1.3。
3、當前蔬菜施肥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過量施用化肥;
(2)n、p、k養分比例失調,n、p多,k少;
(3)施肥方法不當,主要是復合肥施用不合理,復合肥作追肥比例較大,從而造成盲目施p、k肥,浪費資源。
4、平衡施肥
(1)以施有機肥為基礎 重施有機肥是提高蔬菜高產、穩產的物質基礎,也是建設和培育新菜地的重要措施。要禁止使用城市垃圾和污泥,醫院的糞便垃圾和有害、有毒物質,嚴禁在蔬菜上使用未充分腐熟的人糞尿,更禁止將人糞尿直接、澆在(或隨水灌在)綠葉蔬菜上。
(2)氮、磷、鉀養分之間要平衡供應 在有機肥基礎上,配合施用化肥是蔬菜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在化肥施用時,氮、磷、鉀要平衡供應,尤其要重視鉀肥的使用。磷、鉀肥要做基肥一次施用,不可做追肥。
(3)根據具體情況調整施肥量,按平衡(配方)施肥確定的施肥量,是適合于正常栽培和正常氣候條件下的合理施肥量,但考慮到蔬菜生長季節不同,土壤供肥強度有差異,一般早春茬處于低溫到高溫生長季節,前期生長緩慢,需適當增肥促長。秋茬菜處于高溫到低溫的生長季節,前期生長快,應適當減肥控旺。但在實際生產中,根據具體情況調整施肥量,一般增加或減少10%-20%的施肥量是允許的。
(4)密切注意土壤速效養分含量變化,調整施肥配方,施肥方案是以土壤養分測定值為依據的。通過施肥,除大部分養分被植物吸收外,還有一部分養分,尤其磷鉀會在土壤中累積,從而提高了土壤速效養分含量水平。因此,定期利用土壤速效養分速測儀進行土壤測定,密切注意土壤速效養分含量變化,以便調整施肥配方,或根據土壤養分狀況,選購適宜的復混肥料。
蔬菜對營養元素的需要,因蔬菜種類及各營養元素生理功能而異。
氮:是植物原生質中蛋白質、葉綠素、酶、磷脂、核酸及許多含氮物質的重要組成部分。
氮素充足:蛋白質合成過程加強,細胞生長旺盛,光合作用強,植株生長旺盛,速度加快。
氮素不足:葉綠素含量減少,光合能力減弱,生長緩慢,葉小發黃。
氮素過量:植株生長過盛,發育受阻,種子發育遲緩,機械組織不發達或徒長。
磷:是組成核酸、核蛋白和磷脂的主要元素,而磷脂、核蛋白又是細胞質和細胞核的重要組成部分,能促進生殖器官發育,是作物提早成熟。
磷素不足:分生組織細胞分裂不正常,植物的根及幼芽生長減弱,所以苗期及果菜類蔬菜施磷效果更為明顯。
磷是植物體內能源供給者,對碳水化合物轉化、運輸和積累起重要作用。
鉀:不參加植物體內重要有機物的組成,但它是植物的必需元素,吸收量較大,主要分布于植物體內代謝作用的活躍部位,起調節作用。
鉀與植物體內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與運轉關系密切,鉀具有促進植物機械組織發育,使莖桿健壯的作用,并能促進光合作用。
鉀充足時,抗病力增強,品質改善,鉀也稱之為健康元素和品質元素。
除三大元素之外,其他元素如鈣、鎂、硫及微量元素鐵、硼、鉬、錳、鋅、銅、氯、鈉等,都是必需的,如土壤中缺乏某種元素,而又不能及時供給,則會產生“缺素病”。
2、各類蔬菜的營養特性與施肥特點
(1)大白菜:包括大白菜、小青菜、油菜、菜薹等。
這類蔬菜都有很大的葉面積,蒸騰量較大,但根系淺,因此要求較高的土壤含水量和肥沃的土壤。由于這類蔬菜是靠葉面積增加葉片數來提高產量的,因此供應充足的氮素是大白菜豐產的關鍵。如果氮素不足,則蜘蛛矮小,葉片少,莖基部葉片易枯黃脫落,組織粗硬。但氮素過多時,則組織含水量高,不利于貯存,而且易遭受病害。后期磷鉀供應不足時,往往不易結球。以噸產量計,氮0.8-2.6千克,五氧化二磷0.8-1.2千克,氧化鉀3.2-3.7千克。其吸收比例1: 0.5:1.7。
(2)茄果類:番茄、茄子、甜椒
這類蔬菜共同特點是邊現蕾,邊開花,邊結果。因此在生產上要注意調節其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矛盾,才能獲得好收成。
茄果類蔬菜在生長過程中需供應充足的氮磷養分。氮磷不足時,不僅會導致花芽分化推遲,而且會影響花的發育。進入生殖生長后,對磷的需求劇增,應注意施磷肥,控制氮肥用量。番茄進入生育后期缺鉀。往往形成菱形果、空心果、綠背肩和發生筋腐病,從而降低高商品質量。
從養分吸收來看,甜椒屬高氮、中磷、高鉀型的蔬菜,茄子、番茄屬中氮、中磷、中鉀型蔬菜,以噸產量計算。
n p2o5 k2o 比例
番茄 3.18 0.74 4.83 1:0.2:1.5
甜椒 4.91 1.19 6.02 1:0.2:1.2
(3)瓜類:黃瓜、南瓜、西葫、冬瓜等
它們是典型的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并進的蔬菜,在進入結瓜期后,生長和結實間養分爭奪比較突出,因此在肥水上應該調節。
黃瓜以噸產量計n4.10,p2o52.30,k2o5.50,比例1:0.6:1.3。
3、當前蔬菜施肥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過量施用化肥;
(2)n、p、k養分比例失調,n、p多,k少;
(3)施肥方法不當,主要是復合肥施用不合理,復合肥作追肥比例較大,從而造成盲目施p、k肥,浪費資源。
4、平衡施肥
(1)以施有機肥為基礎 重施有機肥是提高蔬菜高產、穩產的物質基礎,也是建設和培育新菜地的重要措施。要禁止使用城市垃圾和污泥,醫院的糞便垃圾和有害、有毒物質,嚴禁在蔬菜上使用未充分腐熟的人糞尿,更禁止將人糞尿直接、澆在(或隨水灌在)綠葉蔬菜上。
(2)氮、磷、鉀養分之間要平衡供應 在有機肥基礎上,配合施用化肥是蔬菜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在化肥施用時,氮、磷、鉀要平衡供應,尤其要重視鉀肥的使用。磷、鉀肥要做基肥一次施用,不可做追肥。
(3)根據具體情況調整施肥量,按平衡(配方)施肥確定的施肥量,是適合于正常栽培和正常氣候條件下的合理施肥量,但考慮到蔬菜生長季節不同,土壤供肥強度有差異,一般早春茬處于低溫到高溫生長季節,前期生長緩慢,需適當增肥促長。秋茬菜處于高溫到低溫的生長季節,前期生長快,應適當減肥控旺。但在實際生產中,根據具體情況調整施肥量,一般增加或減少10%-20%的施肥量是允許的。
(4)密切注意土壤速效養分含量變化,調整施肥配方,施肥方案是以土壤養分測定值為依據的。通過施肥,除大部分養分被植物吸收外,還有一部分養分,尤其磷鉀會在土壤中累積,從而提高了土壤速效養分含量水平。因此,定期利用土壤速效養分速測儀進行土壤測定,密切注意土壤速效養分含量變化,以便調整施肥配方,或根據土壤養分狀況,選購適宜的復混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