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種經接種時人為切割,菌絲受到損傷,生活力有所下降。為使菌絲盡快恢復生長,接種后把木段堆放在適宜條件下,使菌絲在木段中萌發、定植、繁生,這就是上堆發菌的目的。
①堆場的選擇。堆場要選擇在離村屯遠,靠近水源的地方。特別要遠離糞堆及垃圾場。堆場環境要干凈,空氣新鮮。背風向陽。
②堆放方法。堆積前,先在地面墊上石塊,使耳木離開地面。然后將已接種的耳木按粗細長短,不同品種分開。以“井”字形堆積。堆高100厘米,耳木之間留5厘米空隙,以便通風換氣。堆長以耳木多少而定。段木上堆后,四周和堆上面用塑料薄膜嚴密覆蓋。
③發菌管理。經塑料布嚴密封蓋的耳木堆,堆內溫度保持20一28℃,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0%左右。為保持堆內有一定的新鮮空氣,晴天中午掀開四周薄膜通風換氣,如溫度過高,要掀開塑料薄膜通風降溫。以免溫度過高燒傷菌種。塑料薄膜覆蓋的耳木堆,要特別注意及時通風換氣。因為木耳菌是好氣性真菌,在它的生活過程中吸收氧氣,排出二氧化碳。所以及時通風換氣,以滿足菌絲發育的需要。
上堆7天后,要翻一次堆。將每堆耳木上下內外調換位置,使之發菌均勻。以后每隔7天翻堆一次。每次翻堆時,都要觀察耳木的干濕程度,如濕度不夠,每隔4―5天噴1次細水增濕,噴后樹皮稍干再覆蓋,以防雜菌感染。
一般翻堆3―4次后,菌絲已向木質部伸展,耳木上也會有少量耳芽出現,這時就可散堆排場。
①堆場的選擇。堆場要選擇在離村屯遠,靠近水源的地方。特別要遠離糞堆及垃圾場。堆場環境要干凈,空氣新鮮。背風向陽。
②堆放方法。堆積前,先在地面墊上石塊,使耳木離開地面。然后將已接種的耳木按粗細長短,不同品種分開。以“井”字形堆積。堆高100厘米,耳木之間留5厘米空隙,以便通風換氣。堆長以耳木多少而定。段木上堆后,四周和堆上面用塑料薄膜嚴密覆蓋。
③發菌管理。經塑料布嚴密封蓋的耳木堆,堆內溫度保持20一28℃,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0%左右。為保持堆內有一定的新鮮空氣,晴天中午掀開四周薄膜通風換氣,如溫度過高,要掀開塑料薄膜通風降溫。以免溫度過高燒傷菌種。塑料薄膜覆蓋的耳木堆,要特別注意及時通風換氣。因為木耳菌是好氣性真菌,在它的生活過程中吸收氧氣,排出二氧化碳。所以及時通風換氣,以滿足菌絲發育的需要。
上堆7天后,要翻一次堆。將每堆耳木上下內外調換位置,使之發菌均勻。以后每隔7天翻堆一次。每次翻堆時,都要觀察耳木的干濕程度,如濕度不夠,每隔4―5天噴1次細水增濕,噴后樹皮稍干再覆蓋,以防雜菌感染。
一般翻堆3―4次后,菌絲已向木質部伸展,耳木上也會有少量耳芽出現,這時就可散堆排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