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磁性生物肥概況及現狀

   日期:2016-05-10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43    
磁性生物肥概況
中國是農業大國,肥料的使用量和進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據統計,我國每年消耗的商品肥料量已逾億噸,銷售額達2000億人民幣。隨著農業的發展,連續多年來我國肥料的銷售額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遞增。
化學肥料(主要是尿素、磷肥或鉀肥)自上世紀初在農業上推廣應用以來,使農作物的產量成倍增加,為解決人類的溫飽問題做出了重大貢獻?,F代農業的生產發展對化肥的依賴,幾乎到了沒有化肥就沒有正常農業生產的程度。所以,有人把現代農業稱之為“石油農業”。據統計,在我國的商品肥料總量中,95%屬化學肥料。
隨著化肥年復一年的使用,化學肥料對人類賴以生存的土地及生態環境的破壞,對人類食品安全造成的威脅等問題逐漸暴露出來,成為人類可持續發展研究的關注熱點之一。化學肥料的主要危害是:
1、破壞土壤,損害土地的基本生產能力
常年施用化學肥料,造成土壤內微生物大量死亡,土壤團粒結構減少,土壤的孔隙率、保溫性能、田間持水量等物理指標均向劣化方向發展。土地的退化,使它的基本生產能力受到了損壞。土地是生產力之母,土地的損壞為人類的可持續發展留下了巨大隱患。
由于地力退化,為保持產量,農民向農田投入的化肥量越來越多,費用也越來越高,而純收入卻越來越少。據統計,從1984~1994年10年間,我國化肥用量增加了90.7%,而糧食產量僅增加了9.19%。這是一組非常發人深省的數字。2004年10月在北京召開的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年度會議上,加拿大的斯繆教授指出:“中國有著不到世界1/10的耕地,但近年來氮肥用量卻占全世界的近30%”。使用化肥導致地力破壞,地力破壞招致更大量的使用化肥,這種惡性循環是制約我國農業發展的一個重大問題。
2、劣化農作物品質,危及食品鏈安全
用化肥種的菜、果不好吃,這似乎是人人皆知的事實。近年來,由于化肥造成農產品內硝酸鹽、亞硝酸鹽殘留,危及人類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引起關注。
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統稱為硝態氮,硝態氮是對人體有害的物質。主要有兩大危害:第一,硝酸鹽容易還原成亞硝酸鹽。亞硝酸鹽可將人體血液中的低鐵血紅蛋白氧化為高鐵血紅蛋白,使之失去輸氧能力造成人體缺氧。第二,亞硝酸鹽與某些有機物結合,形成亞硝胺,是一種致癌的化學物質。由于肥料帶入食品中的硝態氮危及到食物鏈的安全,引起了國際社會和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1962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和聯合國糧食組織(FAO)設定了人體每日允許攝入的硝態氮量。近年來歐共體、俄羅斯、中國等許多國家對蔬菜中的硝態氮最高含量做出規定。國際上對化肥殘留的嚴格規定,成為我國農產品出口的“綠色壁壘”,對我國農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設置了巨大障礙。
3、污染環境,破壞生態平衡
我國化肥利用率低下,據統計平均有效利用率僅30%—40%,其余60%—70%作為污染物進入水體或大氣,造成地下水污染,江河、湖泊和淺海水域富營養化,藻類瘋長,水體缺氧,水生生物死亡。由于這類污染源廣泛分散,沒有明確位置,而被稱為農業面源污染。在2004年的中國環境與發展合作委員會年會上,中國環境基金會會長曲格平指出:“化肥、農藥污染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但在中國來的這么快,這么嚴重,令人震驚。中國化肥農藥的使用量已經到了極限,已到非治不可的地步。”
化學肥料的一系列弊端并未影響化肥工業的發展。旺盛的需求使化肥工業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迅速膨脹,而且,自從化學肥料問世以后,幾十年來,化學肥料以無可替代的姿態,一直雄居各類肥料之上,其高端地位從來未受到質疑。
磁性生物肥的研究成功,向化學肥料的不可替代的霸主地位發起了挑戰。在磁性生物肥的生產過程中,將一直作為終端產品的化肥降至生產原料、半成品。經過磁性生物肥技術加工過的化肥,不但在數量上半噸可變一噸,而且在性能上克服了普通化肥的諸多缺點,具備了若干化肥不具備的優點,因此,可以稱之為化肥的升級產品或換代產品。
磁性生物肥是最新研發出來的高科技成果,已正式列入國家級星火計劃,并通過了農業部肥料登記評審委員的審定。本項目利用生物工程技術以農產品殘余物為主要原料,對傳統化學肥料進行改性深加工,研究出的一種比傳統化肥更高層次新型肥料。
本項目的技術關鍵是用磁場誘變法經長期馴化,培肓出耐高滲透壓的優良菌種,降低了發酵溫度,提高了發酵速度,(最高可提高發酵速度20倍)??朔诉^長周期高溫發酵過程中使基質中營養成分消耗殆盡這個關鍵問題。使這種新型肥料在質量上達到國家的三種標準:第一、達到了生物肥料的國家標準;第二、達到有機肥的國家標準;第三、達到了復合肥的國家標準。具體為:氮、磷、鉀(N、P2O5、K2O)總養分含量≥25%;有機含量≥25%;每克肥料含有益菌總數≥0.2億個。在使用中表現出很高的肥效和良好的綜合性能。經專利部門進行國際聯機檢索,該項研究成果處于國際前沿位置。
該項目經歷了四年多跨地區,多品種的種植實驗,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農業部微生物肥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中國科學院土肥所、吉林農業科學院、洛陽市農科所、海南省農業科學院土肥所、深圳現代農業示范基地等國內權威部門,對磁性生物肥的產品性能和應用效果進行了應用測試檢驗,給予了高度評價。

磁性生物肥的主要特點
1、肥效高、增產增收效果明顯
磁性生物肥先后經過了九個農業土壤肥料研究單位的檢測實驗,先后經歷了四年的時間,在從南到北的地域跨度上,在各種不同的農作物上取得科學數據。多個權威科研機構嚴格的科學實驗證明,磁性生物肥與等量常規化肥對比,增產效果明顯。由于地域與品種不同,增產幅度有所差異,一般為增產20%~30%為農民增加了可觀的收入。
2、與常規復合肥比,價格低8%以上
在磁性生物肥的生產中,50%~60%的原材料是農業廢棄物,直接從當地農民手中收購,可節約大量運費。低廉的原料費用,可使肥料產品的生產成本大幅度降低。據成本核算,比現在市售化肥低8%以上,使農民增產增收的同時,又可以減少生產投入。
3、具有循環經濟特征,有利于改變“石油農業”現狀,有利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我國農業大約用了半個世紀時間,從“有機農業”轉變成“石油農業”。所謂“石油農業”是指農業生產所需要的肥料來源依賴于有限的石油礦產資源。實踐已證明,這種產業結構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大障礙。
另一方面,我國有巨量的農業廢棄物資源,這些資源是可再生的。據統計,全國農作物秸稈總量有6.5×108噸之巨。其中直接還田約占10%左右,用飼料而“過腹還田”的大約25%,用于農村生活燃料約占30%,用于工業原料的不足5%,全部秸稈有30%以上的剩余量。在經濟比較發達地區和大城市郊區,農民已基本不用秸稈作燃料,剩余量則達70%~80%。秸稈找不到出路只好就地焚燒,不僅造成大量資源浪費,而且造成環境污染,成為一大公害。
本項目可大量利用農作物秸稈,每個年產5萬噸的工廠,一年可利用2.5萬噸左右。秸稈變成經微生物處理過的有機質后,高效還田。產品的生產過程具有明顯的循環經濟特征。
4、改良土壤,抑制土地退化
微生物是可耕土壤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土壤活力的重要載體。地表可耕層是在微生物的參與下形成的,土壤的肥沃程度與土壤中微生物的量成正比。大量施用化肥后,化肥形成的高滲透壓造成微生物死亡,數量減少,并導致土壤結構破壞,團粒結構減少,理化性能變劣,土壤板結,地力退化,生產能力降低。反映在生產過程中,農民向田間投入的化肥量逐年增多,而農產品的產量卻沒有成比例增加。以氮肥為例,據統計,全球化學氮肥的施用效率(糧食年產量/氮肥施用量)逐年下降,已從1960年的75%下降到1997年25%,全球性的土壤退化由此可見一斑。
磁性生物肥富含有機質并含有每克高達2000萬個以上有益微生物,施入土壤后,在豐富的有機物及適宜的濕熱條件下微生物復活、生長、繁殖,其生命活動過程伴隨著土壤團粒結構的再生和理化性能向良性化方向發展。中國農科院土肥所的研究表明:施用磁性生物肥后,土壤容重減輕,田間持水量提高,土壤的透水性等物理性狀得到改善。本公司施用磁性生物肥后進行了專門研究,表明土壤容重、孔隙率、田間持水量等理化性狀均明顯向良性化發展。
5、改善農產品品質,降低有害物殘留,使農產品達到國家無公害標準。
將磁性生物肥用于葉菜和果菜類生產,多處試用結果均反映,使菜類色澤深綠、光鮮、口感好、口味佳、果形大、外在質量改善,商品性提高。
更重要的是施用該肥料后,可以降低有害物質的殘留,提高產品的內在質量。經深圳市化肥農藥質量監督檢查站檢驗,施用當地產的常規無機復合肥的油菜,硝酸鹽殘留為2083.98mg/kg,亞硝酸鹽殘留為1.60mg/kg;而施用磁性生物肥的則降低為1512.30mg/kg和1.00mg/kg,分別降低了28%和38%。與俄羅斯進口的無機復合肥對比,施進口復合肥的青白菜硝酸鹽殘留為4853.82mg/kg,亞硝酸鹽殘留0.14 mg/kg,在相同的管理條件下,施用磁性生物肥的硝酸鹽殘留為1586.92 mg/kg,亞硝酸鹽殘留為0.14 mg/kg,硝酸鹽殘留降低了67%
一般而言,只有嚴格按“有機農業”生產方式進行管理,完全施用純農家有機肥的蔬菜,才能達到這樣高的標準級別。但這樣的蔬菜一般產量都很低,價格也很高。磁性生物肥這一難能可貴的特點,為我國正在興起的無公害農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同時也為打破“綠色壁壘”,使我國農產品走出國門參與國際競爭提供了技術支持。
6、提高純營養成分利用率,降低損耗部分對環境的污染
磁性生物肥每克中含有2000萬個以上的微生物。最近的研究表明,微生物在土壤的物質和能量循環和轉化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在肥料被植物吸收過程中,微生物直接或間接地參與幾乎所有的生物化學過程。在植物吸收氮、磷、鉀中,分別有60%、47%、28%的氮、磷、鉀必需先轉變成微生物態氮、磷、鉀,然后才能被植物吸收。若沒有足夠量的微生物存在,這部分營養成分將不被吸收,這也是普通化學肥料利用率只有30%~40%左右的原因之一,也是磁性生物肥利用率高的重要原因。
由于磁性生物肥中的營養成分能夠高比例地被利用,所以用半噸純化肥可以加工成一噸磁性生物肥,田間施用一噸磁性生物肥,就相當于少用了半噸純化肥。
在全國范圍的大量實驗以及應用結果證明,磁性生物肥成本低、肥效高、改良土壤結構、降低農作物有害物質殘留、降低環境面源污染。使用磁性生物肥的養分利用率比化肥養分利用率提高了近一倍,達60%以上;使用磁性生物肥比使用等量化肥的農作物普遍增產20%以上;按我國國家無公害蔬菜標準(GB18406.1-2001)規定,施用磁性生物肥,可以使蔬菜達到無公害蔬菜的最高標準即III級標準(最低標準為I級標準,硝酸鹽殘留小于3800mg/kg,II級小于3000mg/kg,III級小于1600mg/kg)。使用磁性生物肥有效的改良了土壤結構。
2004年4月經國家農業部對磁性生物肥嚴格的考評和審查,向項目公司頒發了國家生物肥臨時登記證;2004年5月項目被科技部列為“2004年國家級星火計劃”項目;2005年4月年被列為農業部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示范計劃項目,目前正在遼寧、河北、山東和海南進行大面積的示范應用。經專利部門的國際聯機檢索,尚未發現有同類技術、產品的研究成果該項目屬于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填補國際空白的新一代農用肥料產品,技術含量及附加值高,處于國際先進水平,符合國家產業政策。
目前已經和十幾家企業簽署了合作協議,與新疆生產資料有限公司、鄭州第一農業生產資料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產業化工廠。業界普遍認為,磁性生物肥的開發成功,將使我國的農業發展躍上一個新的臺階。
磁性生物肥的開發應用成功,解決了我國農村、農業、農民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性難題,對于我國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發展循環型經濟,對改造我國乃至全球生態環境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產品說明
磁性生物肥是具有無機復混肥、有機復混肥和微生物肥標準的新型生物肥料,是國家級星火計劃項目。
有以下特點
具有速效和緩效雙層功效。具有增產、消除對環境和農產品污染、提高農產品品質的優點。
改善土壤微生態環境,消除化肥對土壤的板結;可改良土壤、提高地力、增強土壤的保水和保肥能力。
可作為主肥施用,不改變原施肥習慣。
與等成本的其它復混肥比較,有很好的增產效果。
使用方法
基肥:可作為基肥一次性全部施入,也可根據當地施肥習慣部分作為基肥施入。
追肥:可作為追肥在農作物的營養臨界期撒施、溝施、和穴施。
用量:根據不同土質和作物,一般每畝30—60公斤左右,也可根據當地情況和使用習慣自行調整使用。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