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黃鱔的健康養殖

   日期:2016-05-06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03    
一、黃鱔的生物學特性及生態習性 

    黃鱔;俗稱鱔魚、田鰻、長魚、無鱗公子等,分類學上隸屬硬骨魚綱、合鰓目、合鰓科,在我國內陸水域廣泛分布,長江和珠江流域更是盛產黃鱔的地區。黃鱔體細長、呈蛇形,前段圓,向后逐漸側扁,局部尖細;頭圓,吻尖,上下頒及頭蓋骨上都有細點;眼小,視覺退化,但嗅覺和聽覺特別靈敏。黃鱔體表粘夜豐富,使組織病原體入侵的屏障。 

    黃鱔營底棲生活,常在田埂、堤岸中鉆洞穴居,亦喜居于腐殖質多的水底泥窟中,在偏酸性水體中能很好的生活。黃鱔喜集群穴居,夏出冬蟄、晝伏夜出(夜間常守在洞口捕食,氣溫、水溫較高時,白天也促洞呼吸與捕食)。黃鱔為變溫動物,生活適溫為15~30℃,最適溫度為24~28℃,在適溫下攝食旺盛,生長最快。水溫10℃以下開始穴居冬眠,冬眠期體內代謝緩慢,不吃不動,靠體內積累的營養維持生命;水溫32℃以上時食欲減退,并潛入水中避暑。黃鱔的生長期為5~10月,其中6~9月生長最快。 

    黃鱔體滑善逃,特別是在缺乏飼料、雷雨天或水質惡化的情況下,都易引起大量逃逸。逃逸時,頭向上沿水草迅速游動,整個身體竄出;若周圍存磚墻、水泥塊和水花生時,能用尾向上鉤住,然后躍出;若池堤有洞或排水道,則黃鱔更易逃逸,嚴重時飼養的黃鱔可逃得一尾不剩,往往成為養殖失敗的重要原因。因此養殖黃鱔時應自始至終加強防逃工作。 

    黃鱔的食性為、以動物性食物為主的雜食性,主食各種水生昆蟲、大型浮游動物,也攝食蝌蚪、幼蛙、螺、蚌及小型魚蝦類,兼食有機碎屑和絲狀藻類,食物組成中還有一些浮游植物。攝食方式為噬食和吞食,捕食后即縮回洞內。喜食鮮活食物,不食腐臭食物,耐饑餓。對光和味的刺激不太敏感。人工養殖黃鱔,可投喂魚、蝦、螺、蛆肉、蚯蚓、黃粉蟲以及各種動物內臟,也可投喂商品飼料(如粉料、膨化飼料等)或混合投喂天然餌料與商品飼料。 

    二、黃鱔的健康飼養 

    (一)池塘的選擇養殖黃鱔,要選擇水源充足、水質清新無污染、進排水方便、交通便利的地方,常年微流水更好。水深1.5米左右,面積3~5畝的池塘,更能保證養殖的成功。 

    (二)網箱的選擇和置放 

    1、網箱:一般選擇優質聚乙烯原生料網片制成的網箱,網箱規格有2m×6m×1.5m或3m×5m×1.5m兩種,網眼大小根據放養黃鱔的大小進行選擇,確保種苗不能逃逸為宜。 

    2、置放:網箱用六根竹竿固定,網箱上部高出水面60~70cm,網箱間距不小于1.5~2m,每畝設置網箱不超過15~20只。放苗前加高塘內水位,將網箱浸入水中一周以上,讓網衣上著生藻類,使其變軟、光滑,避免鱔種進箱后產生應激反應而擦傷。 

    3、覆草:鱔種進箱前,應在箱內移植消過毒的水花生或水葫蘆等水深植物,覆蓋面占箱體的70~80%。水草是黃鱔著生處的空調,冬天保溫,夏天消暑。在養殖過程中,水草上會寄生一些害蟲,不僅會影響水草的生長,而且會噬食水草,導致水草受傷、腐爛,使箱內水體中亞硝酸鹽和氨氮增高。在養殖過程中,通常每半個月噴霧"水草秀",可殺死害蟲,保證水草成活并正常生長。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