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條件下,羅非魚在我國北方地區適宜生長時間只有4~5個月,在冬季只能依靠電廠余熱水或地熱資源越冬,隨著熱電廠的逐步改造和地熱資源的減少,利用電廠余熱水幫助羅非魚越冬將越來越困難,羅非魚越冬成本有所增加。近幾年,隨著休閑漁業的發展,羅非魚品質優良且又適合釣、烤而成為漁場垂釣深受歡迎的品種之一,其需求量卻日益增大,迫切需要提高和改良羅非魚養殖和越冬技術。經過兩年多的摸索,我站專業技術人員已總結出一套完整的當年苗種當年養成技術,利用塑料大棚提前放養,培育大規格苗種,延長生長時間2個多月,當年養成商品魚,畝增效益2000元~3000元。
一、塑料大棚的搭建
1.建池,鋪設塑料薄膜 挖4m寬、30m~40m長、1m深的土池,邊坡的比降大于15%,用細竹竿沿魚池兩側安裝拱形大棚,竹竿間距0.5m,拱高1m。塑料薄膜要求用厚度6絲以上的無滴三防產品,寬6.5m。無風時兩側同時施工,用土封好壓緊,以防風大刮爛薄膜,另外,兩端還應各長出大約1.5m,以飼料袋裝土封好。
2.自流進排水系統的建立 為方便進水,安裝4寸PVC管道,比降要大于15%。在魚池另一端設溢水口和排水溝,排水溝寬1m、深1.5m。
3.增氧系統的安裝 每1000平方米安裝1臺3kW鼓風機,利用PVC管道架設增氧管道,各池鋪設一道增氧管,并用磚固定在魚池底部。
二、苗種放養
1.清塘消毒 提前7天用漂白粉 42g/平方米帶水潑灑消毒,以清除野雜魚。3天后加水,使水深超過0.4。
2.魚苗的投放 當天氣持續多天晴好、大棚內水溫穩定在18℃以上時,從南方購買羅非魚苗種。放苗時,應把氧氣袋先放入池水中浸泡15分鐘左右,待與池水水溫一樣時任意取一袋倒入盆中,檢查魚苗質量,過數后按80尾/平方米~90尾/平方米左右放養。
三、飼養管理
1.飼料臺的搭建 用窗紗制成 1平方米大小的飼料臺,吊掛在魚池一端,距水面15cm左右。
2.魚苗的馴化 開始用鱉料加水拌成團狀置于飼料臺上,并敲擊飼料盆馴化魚苗到飼料臺集中攝食,以1小時內吃完為好,每天投喂3次。大約3天后,魚苗可全部到飼料臺上攝食,此時撤掉飼料臺,把鱉料加少量水拌成雞蛋絮狀慢慢投喂,每次喂料時都應敲擊飼料盆而使魚體形成條件反射。
3.投喂飼料 2星期后,魚苗長至體長5cm時應改喂直徑1mm左右的優質羅非魚配合飼料,投喂前應先加入少量水攪拌顆粒飼料,以防因飼料刺傷小魚,投餌率為3%~5%,每隔10天調整1次投喂量。
4.羅非魚魚種飼料配方 飼料粗蛋白含量為38%,飼料配方為:菜粕5%、棉粕7%、酵母粉5%、次粉25%、食鹽0.5%、豆粕30%、麩皮8%、魚粉15%、磷酸二氫鈣3%、多維1.5%。
5.水質和水溫的調節 早、中、晚測量水溫,注意保溫;每隔7天換水1次,每次換水不超過1/3;水溫過高而超過30℃時,打開兩端的塑料薄膜通風;注意定時開啟增氧機,養殖中后期全天開機增氧;每隔7天潑灑微生物制劑1次,改良水質。
6.病害防治 池塘進水時,用60目篩絹網過濾,杜絕敵害生物進入池內。定期向池塘潑灑生石灰漿及漂白粉等。加強管理,堅持巡塘,及時撈出殘渣和剩餌,發現魚病及時診斷,對癥治療。
四、商品魚的養殖
1.大規格苗種從溫棚中轉入大池當年5月中旬左右,把5畝~10畝羅非魚成魚池加水30cm,用漂白粉或生石灰清塘消毒,漂白粉用量為30kg/畝,生石灰用量為150kg/畝。當自然塘水溫穩定在20℃且持續7天后,把大規格苗種從塑料大棚中拉出,拉網前停食3天,3~4個人用小魚種網操作,經過篩選后打樣,分規格進行分批放養,按1500尾/畝~2000尾/畝的密度放養。
2.日常管理 魚種入池穩定1天后開始投喂馴化,采用手工投喂,每天4次。開始馴化時要有耐心,每次至少1小時,慢慢敲桶,少撒飼料,逐漸有魚上來攝食,這時只要投喂六、七成飽即可。馴化前幾天始終讓魚體處于半饑餓狀態,這樣7天~8天即可形成集群上浮搶食的習慣。選用羅非魚養殖專用飼料,各種原料粉碎粒度全部通過20目篩網,礦物質等添加劑不過量,也不添加激素,符合無公害養殖飼料的質量標準。投喂實行"定時、定位、定質、定量"的原則,馴化成功后,采用投喂機投喂,每天投喂2次,投餌半分別為:6月份3%~4%、7~8月份4%~6%、9月份4%,并根據魚體攝食情況、天氣、水質、水溫等靈活掌握投餌率,以魚體攝食八分飽為宜。每隔15天用20kg/畝生石灰全池潑灑,當水質不太好時及時施用光和細菌、EM制劑等,及時加注新水,水溫高時應始終保持2.5m水深。合理使用增氧機,以增加水體中溶解氧的含量。
五、養殖結果
羅非魚苗種當年可養至500克/尾左右上市,縮短了養殖周期,降低了養殖成本,提高了苗種成活率,畝增效益2000元~3000元。
六、結論
由兩年多的試驗可知,盡管羅非魚在北方地區生長期短,但我們通過大棚培育大規格苗種技術,把放養時間提前了50天,使得北方地區當年苗種可以養成商品魚,提高了漁民養殖羅非魚的積極性,增加了漁民的養殖效益。
一、塑料大棚的搭建
1.建池,鋪設塑料薄膜 挖4m寬、30m~40m長、1m深的土池,邊坡的比降大于15%,用細竹竿沿魚池兩側安裝拱形大棚,竹竿間距0.5m,拱高1m。塑料薄膜要求用厚度6絲以上的無滴三防產品,寬6.5m。無風時兩側同時施工,用土封好壓緊,以防風大刮爛薄膜,另外,兩端還應各長出大約1.5m,以飼料袋裝土封好。
2.自流進排水系統的建立 為方便進水,安裝4寸PVC管道,比降要大于15%。在魚池另一端設溢水口和排水溝,排水溝寬1m、深1.5m。
3.增氧系統的安裝 每1000平方米安裝1臺3kW鼓風機,利用PVC管道架設增氧管道,各池鋪設一道增氧管,并用磚固定在魚池底部。
二、苗種放養
1.清塘消毒 提前7天用漂白粉 42g/平方米帶水潑灑消毒,以清除野雜魚。3天后加水,使水深超過0.4。
2.魚苗的投放 當天氣持續多天晴好、大棚內水溫穩定在18℃以上時,從南方購買羅非魚苗種。放苗時,應把氧氣袋先放入池水中浸泡15分鐘左右,待與池水水溫一樣時任意取一袋倒入盆中,檢查魚苗質量,過數后按80尾/平方米~90尾/平方米左右放養。
三、飼養管理
1.飼料臺的搭建 用窗紗制成 1平方米大小的飼料臺,吊掛在魚池一端,距水面15cm左右。
2.魚苗的馴化 開始用鱉料加水拌成團狀置于飼料臺上,并敲擊飼料盆馴化魚苗到飼料臺集中攝食,以1小時內吃完為好,每天投喂3次。大約3天后,魚苗可全部到飼料臺上攝食,此時撤掉飼料臺,把鱉料加少量水拌成雞蛋絮狀慢慢投喂,每次喂料時都應敲擊飼料盆而使魚體形成條件反射。
3.投喂飼料 2星期后,魚苗長至體長5cm時應改喂直徑1mm左右的優質羅非魚配合飼料,投喂前應先加入少量水攪拌顆粒飼料,以防因飼料刺傷小魚,投餌率為3%~5%,每隔10天調整1次投喂量。
4.羅非魚魚種飼料配方 飼料粗蛋白含量為38%,飼料配方為:菜粕5%、棉粕7%、酵母粉5%、次粉25%、食鹽0.5%、豆粕30%、麩皮8%、魚粉15%、磷酸二氫鈣3%、多維1.5%。
5.水質和水溫的調節 早、中、晚測量水溫,注意保溫;每隔7天換水1次,每次換水不超過1/3;水溫過高而超過30℃時,打開兩端的塑料薄膜通風;注意定時開啟增氧機,養殖中后期全天開機增氧;每隔7天潑灑微生物制劑1次,改良水質。
6.病害防治 池塘進水時,用60目篩絹網過濾,杜絕敵害生物進入池內。定期向池塘潑灑生石灰漿及漂白粉等。加強管理,堅持巡塘,及時撈出殘渣和剩餌,發現魚病及時診斷,對癥治療。
四、商品魚的養殖
1.大規格苗種從溫棚中轉入大池當年5月中旬左右,把5畝~10畝羅非魚成魚池加水30cm,用漂白粉或生石灰清塘消毒,漂白粉用量為30kg/畝,生石灰用量為150kg/畝。當自然塘水溫穩定在20℃且持續7天后,把大規格苗種從塑料大棚中拉出,拉網前停食3天,3~4個人用小魚種網操作,經過篩選后打樣,分規格進行分批放養,按1500尾/畝~2000尾/畝的密度放養。
2.日常管理 魚種入池穩定1天后開始投喂馴化,采用手工投喂,每天4次。開始馴化時要有耐心,每次至少1小時,慢慢敲桶,少撒飼料,逐漸有魚上來攝食,這時只要投喂六、七成飽即可。馴化前幾天始終讓魚體處于半饑餓狀態,這樣7天~8天即可形成集群上浮搶食的習慣。選用羅非魚養殖專用飼料,各種原料粉碎粒度全部通過20目篩網,礦物質等添加劑不過量,也不添加激素,符合無公害養殖飼料的質量標準。投喂實行"定時、定位、定質、定量"的原則,馴化成功后,采用投喂機投喂,每天投喂2次,投餌半分別為:6月份3%~4%、7~8月份4%~6%、9月份4%,并根據魚體攝食情況、天氣、水質、水溫等靈活掌握投餌率,以魚體攝食八分飽為宜。每隔15天用20kg/畝生石灰全池潑灑,當水質不太好時及時施用光和細菌、EM制劑等,及時加注新水,水溫高時應始終保持2.5m水深。合理使用增氧機,以增加水體中溶解氧的含量。
五、養殖結果
羅非魚苗種當年可養至500克/尾左右上市,縮短了養殖周期,降低了養殖成本,提高了苗種成活率,畝增效益2000元~3000元。
六、結論
由兩年多的試驗可知,盡管羅非魚在北方地區生長期短,但我們通過大棚培育大規格苗種技術,把放養時間提前了50天,使得北方地區當年苗種可以養成商品魚,提高了漁民養殖羅非魚的積極性,增加了漁民的養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