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生長快,抗逆性強,培養料來源廣泛,栽培管理方便,可以四季栽培。在我省主要以大棚栽培為主,筆者通過多方了解,整理出了大棚平菇的栽培技術,給廣大農民朋友以做參考。
一、品種選擇
早春宜用中溫型品種,春末夏初宜用中、高溫型品種,夏秋宜用高溫型品種。
二、生產季節
中溫型品種在11―12月制原種,1―2月制生產種;高溫型品種在3―4月制原種,4―5月制生產種。
三、培養料的選擇、配方與處理
1、培養料的選擇培養料應就地取材。棉籽殼、玉米芯、棉稈粉、豆稈粉、鋸木屑(闊葉樹)、稻草、麥稈等均可采用,其中以棉籽殼最好。使用前,均應在太陽下曝曬1―2天。凡霉壞變質的不宜采用。
2、培養料的配方目前生產上常用的有下列幾種:
稻草培養料配方:①稻草50%、棉籽殼30%、麥麩17%、蔗糖1%、過磷酸鈣1%、石膏粉1%;②稻草76%、麥麩20%、蔗糖1%、過磷酸鈣2%、石膏粉1%;③稻草74%、玉米粉25%、石膏粉1%、多菌靈0.1%。
棉籽殼配方:①棉籽殼98%、石膏粉2%、多菌靈0.1―0.15%;②棉籽殼85%、麥麩12%、蔗糖1%、過磷酸鈣1%、石膏粉1%;③棉籽殼93%、過磷酸鈣2%、菜籽餅3%、石膏粉2%、石灰水0.5%。
3、培養料處理培養料處理的方法正確與否,關系到雜菌的有無和產量的高低。目前生產上平菇培養料處理,大致可分下列幾種方式:
(1)藥物處理:在大面積生產上,多采用0.2%的多菌靈拌料,主要利用藥物抑制雜菌孢子的萌發和生長,但在高溫季節,因氣溫高,容易降低多菌靈的抑制效果,往往仍有污染,甚至還很嚴重。
(2)高溫處理:利用100℃以上的高溫續蒸10―12小時,停火后悶10―12小時,但存在滅菌時間長,能源消耗大,成本高問題。如果滅菌不徹底,也會引起污染。
(3)堆積發酵處理:搞好培養料的堆積發酵,是防止雜菌污染的一個有效措施。如果培養料經堆積發酵后,用高溫再滅菌2―3小時,效果更好。
四、裝料、播種
1、菌床式栽培多用于生料栽培。將已處理好的培養料平鋪在菌床上,厚度為12厘米左右。用層播法或品字形穴播法播種,穴距10厘米。最后培養料表面撒一層菌種蓋面,拍平后蓋上薄膜,四周壓實。
2、菌磚式栽培菌磚是用長方形木模制成,規格為90×50×12(厘米)。制作時先在模子內鋪薄膜,將培養料裝入、按平,播入菌種,用種量為干料重的10―15%,壓實后脫去木模,用薄模將菌磚包嚴。
3、塑料袋式栽培以塑料袋兩頭開口為好。用熟料生產的塑料袋大小與培養料的種類有關,用稻草的規格為42×22.5×0.5(厘米);用棉籽殼的為49×15×0.5(厘米)。高溫滅菌的用聚丙乙烯塑料袋,常溫滅菌用聚乙烯薄膜比較經濟。
五、管理
1、發菌階段注意料溫變化,應保持在30℃以下,如溫度超過30℃,應加強通風降溫,同時抖動蓋在菌床或菌磚上的薄膜,或將菌袋翻堆降溫。
2、出菇階段平菇現菌蕾后,應注意通風、增濕管理。菌床、菌磚要揭去覆蓋的薄膜,菌袋要敞開兩頭,同時增加濕度,保持相對濕度在85%―90%之間。
六、采收
平菇成熟后要及時采收。采收標準是:菇蓋充分展開,顏色由深變淺,孢子尚未放射,這時即可采收。
一、品種選擇
早春宜用中溫型品種,春末夏初宜用中、高溫型品種,夏秋宜用高溫型品種。
二、生產季節
中溫型品種在11―12月制原種,1―2月制生產種;高溫型品種在3―4月制原種,4―5月制生產種。
三、培養料的選擇、配方與處理
1、培養料的選擇培養料應就地取材。棉籽殼、玉米芯、棉稈粉、豆稈粉、鋸木屑(闊葉樹)、稻草、麥稈等均可采用,其中以棉籽殼最好。使用前,均應在太陽下曝曬1―2天。凡霉壞變質的不宜采用。
2、培養料的配方目前生產上常用的有下列幾種:
稻草培養料配方:①稻草50%、棉籽殼30%、麥麩17%、蔗糖1%、過磷酸鈣1%、石膏粉1%;②稻草76%、麥麩20%、蔗糖1%、過磷酸鈣2%、石膏粉1%;③稻草74%、玉米粉25%、石膏粉1%、多菌靈0.1%。
棉籽殼配方:①棉籽殼98%、石膏粉2%、多菌靈0.1―0.15%;②棉籽殼85%、麥麩12%、蔗糖1%、過磷酸鈣1%、石膏粉1%;③棉籽殼93%、過磷酸鈣2%、菜籽餅3%、石膏粉2%、石灰水0.5%。
3、培養料處理培養料處理的方法正確與否,關系到雜菌的有無和產量的高低。目前生產上平菇培養料處理,大致可分下列幾種方式:
(1)藥物處理:在大面積生產上,多采用0.2%的多菌靈拌料,主要利用藥物抑制雜菌孢子的萌發和生長,但在高溫季節,因氣溫高,容易降低多菌靈的抑制效果,往往仍有污染,甚至還很嚴重。
(2)高溫處理:利用100℃以上的高溫續蒸10―12小時,停火后悶10―12小時,但存在滅菌時間長,能源消耗大,成本高問題。如果滅菌不徹底,也會引起污染。
(3)堆積發酵處理:搞好培養料的堆積發酵,是防止雜菌污染的一個有效措施。如果培養料經堆積發酵后,用高溫再滅菌2―3小時,效果更好。
四、裝料、播種
1、菌床式栽培多用于生料栽培。將已處理好的培養料平鋪在菌床上,厚度為12厘米左右。用層播法或品字形穴播法播種,穴距10厘米。最后培養料表面撒一層菌種蓋面,拍平后蓋上薄膜,四周壓實。
2、菌磚式栽培菌磚是用長方形木模制成,規格為90×50×12(厘米)。制作時先在模子內鋪薄膜,將培養料裝入、按平,播入菌種,用種量為干料重的10―15%,壓實后脫去木模,用薄模將菌磚包嚴。
3、塑料袋式栽培以塑料袋兩頭開口為好。用熟料生產的塑料袋大小與培養料的種類有關,用稻草的規格為42×22.5×0.5(厘米);用棉籽殼的為49×15×0.5(厘米)。高溫滅菌的用聚丙乙烯塑料袋,常溫滅菌用聚乙烯薄膜比較經濟。
五、管理
1、發菌階段注意料溫變化,應保持在30℃以下,如溫度超過30℃,應加強通風降溫,同時抖動蓋在菌床或菌磚上的薄膜,或將菌袋翻堆降溫。
2、出菇階段平菇現菌蕾后,應注意通風、增濕管理。菌床、菌磚要揭去覆蓋的薄膜,菌袋要敞開兩頭,同時增加濕度,保持相對濕度在85%―90%之間。
六、采收
平菇成熟后要及時采收。采收標準是:菇蓋充分展開,顏色由深變淺,孢子尚未放射,這時即可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