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魚池的坡埂、塘邊隙地適當套種優質飼草喂魚,周期短、效果好,是降低養魚成本、提高養魚效益的有效途徑之一,適合在山區縣大力推廣。
1 池塘清整
1.1池塘條件 設置在進、排水方便的地域,周圍無高大建筑和樹木,每個塘口面積為0.3~10 hm2,水深1.5~2.5 m,池底平坦,池埂堅實不漏水。
1.2池塘清理 首先要清除池底過多的淤泥,使池底淤泥厚度保持在15~20 cm即可。其次池埂要檢修加固,防止漏水和魚類逃逸。然后進行干法清塘或帶水清塘消毒。干法清塘:池塘留水10 cm,用生石灰900~1 125 kg/hm2對水化漿全池潑灑;帶水清塘:池塘水深1 m,用生石灰1 800~2 250kg/hm2化水全池潑灑。生石灰清塘既能殺死野生雜魚、病菌和敵害生物,又具有施肥作用,還能起到增加池水鈣的含量、改善水質、改良土質、疏松淤泥等作用。待池水的藥物毒性消失后再注水放魚。
2 水草種植
2.1種植選擇適口性好、魚類喜食的、生長期長、耐刈割、產量高的牧草品種。如安徽廣德地區可選擇黑麥草和蘇丹草交叉種植。黑麥草于8月下旬至9上旬播種,采用撒播或條播,用種量22.5~30 kg/hm2;第2年氣溫逐漸升高到魚類開始攝食時,牧草長勢旺盛即可收割投喂,可連續收割3次。到了4月,黑麥草成熟后將土壤耕翻再種植蘇丹草,用種量30~45 kg/hm2。另外還可套種鵝菜,以確保每天有鮮草喂魚。鵝菜一般每年4月份種植,5~10月份刈割利用,一年可刈割6~8次,是培育夏花草魚的理想飼料。
一般魚塘面積與種草面積的比例為3:1,如單純靠種植青飼料養魚需多配備些;如能采集部分天然青飼料(如水草、旱草等)并與種植青飼料相結合,飼料種植面積可少些。
2.2施肥在兩季種草前應對土壤施肥,每收割1次后要對牧草追施1次無機肥料,以促進牧草快速生長,并使葉片茂嫩,營養豐富,利于草魚攝食后的消化與吸收,從而促進草魚生長。中等肥力的土壤,種植蘇丹草以施氮肥375~450kg/hm2為宜;黑麥草以施氮肥300~375 kg/hm2為宜;每次收割后可施氮肥75 kg/hm2左右,或施一定量的人畜糞。田間管理主要是松土除草、久旱澆水,保證全苗,平時要搞好田間水系。
2.3收割 收割時期及次數直接影響鮮草品質和產量。收割過早,雖品質好,但產量低;過遲,產量高,但品質差。所以-掌握適宜收割時期及次數十分重要。黑麥草一般可割3~4次,4月上、中旬開始刈割;蘇丹草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開始刈割,一般可割4~5次。
對準備留種的地塊,一般刈割鮮草1~2次后就不再刈割。讓其抽薹、開花、孕穗,待主莖桿上的種子成熟后即可割穗,做到隨熟隨收,防止和減少種子脫落。收到的種子及時曬干,脫粒保存。
3 魚種放養
3.1合理搭配混養魚種 為發揮食草性草魚混養濾食性鰱、鳙魚和雜食性鯉、鯽等食物鏈作用,主養草食魚的池塘應合理搭配其他品種,如鰱魚、鳙魚、鳊魚、鯉魚、青魚等,具體比例可因地制宜。通過科學搭配品種能夠直接用青飼料喂養草食性魚類,殘剩碎屑及腐殖質供雜食性魚類攝食,這些魚類的糞便肥水,繁殖了浮游生物,又為濾食性魚類提供了天然餌料,形成了互補共生的食物鏈,保持了水體中的生態平衡,增加了魚的產量。
3.2放養自育魚種規格為14~20尾/kg鯽魚魚種放養密度為27 000g/hm2;規格為0.3~0.5kg/尾鰱、鳙魚魚種按3:1投放,放養密度為6 000g/hm2;規格為0.4~0.6kg/尾的草魚魚種放養密度為1 500g/hm2。魚種在放養前用4%食鹽水溶液浸洗消毒,且魚種入塘前要試水。
4 養殖管理
4.1水質調控 放養初期氣溫較低,為防止魚種被凍死,池塘水位應保持在1.5~1.8 m;夏季高溫季節,池塘保持最高水位。日常生產中要始終保持水質清新,控制水體透明度在30~40 c珈。池塘要配備水泵,4~9月每隔20 d左右換水1次,每次換水20~30 cm。每隔25 d左右用生石灰225~300kg/hm2化漿趁熱全池潑灑1次,既能起到消毒水體的作用,又可使池水呈微堿性,pH值在7.5~8.5;也可以用漂白粉1g/m2全池潑灑,可保持池水溶解氧含量在5 mg/L以上。
由于池塘放養草魚密度較大,青飼料投喂量大,草魚排泄量大,容易引起水色惡化。一定要設置增氧機,且增氧機做到“三開、兩不開”。即:晴天中午開,浮頭及時開,連綿陰雨天氣半夜開(陰天清晨開);晴天傍晚不開,陰天白天不開,高溫季節的中午堅持開機2~3 h。
4.2飼料投喂 青飼料,飼喂時一定要新鮮,不投老化的莖葉和變質的陳草,在4~9月魚類旺長期,日投草量應占草魚實際總重量的30%~50%。在早春、晚秋季節,要按魚體總重量的1%~3%投喂菜餅、糠餅、麥芽等精料,以保證增重保膘。在距離自動投餌機20 m以外的地方設置投草框,一是防止青飼料被風吹滿塘,引起腐爛而敗壞水質;二是充分利用青飼料,防止浪費;三是便于及時撈取剩餌殘渣。青飼料投喂量以草魚每天有少許殘剩為好。
4.3病害防治 注重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做到“無病早防、有病早治”,除清塘、魚種浸洗消毒、水體消毒外,還應定期進行藥物預防??啥ㄆ谠谑硤鲋車闷追鄣人幬飹旌t、掛袋預防魚病。高產草魚塘在生長盛期每5~7 d要加水1次,每次加水深20~30 cm。若透明度低于30 cm,說明水質過肥,應及時注水換水。4~9月份為草魚病害頻發期,每月全池至少潑灑1次生石灰,用量為50g/m3。出現疾病應對癥下藥。
4.4及時起捕 由于草魚和鰱、鳙魚耐氧能力低,特別是高溫季節,如不及時捕撈上市則極易引起缺氧、浮頭、泛塘。一旦市場上有價格、銷路好,就應及時將能達到上市規格的草魚和鰱、鳙魚捕撈上市,一方面可以回籠投資,另一方面可降低池塘的載魚量,有利于小規格草魚及其他魚類生長。
1 池塘清整
1.1池塘條件 設置在進、排水方便的地域,周圍無高大建筑和樹木,每個塘口面積為0.3~10 hm2,水深1.5~2.5 m,池底平坦,池埂堅實不漏水。
1.2池塘清理 首先要清除池底過多的淤泥,使池底淤泥厚度保持在15~20 cm即可。其次池埂要檢修加固,防止漏水和魚類逃逸。然后進行干法清塘或帶水清塘消毒。干法清塘:池塘留水10 cm,用生石灰900~1 125 kg/hm2對水化漿全池潑灑;帶水清塘:池塘水深1 m,用生石灰1 800~2 250kg/hm2化水全池潑灑。生石灰清塘既能殺死野生雜魚、病菌和敵害生物,又具有施肥作用,還能起到增加池水鈣的含量、改善水質、改良土質、疏松淤泥等作用。待池水的藥物毒性消失后再注水放魚。
2 水草種植
2.1種植選擇適口性好、魚類喜食的、生長期長、耐刈割、產量高的牧草品種。如安徽廣德地區可選擇黑麥草和蘇丹草交叉種植。黑麥草于8月下旬至9上旬播種,采用撒播或條播,用種量22.5~30 kg/hm2;第2年氣溫逐漸升高到魚類開始攝食時,牧草長勢旺盛即可收割投喂,可連續收割3次。到了4月,黑麥草成熟后將土壤耕翻再種植蘇丹草,用種量30~45 kg/hm2。另外還可套種鵝菜,以確保每天有鮮草喂魚。鵝菜一般每年4月份種植,5~10月份刈割利用,一年可刈割6~8次,是培育夏花草魚的理想飼料。
一般魚塘面積與種草面積的比例為3:1,如單純靠種植青飼料養魚需多配備些;如能采集部分天然青飼料(如水草、旱草等)并與種植青飼料相結合,飼料種植面積可少些。
2.2施肥在兩季種草前應對土壤施肥,每收割1次后要對牧草追施1次無機肥料,以促進牧草快速生長,并使葉片茂嫩,營養豐富,利于草魚攝食后的消化與吸收,從而促進草魚生長。中等肥力的土壤,種植蘇丹草以施氮肥375~450kg/hm2為宜;黑麥草以施氮肥300~375 kg/hm2為宜;每次收割后可施氮肥75 kg/hm2左右,或施一定量的人畜糞。田間管理主要是松土除草、久旱澆水,保證全苗,平時要搞好田間水系。
2.3收割 收割時期及次數直接影響鮮草品質和產量。收割過早,雖品質好,但產量低;過遲,產量高,但品質差。所以-掌握適宜收割時期及次數十分重要。黑麥草一般可割3~4次,4月上、中旬開始刈割;蘇丹草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開始刈割,一般可割4~5次。
對準備留種的地塊,一般刈割鮮草1~2次后就不再刈割。讓其抽薹、開花、孕穗,待主莖桿上的種子成熟后即可割穗,做到隨熟隨收,防止和減少種子脫落。收到的種子及時曬干,脫粒保存。
3 魚種放養
3.1合理搭配混養魚種 為發揮食草性草魚混養濾食性鰱、鳙魚和雜食性鯉、鯽等食物鏈作用,主養草食魚的池塘應合理搭配其他品種,如鰱魚、鳙魚、鳊魚、鯉魚、青魚等,具體比例可因地制宜。通過科學搭配品種能夠直接用青飼料喂養草食性魚類,殘剩碎屑及腐殖質供雜食性魚類攝食,這些魚類的糞便肥水,繁殖了浮游生物,又為濾食性魚類提供了天然餌料,形成了互補共生的食物鏈,保持了水體中的生態平衡,增加了魚的產量。
3.2放養自育魚種規格為14~20尾/kg鯽魚魚種放養密度為27 000g/hm2;規格為0.3~0.5kg/尾鰱、鳙魚魚種按3:1投放,放養密度為6 000g/hm2;規格為0.4~0.6kg/尾的草魚魚種放養密度為1 500g/hm2。魚種在放養前用4%食鹽水溶液浸洗消毒,且魚種入塘前要試水。
4 養殖管理
4.1水質調控 放養初期氣溫較低,為防止魚種被凍死,池塘水位應保持在1.5~1.8 m;夏季高溫季節,池塘保持最高水位。日常生產中要始終保持水質清新,控制水體透明度在30~40 c珈。池塘要配備水泵,4~9月每隔20 d左右換水1次,每次換水20~30 cm。每隔25 d左右用生石灰225~300kg/hm2化漿趁熱全池潑灑1次,既能起到消毒水體的作用,又可使池水呈微堿性,pH值在7.5~8.5;也可以用漂白粉1g/m2全池潑灑,可保持池水溶解氧含量在5 mg/L以上。
由于池塘放養草魚密度較大,青飼料投喂量大,草魚排泄量大,容易引起水色惡化。一定要設置增氧機,且增氧機做到“三開、兩不開”。即:晴天中午開,浮頭及時開,連綿陰雨天氣半夜開(陰天清晨開);晴天傍晚不開,陰天白天不開,高溫季節的中午堅持開機2~3 h。
4.2飼料投喂 青飼料,飼喂時一定要新鮮,不投老化的莖葉和變質的陳草,在4~9月魚類旺長期,日投草量應占草魚實際總重量的30%~50%。在早春、晚秋季節,要按魚體總重量的1%~3%投喂菜餅、糠餅、麥芽等精料,以保證增重保膘。在距離自動投餌機20 m以外的地方設置投草框,一是防止青飼料被風吹滿塘,引起腐爛而敗壞水質;二是充分利用青飼料,防止浪費;三是便于及時撈取剩餌殘渣。青飼料投喂量以草魚每天有少許殘剩為好。
4.3病害防治 注重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做到“無病早防、有病早治”,除清塘、魚種浸洗消毒、水體消毒外,還應定期進行藥物預防??啥ㄆ谠谑硤鲋車闷追鄣人幬飹旌t、掛袋預防魚病。高產草魚塘在生長盛期每5~7 d要加水1次,每次加水深20~30 cm。若透明度低于30 cm,說明水質過肥,應及時注水換水。4~9月份為草魚病害頻發期,每月全池至少潑灑1次生石灰,用量為50g/m3。出現疾病應對癥下藥。
4.4及時起捕 由于草魚和鰱、鳙魚耐氧能力低,特別是高溫季節,如不及時捕撈上市則極易引起缺氧、浮頭、泛塘。一旦市場上有價格、銷路好,就應及時將能達到上市規格的草魚和鰱、鳙魚捕撈上市,一方面可以回籠投資,另一方面可降低池塘的載魚量,有利于小規格草魚及其他魚類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