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大櫻桃紡錘形早實豐產整枝技術

   日期:2016-04-25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84    
   大櫻桃成熟早,商品性好,經濟效益高,被譽為“果中珍品”、“黃金水果”,但大櫻桃樹一般生長旺盛,成花慢,結果晚,對早期產量和經濟效益影響較大。從90年代開始,我們對大櫻桃采用自由紡錘形整枝,輔以環剝、生長抑制劑等促花措施,大櫻桃童期特長的習性正在被打破,栽后三年可以開始成花結果,四年有一定產量,第五年畝產可達 800kg以上,經濟效益明顯提高。現將其整形整枝技術和方法簡述如下: 

    一、基本樹形 

    樹高,(株距+行距)÷2。樹高達到標準后,每株有一次枝15~16個,圍繞中心干螺旋狀排列。同向一次枝間距應大于0.5m。一次枝粗度不能大于中干粗度的1/3。一次枝上不要側枝,只要結果枝組。 

    二、整枝方法 

    (一)栽植當年:選二年生優質苗栽植。栽植前挖寬1m、深0.8m大溝。挖溝時熟土、生土分開放置。回填時,每畝施土雜肥5000kg,與生土混勻后填入底層,回填到離地面25cm左右時停止,上面填入純熟土。回填后灌足水沉實。春分前后,挖小穴栽植苗木,栽植深度與苗木在苗圃內同深,栽后澆水,隨后,每株覆0.5m大小的地膜,以提高地溫并保持濕度。 

    栽骺一周進行定干、刻芽。定干高度80~100cm,刻芽自定干剪口下20cm開始,至離地面30cm止。中間根據所需發枝方向刻3~5芽。刻芽后,將定干剪口和刻芽傷口分別用潤面油(或動物油脂)涂抹,以利保濕。栽植當年八、九月份,對當年所發枝(除最頂部一枝外),全部進行捋枝、拿枝,使其與中干成90°角。 

    (二)栽后第二年:修剪方法有兩種: 

    1、對前一年新發枝除中干延長枝外全部留橛修剪,中干上繼續刻芽,根據所需發枝方向刻8~10芽。刻芽時注意下深上淺。除在芽尖上部0.2~0.3cm處用小鋼鋸條鋸2~5cm深之外,用刀在鋸口上部割一新月形傷口。中干從栽后發枝部位起留1~1.2m短截,但要等到所刻芽的最下部一個芽萌發后再截。所有剪口用白調合漆涂抹。 

    2、對前一年所發枝條,除中干刻芽、短截與第一種方法相同外,其余枝條全部刻芽。刻芽數量,除背上芽不刻外,其余兩側及背后芽全刻。刻芽方法,用小鋼鋸條在芽尖上方0.2~0.5cm處鋸斷韌皮部半圈。枝條頂端往后30~40cm不刻。如果上一年秋季沒有拿枝,可于春天萌發后進行拉枝,拉枝角度90°,與地面平行。此種方法處理的一次枝,除中干外,在立夏至小滿期間進行環剝,以抑制其增粗。環剝寬度為枝徑的1/15~1/20。剝后剝口用報紙包扎,盡量不用塑料薄膜包扎,以免薄膜下面起水珠,導致傷口流膠。環剝要選擇晴天進行,并應在剝后有7~10天無降水的天氣,否則容易引起流膠。 

    上述兩種方法各有優缺點:第一種方法優點是除中干外,其余一次枝留橛修剪后,所發三次枝粗度與中干粗度差距拉開,有利于中干強旺,對整形有利;缺點是延后一年開花。第二種方法優點是留的一次枝通過刻芽、環剝,下一年(栽后第三年)即可開花結果。但如果環剝跟不上,不光成花少,而且枝條增粗太快,不利于與中干拉開距離,對整形不利。 

    (三)栽后第三年、第四年 按(二)中第一種方法修剪的樹,除中干繼續同栽后第二年一樣刻芽、短截外,其余枝條全部與(二)中第二種方法相同。按(二)中第二種方法修剪的樹,中干仍然用(二)中的方法處理。其余枝條的延長枝繼續按照第二種方法刻芽。第四年與第三年相同。栽后第四年時,樹高已基本達到標準,由于已有一定產量,樹勢逐漸穩定下來,以后中干可以不再令其繼續延長,保持樹高。 

    (四)其它修剪 

    1、對于除中干外的一次枝上發出的長枝,留5~10cm重摘心,再發出分枝時留2~3葉重摘心,或直接抹除萌芽。該方法效果極好,據調查,經摘心的長枝,60%以上能夠形成腋花芽。摘心時間5~7月。 

    2、每年修剪時,除中干外,其余一次枝一律不予短截,任其頂芽發枝延長(留橛剪者第二年除外)。 

    3、四年以后,樹高已達標準,中干可以不再短截,疏除競爭枝后任其生長。2~3年后按樹高落頭。 

    4、第一年發的一次枝,第二年按照第二種方法處理的,后幾年如果其粗度已達到與中干粗度之比為1∶3時,可以不再環剝。 

    5、五年之后,結果年限較多的枝組有的已開始衰弱,冬剪時要注意及時更新復壯。方法是回縮和短截。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