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稻3號 (1)審定情況。2003年江蘇審定(蘇審稻200306)。(2)選育單位及來源。徐州農科所以鎮稻88/臺灣稻C雜交,1999年育成。(3)特征特性。2002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51.0公斤。每畝有效穗20萬,每穗實粒120粒,結實率90%,千粒重27克。株高96厘米,全生育期152天左右,株型集散適中,長勢旺盛,莖稈粗壯,抗倒性強,葉色深,劍葉挺舉,穗半直立,分蘗性較好。中抗白葉枯病、中感葉稻瘟,感穗莖瘟、紋枯病。2002年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檢中心檢測:糙米率83.2%,整精米率68.7%,堊白粒率18%,堊白度1.9%,膠稠度6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8.4%,米質理化指標達到國標三級優質稻谷標準。(4)適宜種植區域。適宜江蘇省淮北地區中上等肥力條件下種植。
徐稻4號詳情見第24頁
鎮稻99 (1)審定情況。2001年江蘇省審定(蘇審稻200106)。(2)選育單位及來源。鎮江農科所以鎮稻88/武育粳3號雜交,1997年育成。(3)特征特性:2000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14.78公斤。每畝有效穗21萬,每穗實粒數100粒,結實率81%,干粒重27~28克,株高110厘米左右,全生育期155天左有,株型集散適中。植株較高,分蘗力中等,穗粒結構較協調,豐產、穩產性較好,后期熟色較好,對稻瘟病抗性一般,抗白葉枯病,中感紋枯病,抗倒性較差。據2000年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米質理化指標為:糙米率85.4%,整精米率71.2%,堊白粒率33%,堊白度2.3%,膠稠度81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8.1%。(4)適宜種植區域。適宜江蘇省淮北、蘇中地區中上等肥力條件下種植。
鹽稻8號 (1)審定情況、2003年江蘇審定(蘇審稻200307)。(2)選育單位及來源。江蘇沿海地區農科所以武育粳3號/H88~39雜交,1999年育成。(3)特征特性。2001~2002年江蘇省區試平均畝產644.38公斤.2002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40.7公斤,每畝有效穗20萬,每穗實粒數120粒,結實率91%,千粒重27克。株高98厘米,全生育期150天左右,株型集散適中,長勢旺盛,莖稈粗壯,抗倒性較強,葉色較深,劍葉挺舉,穗牛直立,分蘗性較好。抗穗莖瘟、白葉枯病,中抗葉稻瘟。據2002年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檢中心檢測:糙米率84.4%,整精米率70.1%,堊白粒率 33%。堊白度5.0%,膠稠度62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6.7%。(4)適宜種植區域。適宜江蘇省淮北地區中上等肥力條件下種植。
華粳5號 (1)審定情況。2005年江蘇審定(蘇審稻200505)。(2)選育單位及來源。大華種業集團有限公司以大華香糯變異株經系統選育,2001年育成。(3)特征特性。2003~2004年省區試平均畝產 592.4公斤,2004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32.5公斤。每畝有效穗22萬左右,每穗實粒數105粒左右,結實率90%左右,千粒重25克左右。株高93厘米左右,全生育期156天左右。株型集散適中,長勢旺盛,群體整齊度好,分蘗性較強,抗倒性強,田間病害發生較輕;接種鑒定中感穗頸瘟.中抗白葉枯病。品質據農業部食品質量檢測中心2003~2004年檢測,整精米率63.4%,堊白粒率10.0%,堊白度0.7%,膠稠度81.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7.4%,米質理化指標達到國標二級優質稻谷標準。(4)適宜種植區域。適宜江蘇省淮北地區中上等肥力條件下種植。
華粳6號見本刊第3期第24~25頁。
連嘉粳1號 (1)審定情況。2003年國家審定(國審稻2003073)。(2)選育單位及來源。連云港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秀水405系選。(3)特征特性。2001年北方稻區國家區試平均畝產615.6公斤,2002年續試平均畝產627.8公斤,2002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69.0公斤。黃淮地區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54.3天。株高107.2厘米,分蘗力中等,株型緊湊,葉片堅挺不披。每畝有效穗數22萬穗,每穗總粒數150.5粒,結實率85.1%,千粒重25.4克。抗苗瘟3級,葉瘟1級,穗頸瘟3級。主要米質指標:整精米率70.4%,堊白米率18%,堊白度1.6%,膠稠度88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6.5%。(4)適宜種植區域。適宜蘇、皖北部,豫沿黃稻區,魯南以及陜關中地區一季中稻種植。
豫粳6號 (1)審定情況。1998年國家審定(國審稻980002)。(2)選育單位及來源。河南省新鄉市農科所,新稻85~12×鄭粳81754。(3)特征特性。1994~1995年北方區試平均畝產632公斤,比對照泗稻9號增產13.6%。全生育期150天,株高100厘米左右,主莖葉片16~17,莖基部節間短,每畝穗數23萬,穗長15~17厘米,每穗粒數110~130粒,結實率90%,于粒重25~26克。中抗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耐稻飛虱。糙米率83.8%,直鏈淀粉含量16.8%。(4)適宜種植區域。黃淮粳稻區的河南中北部、山東濟寧、皖北、蘇北等地區。
武運粳21號 (1)審定情況。2007年江蘇審定(蘇審稻200705),(2)選育單位及來源。常州市武進區農業科學研究所以運9707/運9726雜交,于2003年育成。(3)特征特性。2005~2006年省區平均畝產566.8公斤,2006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07.5公斤。每畝有效穗19萬左右,每穗實粒數126粒左右,結實率89%左右,千粒重26克左右。株高97厘米左右,全生育期 151天左右。株型緊湊,長勢較旺,穗型中等,分蘗力中等,葉色中綠,群體整齊度好,后期熟色較好,抗倒性強;接種鑒定中感白葉枯病,感穗頸瘟,高感紋枯病;條紋葉枯病2005~2006年田間種植鑒定最高穴發病率19.5%(感病對照品種發病率87.6%);2005年品質檢測,整精米率67.2%,堊白粒率16.0%,堊白度2.4%,膠稠度71.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6.2%,米質理化指標達到國標二級優質稻谷標準。(4)適宜種植區域。適宜江蘇省淮北地區中上等肥力條件下種植。
徐稻4號詳情見第24頁
鎮稻99 (1)審定情況。2001年江蘇省審定(蘇審稻200106)。(2)選育單位及來源。鎮江農科所以鎮稻88/武育粳3號雜交,1997年育成。(3)特征特性:2000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14.78公斤。每畝有效穗21萬,每穗實粒數100粒,結實率81%,干粒重27~28克,株高110厘米左右,全生育期155天左有,株型集散適中。植株較高,分蘗力中等,穗粒結構較協調,豐產、穩產性較好,后期熟色較好,對稻瘟病抗性一般,抗白葉枯病,中感紋枯病,抗倒性較差。據2000年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米質理化指標為:糙米率85.4%,整精米率71.2%,堊白粒率33%,堊白度2.3%,膠稠度81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8.1%。(4)適宜種植區域。適宜江蘇省淮北、蘇中地區中上等肥力條件下種植。
鹽稻8號 (1)審定情況、2003年江蘇審定(蘇審稻200307)。(2)選育單位及來源。江蘇沿海地區農科所以武育粳3號/H88~39雜交,1999年育成。(3)特征特性。2001~2002年江蘇省區試平均畝產644.38公斤.2002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40.7公斤,每畝有效穗20萬,每穗實粒數120粒,結實率91%,千粒重27克。株高98厘米,全生育期150天左右,株型集散適中,長勢旺盛,莖稈粗壯,抗倒性較強,葉色較深,劍葉挺舉,穗牛直立,分蘗性較好。抗穗莖瘟、白葉枯病,中抗葉稻瘟。據2002年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檢中心檢測:糙米率84.4%,整精米率70.1%,堊白粒率 33%。堊白度5.0%,膠稠度62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6.7%。(4)適宜種植區域。適宜江蘇省淮北地區中上等肥力條件下種植。
華粳5號 (1)審定情況。2005年江蘇審定(蘇審稻200505)。(2)選育單位及來源。大華種業集團有限公司以大華香糯變異株經系統選育,2001年育成。(3)特征特性。2003~2004年省區試平均畝產 592.4公斤,2004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32.5公斤。每畝有效穗22萬左右,每穗實粒數105粒左右,結實率90%左右,千粒重25克左右。株高93厘米左右,全生育期156天左右。株型集散適中,長勢旺盛,群體整齊度好,分蘗性較強,抗倒性強,田間病害發生較輕;接種鑒定中感穗頸瘟.中抗白葉枯病。品質據農業部食品質量檢測中心2003~2004年檢測,整精米率63.4%,堊白粒率10.0%,堊白度0.7%,膠稠度81.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7.4%,米質理化指標達到國標二級優質稻谷標準。(4)適宜種植區域。適宜江蘇省淮北地區中上等肥力條件下種植。
華粳6號見本刊第3期第24~25頁。
連嘉粳1號 (1)審定情況。2003年國家審定(國審稻2003073)。(2)選育單位及來源。連云港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秀水405系選。(3)特征特性。2001年北方稻區國家區試平均畝產615.6公斤,2002年續試平均畝產627.8公斤,2002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69.0公斤。黃淮地區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54.3天。株高107.2厘米,分蘗力中等,株型緊湊,葉片堅挺不披。每畝有效穗數22萬穗,每穗總粒數150.5粒,結實率85.1%,千粒重25.4克。抗苗瘟3級,葉瘟1級,穗頸瘟3級。主要米質指標:整精米率70.4%,堊白米率18%,堊白度1.6%,膠稠度88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6.5%。(4)適宜種植區域。適宜蘇、皖北部,豫沿黃稻區,魯南以及陜關中地區一季中稻種植。
豫粳6號 (1)審定情況。1998年國家審定(國審稻980002)。(2)選育單位及來源。河南省新鄉市農科所,新稻85~12×鄭粳81754。(3)特征特性。1994~1995年北方區試平均畝產632公斤,比對照泗稻9號增產13.6%。全生育期150天,株高100厘米左右,主莖葉片16~17,莖基部節間短,每畝穗數23萬,穗長15~17厘米,每穗粒數110~130粒,結實率90%,于粒重25~26克。中抗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耐稻飛虱。糙米率83.8%,直鏈淀粉含量16.8%。(4)適宜種植區域。黃淮粳稻區的河南中北部、山東濟寧、皖北、蘇北等地區。
武運粳21號 (1)審定情況。2007年江蘇審定(蘇審稻200705),(2)選育單位及來源。常州市武進區農業科學研究所以運9707/運9726雜交,于2003年育成。(3)特征特性。2005~2006年省區平均畝產566.8公斤,2006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07.5公斤。每畝有效穗19萬左右,每穗實粒數126粒左右,結實率89%左右,千粒重26克左右。株高97厘米左右,全生育期 151天左右。株型緊湊,長勢較旺,穗型中等,分蘗力中等,葉色中綠,群體整齊度好,后期熟色較好,抗倒性強;接種鑒定中感白葉枯病,感穗頸瘟,高感紋枯病;條紋葉枯病2005~2006年田間種植鑒定最高穴發病率19.5%(感病對照品種發病率87.6%);2005年品質檢測,整精米率67.2%,堊白粒率16.0%,堊白度2.4%,膠稠度71.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6.2%,米質理化指標達到國標二級優質稻谷標準。(4)適宜種植區域。適宜江蘇省淮北地區中上等肥力條件下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