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優質中稻栽培技術

   日期:2015-07-07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70    
    海拔高度500米~800米的山區,中稻4月中旬播種,5月中旬栽插,最佳抽穗揚花期為7月下旬至8月初,8月下旬至9月初收獲。主要種植地區在湘南和湘西山區,平湖區不宜種植優質中稻。 

    1.選用優質品種 根據市場需求,因地制宜選用通過審定或認定的優質水稻品種。常規優質稻品種,要求每年更換稻種。 

    2. 浸種催芽曬種選種、浸種催芽方法同常規中稻。 

    3. 育秧方法 采用濕潤育秧、旱育秧、軟盤育秧、兩段育秧方法。在氣溫條件不宜種雙季稻,但種一季稻有余的地區,稻田采用油/稻、麥/稻、豆/稻等復種制,由于受前作油菜、麥類、豆等春收作物收獲期的限制而不能早播,宜采用濕潤育秧、旱育秧和軟盤育秧方法,秧齡期超過40天以上的可采用兩段育秧方法。 

    4.適時播種 采用濕潤育秧,在海拔高度500米~700米的地區優質遲熟品種于4月13日左右播種;800米左右的地區在谷雨節前后播種,海拔高度為1000米左右的地區,提倡在低海拔地方借田育秧,早熟、中熟品種推遲四五天播種。秧齡期控制在30天~35天,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播期推遲二三天。采用旱育秧和軟盤旱育秧的,播期比濕潤秧適當提早。高海拔寒冷地區需借田育秧的,采用旱育秧方式,播種期可比當地濕潤育秧提早10天~15天,在日平均溫度穩定通過8℃時播種。海拔高度為600米的地區4月初播種,海拔高度為800米的地區4月5日~10日播種。兩段育秧,中熟品種不超過8葉期移栽,遲熟品種移栽葉齡不超過9.3葉,秧齡期38天~45天。 

    5.大田栽培  

    ①栽插規格。根據不同品種的分蘗特征,確定適宜的基本苗數。一般來說濕潤育秧插基本苗8萬苗左右;土壤肥力較低、插秧較遲的田,插基本苗8萬苗~10萬苗。在上述范圍內,遲熟類型品種可適當稀植,中熟類型品種可適當密植。雜交中稻旱秧栽插4萬苗~6萬苗,優質常規中稻栽插6萬苗~8萬苗。兩段育秧的寄插秧,遲熟品種寄插密度為6.7厘米×13.3厘米,每667平方米插7.5萬蔸,每蔸雙株;中熟品種寄插密度為6.7厘米×10厘米,每667平方米插10萬蔸,每蔸雙株。每隔3米需留一走道。排水后縱橫劃格寄插,要求帶泥淺插。 

    ②施肥。施足基肥,適施壯籽肥,拔節和幼穗分化期不施肥。基肥每667平方米施腐熟的農家肥500公斤、碳酸氫銨和磷肥各40公斤。移栽后5天~7天,結合化學除草每667平方米施用尿素4公斤、鉀肥5公斤~8公斤作分蘗肥。直播田在2葉期、4葉期各施尿素和鉀肥3公斤~5公斤作分蘗肥。后期再看苗補施尿素或磷酸二氫鉀作壯籽肥,抽穗時每667平方米應噴谷粒飽50克防早衰。旱育秧大田應減少前期用肥比例,基肥占總施肥量的60%,分蘗肥占20%,穗粒肥占20%。盤育拋栽秧要施足基肥,結合稻田耕整,每667平方米大田施足有機肥1250公斤、碳酸氫銨50公斤、過磷酸鈣25公斤、氯化鉀5公斤,大田基肥與追肥的比例為4∶6。 

    ③水分管理。做到淺水返青、濕潤分蘗,每667平方米苗數達到20萬苗時開始露田或曬田,采取多次輕曬方法。幼穗分化后灌水并保持淺水層,足水抽穗,干濕壯籽,后期保持濕潤至成熟,收獲前7天斷水,切忌斷水過早。 

    6. 其他管理措施 雜草防除、病蟲防治參照《優質早稻栽培技術》相關內容。齊穗后30 天~35 天收割。成熟度達90%~95%為收割適期,按品種分收。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