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修建鱔池。選擇避風向陽、冬暖夏涼、進排水方便的地方建池,長年流水更好。房前屋后的零星池、坑道、水溝都可以建池。池形隨地形而定。魚池面積一般要求長5米、寬3米、深1~1.5米。池底最好是水泥底,池壁用水泥和磚砌成,內壁要光滑。池埂要高出四周20~40厘米,防止雨水直接流入池內。池埂頂部做成"T"形以防逃。池底可模擬黃鱔自然生活環境投入較大的石塊、瓦塊、樹墩等,讓黃鱔棲息,然后再鋪設厚約30~40厘米含有機質較多的黏土。土層軟硬要適中,使黃鱔能打洞而洞口又不會閉塞。池水深度保持在10厘米左右,池的周圍可種植瓜、豆、竹子等。池中每平方米放養種田螺100~150個,供黃鱔攝食;池內適當種些水葫蘆、水花生、浮萍等水生植物,形成自然生態環境,供黃鱔夏天遮蔭避暑、冬天保溫防凍,凈化池水。進水口用竹管或塑料管做成,高出水面30~40厘米,排水口一般安裝在泥層線下,以能將池水排盡為宜。在距底泥10厘米的水平面安裝一個溢水口,既可在灌注新水時將污水溢出,又可保持適當水深。排水口和溢水口要設在進水口對側,各水口都要用金屬網做好防逃裝置。排水口平時用木塞塞牢。
2.鱔種放養。目前鱔種來源主要是野外捕捉和市場購買。每年4~8月,選擇健壯無傷、無病的黃鱔作種苗,要求大小均勻,以免因爭食而互相殘殺。個體重以25克為好。每平方米放養100~200條,每池搭配癩蛤蟆1~2只,可有效防治黃鱔的常見和多發病。黃鱔的繁殖季節是4~8月,最旺盛是5~6月。性成熟的黃鱔先在洞穴附近或石塊中吐出泡沫,然后在泡沫中產卵.夏至后,只要見到池中有泡沫出現,即是黃鱔產卵窩。在繁殖季節,可在飼養池中放入草把、稻草團、棕片等供剛孵出的幼黃鱔藏身。
黃鱔具有性逆轉性,即前半生為雌性,后半生為雄性,其中間轉變階段叫雌雄間體,體長20厘米以下的均為雌性,產后到35厘米左右,出現性逆轉,雌雄個體各占一半,體長達53厘米以上的,均為雄性。因此,捕捉上市時,堅持捕大留小,保持池中有一定數量的黃鱔,就可以不斷繁殖,一次投苗后不再放種鱔。
3.飼養管理。①飼料及投喂。黃鱔是以動物性飼料為主的雜食性魚類,主要捕食蚯蚓、蝌蚪、小魚、小蝦、幼蛭、蠅蛆及其它水生和陸生昆蟲。庭院養鱔因受天然餌料來源的限制,需要投喂餌料,餌料多為蚯蚓、蠅蛆、蠶蛹、蚌肉、螺螄肉、魚蝦、動物內臟以及各種蔬菜、糠麩、豆餅、菜餅和畜禽下腳料等。最好制成品種多樣、營養豐富的混合料,以提高適口性。切忌投喂腐爛變質飼料,以免引起發病和死亡。
黃鱔喜歡晝伏夜出,晚間覓食、喂食應做到定時、定質、定量、定位。投餌時間可在每天下午6~10時,第二天上午要及時撈出未食完的剩余餌料,以免影響水質。日投餌量按黃鱔總重的5%~8%計算,隨其體重增加而增加。黃鱔的生長季節是4~10月,6~8月是生長旺季,必須供應充足、均勻的餌料,以促進生長。投餌量不能太少,太少不僅鱔魚生長慢,還會出現互相殘食現象。黃鱔喜吃活食,可人工養殖蚯蚓、蠅蛆、黃粉蟲等,或在晚間在池中安置幾盞燈,引誘飛蟲入池,節省飼料。
②水質。每隔1~2天需換水1次,在夏秋高溫季節要勤換水,防止水溫過高,因32℃以上黃鱔要停食避暑。進水溫度要盡可能與池水溫度一致,溫差不要超過3℃。雷雨天要及時排水,防止黃鱔逃竄。
4.捕撈。黃鱔體重達到100克以上,即可捕撈出售。捕捉原則應是捕大留小,可以補放一些較大規格的種鱔,做到輪捕輪補,以利增產增收。
5.越冬保種。秋末冬初,水溫降到10~20℃時,黃鱔停止攝食,鉆入泥內越冬??蓪⒊厮鸥?,保持池土濕潤即可。溫度較低的地方,要在池上蓋一層稻草,保溫防凍。有些地方也可帶水越冬,但要適當把水灌得深些,以防結冰凍死黃鱔。
6.疾病防治。黃鱔抗病能力較強,但也要加強管理,預防疾病發生。在放種前7~10天,每平方米池子用生石灰200克清塘消毒,以殺滅病菌。
2.鱔種放養。目前鱔種來源主要是野外捕捉和市場購買。每年4~8月,選擇健壯無傷、無病的黃鱔作種苗,要求大小均勻,以免因爭食而互相殘殺。個體重以25克為好。每平方米放養100~200條,每池搭配癩蛤蟆1~2只,可有效防治黃鱔的常見和多發病。黃鱔的繁殖季節是4~8月,最旺盛是5~6月。性成熟的黃鱔先在洞穴附近或石塊中吐出泡沫,然后在泡沫中產卵.夏至后,只要見到池中有泡沫出現,即是黃鱔產卵窩。在繁殖季節,可在飼養池中放入草把、稻草團、棕片等供剛孵出的幼黃鱔藏身。
黃鱔具有性逆轉性,即前半生為雌性,后半生為雄性,其中間轉變階段叫雌雄間體,體長20厘米以下的均為雌性,產后到35厘米左右,出現性逆轉,雌雄個體各占一半,體長達53厘米以上的,均為雄性。因此,捕捉上市時,堅持捕大留小,保持池中有一定數量的黃鱔,就可以不斷繁殖,一次投苗后不再放種鱔。
3.飼養管理。①飼料及投喂。黃鱔是以動物性飼料為主的雜食性魚類,主要捕食蚯蚓、蝌蚪、小魚、小蝦、幼蛭、蠅蛆及其它水生和陸生昆蟲。庭院養鱔因受天然餌料來源的限制,需要投喂餌料,餌料多為蚯蚓、蠅蛆、蠶蛹、蚌肉、螺螄肉、魚蝦、動物內臟以及各種蔬菜、糠麩、豆餅、菜餅和畜禽下腳料等。最好制成品種多樣、營養豐富的混合料,以提高適口性。切忌投喂腐爛變質飼料,以免引起發病和死亡。
黃鱔喜歡晝伏夜出,晚間覓食、喂食應做到定時、定質、定量、定位。投餌時間可在每天下午6~10時,第二天上午要及時撈出未食完的剩余餌料,以免影響水質。日投餌量按黃鱔總重的5%~8%計算,隨其體重增加而增加。黃鱔的生長季節是4~10月,6~8月是生長旺季,必須供應充足、均勻的餌料,以促進生長。投餌量不能太少,太少不僅鱔魚生長慢,還會出現互相殘食現象。黃鱔喜吃活食,可人工養殖蚯蚓、蠅蛆、黃粉蟲等,或在晚間在池中安置幾盞燈,引誘飛蟲入池,節省飼料。
②水質。每隔1~2天需換水1次,在夏秋高溫季節要勤換水,防止水溫過高,因32℃以上黃鱔要停食避暑。進水溫度要盡可能與池水溫度一致,溫差不要超過3℃。雷雨天要及時排水,防止黃鱔逃竄。
4.捕撈。黃鱔體重達到100克以上,即可捕撈出售。捕捉原則應是捕大留小,可以補放一些較大規格的種鱔,做到輪捕輪補,以利增產增收。
5.越冬保種。秋末冬初,水溫降到10~20℃時,黃鱔停止攝食,鉆入泥內越冬??蓪⒊厮鸥?,保持池土濕潤即可。溫度較低的地方,要在池上蓋一層稻草,保溫防凍。有些地方也可帶水越冬,但要適當把水灌得深些,以防結冰凍死黃鱔。
6.疾病防治。黃鱔抗病能力較強,但也要加強管理,預防疾病發生。在放種前7~10天,每平方米池子用生石灰200克清塘消毒,以殺滅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