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蓀營養豐富,香味濃郁,滋味鮮美。竹蓀之鮮,主要是由于它含有較多的氨基酸,特別是谷氨酸(是味精的主要成份)含量高達1.76%。竹蓀有防食物酸敗的特殊作用。它還是食療佳品,能減少腹壁脂肪的積貯,治療勞傷、虛弱及咳嗽等病癥,具有鎮痛、補氣、降低血壓的作用。
竹蓀扒鳳燕
原料:干竹蓀20克,燕窩10克,雞腿肉150克,水發閩肚350克,水發冬菇100克,火腿絲10克,精鹽1.5克,白糖2克,姜汁、料酒各5克,胡椒粉0.5克,濕淀粉15克,鮮湯150毫升,豬油20克。
做法:①用溫水洗燕窩,盛入蠱內,加入開水300毫升和堿水浸泡片刻,待脹發后取出,放入白瓷盆內揀凈絨毛和雜質,再用滾水泡去堿味,下鍋氽透撈出。②雞肉和閩肚分別切成3厘米的長條,雞條放入碗內用濕淀粉拌勻。竹蓀浸發后修去兩頭,和冬菇均切成長條。將閩肚、竹蓀、冬菇下鍋氽透撈出。③鍋上火燒熱,加入豬油,烹入姜汁、料酒、清水,先將燕窩下鍋沸煮片刻,撈出。再下入閩肚、竹蓀、冬菇、雞條煮滾,待雞條熟后倒出,瀝干水分,放入大碗內,上覆燕窩,撒上火腿絲。④凈鍋上火,加入鮮湯、豬油、白糖、精鹽、胡椒粉,待燒滾后用濕淀粉勾芡,淋在碗面上即成。
特點:此菜銀白色,鮮、嫩、潤、滑。
素扒瓤竹蓀
原料:干竹蓀30克,冬筍、水發冬菇各100克,細菜心125克,精鹽1.5克,醬油10克,香油10克,濕淀粉15克,鮮湯150毫升,生油25克。
做法:①干竹蓀用清水浸泡半小時,洗凈泥沙,修去兩頭,切成4厘米長的段。冬菇剪去菇蒂,洗凈,與冬筍分別切成4.5厘米長、1厘米寬的條。細菜心切成4.5厘米長的段。隨后取冬筍、冬菇、菜心各一條,瓤入竹蓀內。②燒熱鍋放入生油,投入瓤好的竹蓀,加入鮮湯、精鹽、醬油、香油攪勻,燒10分鐘后撈出,排放在盤中,原湯內加入濕淀粉勾芡,澆在竹蓀上面即成。
特點:蠟黃色,鮮香,爽滑。
榆耳竹蓀湯
原料:水發竹蓀50克,水發榆耳50克,水發草菇25克,冬筍10片,細菜心10條,精鹽1.5克,白糖2克,胡椒粉0.5克,好鮮湯100毫升,普通鮮湯250毫升,豬油20克。
做法:①竹蓀洗凈去沙,瀝干水分,切長方塊;水發冬菇和蘑菇洗凈切片;鮮番茄去皮、籽,洗凈切片;綠葉菜也切成相應的片。②炒鍋上火下油30克,燒至五成熱,加鮮湯,下入冬菇、蘑菇、竹蓀、鮮番茄,燒滾后,再加入精鹽、姜末,待湯汁再滾后,投入綠葉菜略燒一下,淋上芝麻油,起鍋裝入大湯碗內即成。
竹蓀扒鳳燕
原料:干竹蓀20克,燕窩10克,雞腿肉150克,水發閩肚350克,水發冬菇100克,火腿絲10克,精鹽1.5克,白糖2克,姜汁、料酒各5克,胡椒粉0.5克,濕淀粉15克,鮮湯150毫升,豬油20克。
做法:①用溫水洗燕窩,盛入蠱內,加入開水300毫升和堿水浸泡片刻,待脹發后取出,放入白瓷盆內揀凈絨毛和雜質,再用滾水泡去堿味,下鍋氽透撈出。②雞肉和閩肚分別切成3厘米的長條,雞條放入碗內用濕淀粉拌勻。竹蓀浸發后修去兩頭,和冬菇均切成長條。將閩肚、竹蓀、冬菇下鍋氽透撈出。③鍋上火燒熱,加入豬油,烹入姜汁、料酒、清水,先將燕窩下鍋沸煮片刻,撈出。再下入閩肚、竹蓀、冬菇、雞條煮滾,待雞條熟后倒出,瀝干水分,放入大碗內,上覆燕窩,撒上火腿絲。④凈鍋上火,加入鮮湯、豬油、白糖、精鹽、胡椒粉,待燒滾后用濕淀粉勾芡,淋在碗面上即成。
特點:此菜銀白色,鮮、嫩、潤、滑。
素扒瓤竹蓀
原料:干竹蓀30克,冬筍、水發冬菇各100克,細菜心125克,精鹽1.5克,醬油10克,香油10克,濕淀粉15克,鮮湯150毫升,生油25克。
做法:①干竹蓀用清水浸泡半小時,洗凈泥沙,修去兩頭,切成4厘米長的段。冬菇剪去菇蒂,洗凈,與冬筍分別切成4.5厘米長、1厘米寬的條。細菜心切成4.5厘米長的段。隨后取冬筍、冬菇、菜心各一條,瓤入竹蓀內。②燒熱鍋放入生油,投入瓤好的竹蓀,加入鮮湯、精鹽、醬油、香油攪勻,燒10分鐘后撈出,排放在盤中,原湯內加入濕淀粉勾芡,澆在竹蓀上面即成。
特點:蠟黃色,鮮香,爽滑。
榆耳竹蓀湯
原料:水發竹蓀50克,水發榆耳50克,水發草菇25克,冬筍10片,細菜心10條,精鹽1.5克,白糖2克,胡椒粉0.5克,好鮮湯100毫升,普通鮮湯250毫升,豬油20克。
做法:①竹蓀洗凈去沙,瀝干水分,切長方塊;水發冬菇和蘑菇洗凈切片;鮮番茄去皮、籽,洗凈切片;綠葉菜也切成相應的片。②炒鍋上火下油30克,燒至五成熱,加鮮湯,下入冬菇、蘑菇、竹蓀、鮮番茄,燒滾后,再加入精鹽、姜末,待湯汁再滾后,投入綠葉菜略燒一下,淋上芝麻油,起鍋裝入大湯碗內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