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樹種選擇
常用樹種有馬尾松、黃山松、云南松、赤松、黑松等,以樹齡15~20年、樹徑10~20厘米的中齡樹這宜。
2.樹種處理
松樹屬于常綠針葉樹,休眠期不明顯,常在秋末冬初時砍。松樹砍倒后,剔去大的樹枝,留樹梢少量的枝條,可加快樹體內抽水及干燥。然后在樹干表面削皮留筋,一般間隔3厘米左右削去一道3厘米寬的樹皮,以加快樹干內油脂溢出和干燥,使接種后菌絲易成活。削皮留筋不應為4條,否則段木易成方形,入窖后與底土接觸面過大、吸水過多,不利于茯苓菌的傳引又易生板苓。所以削皮以3,5,7條為好。
削皮后的松木作風干處理,當橫斷面出現裂紋,立即鋸成60~70厘米長的段木。截斷后將段木搬至菌場附近,按“井”字形堆放,堆高1.5米,堆頂覆蓋樹皮或茅草防雨,任其日曬干燥,大約需要100天。含水量25%~28%是下窖的濕度標準。
常用樹種有馬尾松、黃山松、云南松、赤松、黑松等,以樹齡15~20年、樹徑10~20厘米的中齡樹這宜。
2.樹種處理
松樹屬于常綠針葉樹,休眠期不明顯,常在秋末冬初時砍。松樹砍倒后,剔去大的樹枝,留樹梢少量的枝條,可加快樹體內抽水及干燥。然后在樹干表面削皮留筋,一般間隔3厘米左右削去一道3厘米寬的樹皮,以加快樹干內油脂溢出和干燥,使接種后菌絲易成活。削皮留筋不應為4條,否則段木易成方形,入窖后與底土接觸面過大、吸水過多,不利于茯苓菌的傳引又易生板苓。所以削皮以3,5,7條為好。
削皮后的松木作風干處理,當橫斷面出現裂紋,立即鋸成60~70厘米長的段木。截斷后將段木搬至菌場附近,按“井”字形堆放,堆高1.5米,堆頂覆蓋樹皮或茅草防雨,任其日曬干燥,大約需要100天。含水量25%~28%是下窖的濕度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