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鹿壞死桿菌病的特點和防治

   日期:2016-04-07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40    
   鹿壞死桿菌病是由壞死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一般多由皮膚、黏膜傷口感染引起。臨床常見為壞死性病變,有時可轉移到肝、肺等臟器形成病灶,發生壞死性肺炎、化膿性肝炎,若治療不及時,常造成大批死亡,是危害養鹿業最為嚴重的傳染病之一。 

    1 病原特點 

    病原為壞死桿菌,主要分為A型和AB型,革蘭氏染色陰性,多呈長絲狀,無鞭毛,不能運動,不形成芽胞。已知壞死桿菌至少能產生兩種毒素,可引起組織水腫、壞死,還有溶血作用。壞死桿菌嚴格厭氧,廣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動物腸道內,飼養場內尤其多見。壞死桿菌抵抗力不強,加熱到100℃約1分鐘即可被殺死,用2.5%福爾馬林、6%來蘇兒10~15分鐘也可殺死。 

    2 流行特點 

    鹿壞死桿菌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臨床多見于夏、秋季節。各年齡的鹿均可感染。皮膚損傷是主要感染途徑,也可通過消化道創傷、鋸茸的損傷、產道及臍部傷口感染。另外,地面潮濕、氣候悶熱、飼養管理不善等都會促使壞死桿菌病的發生。 

    3 臨診特點 

    患鹿精神不振,食欲減退,消瘦,臥地。臨床常見病變主要發生在四肢,特別是蹄部,表現為化膿、潰瘍和壞死。局部先形成膿腫,繼而壞死,壞死灶中心凹陷,破潰后流出膿汁及血液,嚴重時在蹄冠腫脹處流出小米米湯樣惡臭膿汁,壞死組織多呈灰黑色或綠色,混有灰白色膿汁,有特殊的惡臭氣味。蹄部糜爛壞疽后,病變可向上蔓延到肢體皮下組織,導致掌部甚至關節腫脹、壞死,嚴重者會形成瘺管。嚴重病例的蹄部軟骨、關節和韌帶壞死,蹄殼脫落,蹄部嚴重變形,成為"大腳鹿"。若病灶轉移到內臟,常會導致死亡。 

    陰雨連綿季節出生的仔鹿,大多從臍部感染引發壞死桿菌病。發病后,仔鹿表現排尿弓腰、精神倦怠、被毛蓬亂。仔細檢查臍部,可發現有索狀硬結,嚴重的有拳頭大,從臍帶處流出灰白色惡臭米湯樣膿汁。 

    4 剖檢特點 

    壞死桿菌病死鹿尸體消瘦,四肢壞死灶明顯,其它部位有不同程度的壞死灶,患部周圍靜脈呈紫黑色。胸腔積液,有腥臭氣味,內含灰黃色纖維素樣滲出物。心包積液,混濁,心包及心肌上有纖維素樣滲出物。肺臟呈現壞死性肺炎的病理變化。肝臟腫大,有大小不一的壞死灶。前胃黏膜有大小不一的壞死灶,腹膜呈現廣泛性炎癥。 

    5 治療 

    對于鹿壞死桿菌病,臨床上必須采取局部治療與全身治療相結合的措施,才能取得理想的療效。 

    5.1 局部療法 

    外部傷口可用3%雙氧水沖洗,排凈膿汁,必要時要進行開創治療。清洗完創口后,在創口表面撒布碘仿磺胺粉末(碘仿1份、磺胺粉9份),外面涂布碘仿魚石脂軟膏(碘仿10份、魚石脂15份、凡士林75份)或涂布碘仿魚肝油膏劑(碘仿粉劑加魚肝油調成膏狀)。創口扎好繃帶,隔1~2天換藥1次。病情嚴重者可用0.25%普魯卡因20mL、碘胺嘧啶注射液20mL、鏈霉素100國際單位進行肢蹄部封閉。 

    5.2全身療法 

    可選用抗生素及磺胺類藥物。四環素、金霉素按每千克體重5~10mg的用量,肌肉注射或靜脈注射,每天2次。紅霉素按每千克體重2~4mg的用量,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中,靜脈注射,每天2次。復方克拉霉素注射液,每千克體重用量為0.1mL,肌肉或靜脈注射,每12小時用藥1次。10%磺胺嘧啶鈉100~150mg,靜脈注射,每天2次。還可肌肉注射鏈霉素300萬國際單位、青霉素400萬國際單位,每天2次。要連續用藥1周,方可取得理想的療效。 

    對食欲不振的患病鹿,投服龍膽末、大黃末、姜酊等健胃劑,能促進食欲、提高抗病能力、促進機體早日康復。 

    6 預防原則 

    6.1搞好消毒 

    要注意做好定期消毒和不定期消毒工作,保持圈舍清潔衛生,消毒劑可選用3%漂白粉溶液、3%來蘇兒、10%~20%的新鮮石灰乳等。新生仔鹿的臍帶用5%碘酊消毒。鋸茸時也要注意消毒。發現四肢皮膚損傷,必須及時進行消毒處理。讓鹿群多曬太陽,也能起到殺菌消毒作用。 

    6.2保持干燥 

    平時要加強管理,及時清理糞便,鋪墊干燥的墊土、墊料,保持鹿舍干燥、清潔。陰雨季節要注意檢查房頂,及時排除積水,防止圈舍內積存雨水。 

    6.3供足營養 

    實踐證明,鈣、磷和維生素缺乏會誘發鹿患壞死桿菌病。因此,一定要讓鹿群采食足夠的鈣、磷等礦物質和多種維生素。仔鹿10~15日齡后瘤胃開始發揮作用,可采食少量飼料,應注意補飼青飼料,特別是要注意補飼富含鈣、磷的優質青綠飼料。 

    6.4合理斷乳 

    斷乳期的仔鹿最易感染壞死桿菌病,因此,必須加強營養調控,適當增加Vc、VE等具有抗氧化、抗應激作用的物質,喂給全價日糧,做到飼料多樣化、適口性好、易消化。要注意搞好飼料和環境的過渡,不要轟趕、鞭打仔鹿,盡量減少或避免各種不良刺激。 

    6.5防止傷害 

    保持圈舍、運動場地面平整,不喂帶尖銳芒刺的飼料。分群或調群時要小心操作,防止踏傷和撞傷。加強配種季節鹿群的管理,防止鹿群因爭斗而造成損傷。不到荊棘叢生、高低不平的地方去放牧。注意檢查料槽、木樁等有無突出的木刺、鐵釘,檢查飲水器邊沿有無尖銳異物。嚴禁外來人員入圈參觀,防止驚擾鹿群、引起驚慌。 

    6.6注意隔離 

    患病鹿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因此,發現有鹿患.病,要及時隔離治療,同時做好消毒工作。新調進的鹿,入場前要實施檢疫,發現病鹿應立即隔離飼養,隔離圈內的用具,嚴禁與健康圈共用。 

    6.7做好腳浴 

    設立腳浴槽,不僅可以預防發病,而且對于蹄部已有病變的鹿也有較好的輔助治療效果。方法是:將飲水處設成死胡同,出入口修建一個長2m、與胡同等寬的消毒池,池內放入1%來蘇兒水,也可用10%的硫酸銅溶液或3%的高錳酸鉀溶液,藥液保持在30cm左右深,要求鹿飲水時四肢必須站立在消毒池里,這樣就可以在鹿飲水時使蹄部得到較長時間的浸泡消毒。需要注意的是,藥液必須及時添加,飲水容器內必須有足夠的清水。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