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象征長壽的銀杏樹

   日期:2016-04-07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10    
   銀杏樹(Ginkgobiloba)別名公孫樹、白果樹等。銀杏科落葉喬木。是中國特產,也是現存種子植物中的“活化石”,一億二千萬年前恐龍時代就有銀杏的芳蹤,象征“長壽”,是國家重點保護品種。銀杏是集綠化、觀賞、藥用、干果、用材于一身的優良樹種。全國各地廣為栽培。 

    一、特征與習性銀杏為落葉大喬木,樹干端直,樹冠廣卵形,樹皮淡灰褐色,縱裂。枝有長枝和短枝兩型,葉扇形,具長柄,在長枝上互生,短枝上簇生。雌雄異株,雄株大枝聳立,雌株則開展或多少下垂。球花生于短枝葉腋。種子核果狀、橢圓球形或圓球形,外表皮肉質黃色,具白粉。花期1~5月,果期9~10月。核果狀白色,故名白果樹。銀杏從小苗到結果須經過20年以上,有人說公公種樹到孫子始有果實收獲,故又稱“公孫樹”。 

    銀杏樹耐寒、喜光、根深、萌芽力強。喜生于溫涼濕潤,土層深厚,土質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酸性、中性都能適應,抗干旱性較強,但不耐水澇,對大氣污染有一定的抗性。主要栽培品種:黃葉銀杏,葉鮮黃色;塔型銀杏,枝上升成窄尖塔形或圓柱狀;裂葉銀杏,葉較大有深缺刻與分裂;垂枝銀杏,小枝下垂;斑葉銀杏,葉有黃色斑紋。 

    二、繁殖方法繁殖主要采用播種育苗,春季或秋季在棚內播種60天左右可發芽,也可扦插繁殖,嫁接繁殖則為獲得雌株和提早結果而采用。苗木移栽宜在落葉后至萌芽前進行,小苗可以裸根,大苗宜帶宿土;栽活后需加強水肥管理,促進生長。 

    三、栽培與應用按照用途分為:采果、采葉、育苗三種模式。株行距可分別為:采果樹3×5米,采葉樹0.5×1米,育苗樹0.3×0.3米。栽培要點如下: 

    1、深翻施肥:采果、采葉園在秋季落葉前30~50天結合施基肥進行深翻,此時樹體營養正向下輸送,根系活動旺盛,傷根數十天即可愈合萌發。雨后或澆水后為防止土壤板結,保持土壤疏松必須中耕。春、夏新梢、根系迅速生長期應適當淺耕,深度10厘米左右。基肥以秋施土雜肥為主,每畝3000公斤,復合肥60公斤,生長期追肥以氮肥為主,中期以磷、鉀肥為主。每畝追施尿素50公斤,采用放射溝、條溝或環狀溝施。6~7月間進行根外追肥,葉面可噴施尿素、磷酸二氫鉀、光合微肥等,濃度0.3%~0.5%。澆水每年各澆1次萌芽和封凍水。 

    2、合理修剪:銀杏生長緩慢不宜重剪,以利培養豐產樹型。①結果樹的修剪方法:采用多主枝自然形、主干多層形,干高1.2~1.3米,每主枝留2~3個側枝。②環剝:于6月下旬在主干、主枝或側枝中、下部環剝,寬度為枝干直徑的1/10,然后用塑料布捆綁,以防雨水浸入造成死亡。成活率達80%,2~3年均可采果。③采葉樹的修剪方法:定植后第二年早春留20厘米定干,當年萌發的枝條長至20~30厘米時摘心,冬剪時或翌年早春在枝條基部留2~3芽重短截,全樹留10根左右壯條供采葉用。每隔2~3年更新一次。修剪原則是解決通風透光,清除病蟲枝、弱枝,保留壯枝。 

    3、適期采葉,每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待葉子濃綠尚未變黃前是采葉的最佳時間。選晴天露水消退后進行。先底后頂,先基后梢,同一株銀杏樹的葉片分三次采完,每次采摘間隔半個月左右。 

    銀杏樹生命力強,適應廣,樹姿雄偉,極為壯觀,對大氣污染有一定的抗性,是園林綠化的珍貴樹種。宜列植城鄉人行道、廣場和街道兩側作行道樹、庇蔭樹;或配植于庭園,大型建筑物四周,前庭入口處。老根古干是制作樹樁盆景的好材料。果可食,葉與種仁可入藥,有清熱解毒之功效。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