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河蟹與鯔魚、鱸魚池塘混養技術

   日期:2016-04-07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92    
   2005年,江蘇省海安縣在里下河南莫鎮開展河蟹與鯔魚、鱸魚池塘混養技術試驗,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現將技術要點總結如下。 
    一、池塘條件 

    1.池塘選擇 池塘面積5畝~10畝為宜,池底淤泥如超過10cm則應進行清淤,然后用茶餅15kg/畝~20kg/畝或生石灰100kg/畝~150kg/畝消毒除害。在清塘消毒后,讓陽光曝曬池塘數天,翻動底泥后再曝曬10天,即可注入新水。進水前,必須施足基肥,可施入經過發酵的糞肥250kg/畝~500kg/畝。投放500kg/畝左右的鮮活螺螄,為防止密度過高,螺螄應分兩次投放,以讓河蟹自由攝食。在池塘中移栽適量水草,如水花生、水浮萍等,池塘四周培植挺水植物,如蘆葦、蒼蒲等,占池塘總面積的1/3左右,池底種植伊樂藻。每個池塘安裝1~2臺功率為3kW的增氧機,配備1臺90W的自動投餌機。 

    2.防逃設施 由于鯔魚游動迅速且善跳躍,在池塘進、排水口應設置用聚乙烯網制成的高層圍網,高1.6m,泥下0.4m,用竹桿固定,防止鯔魚外逃。河蟹防逃墻采用塑料薄膜設置,土上高70cm,埋入地下50cm,用竹稈支撐固定,四角成圓弧形,防止河蟹打堆逃走。 

    二、苗種的放養 

    鯔魚、鱸魚的苗種均為來源于當地沿海的天然種苗,由于捕撈和運輸中苗種易損傷,放養苗種要選擇體質健壯、鱗片完整、游動活潑正常的種苗。鯔魚苗種規格為體長8cm以上,應經過1周淡化后再進入淡水池塘,以提高成活率,放養前用5%的食鹽水浸浴8分鐘~10分鐘,放養密度為250尾/畝~300尾/畝,根據苗汛一般在1月~3月放養;扣蟹規格為160只/kg~200只/kg,用25mg/L的福爾馬林消毒后入塘,放養密度為600只/畝;6月下旬,放養經過淡化的鱸魚苗種30尾/畝,規格為體長3cm~5cm,草魚規格為2尾/kg~3尾/kg,放養密度為80尾/畝,白鰱規格為10尾/kg~12尾/kg,放養密度為200尾/畝,花鰱規格為10尾/kg~12尾/kg,放養密度為50尾/畝。 

    三、養殖管理 

    1.投喂 草魚、鯔魚投喂草魚顆粒飼料,并應用自動投餌機定時投喂。在整個養殖過程中,投喂飼料堅持做到"三看"(看天氣、看水色、看魚類活動攝食)和"四定"(定質、定量、定時、定位),根據魚體大小在不同的季節靈活掌握投喂量,每天分2次投喂,日投喂量為"攝食魚"體重的2%~6%。晴天多投喂,陰雨悶熱天氣少投喂;魚體活動正常時多投喂,發病時少投喂。河蟹投喂堅持"渾素搭配,青精結合"的原則,鱸魚苗種下塘前河蟹飼料主要以魚糊和切碎的小雜魚為主,投喂量為河蟹體重的0.5%~1%,盡快使扣蟹生長達到60只/kg~80只/kg的規格,在整個養殖過程中根據池塘內螺螄存塘多少及時補充螺螄,保證河蟹有充足的鮮活餌料生物,河蟹全價配合飼料的投喂比例約占投喂量的30%,并定期在飼料中添加蛻殼素,以防止蛻殼不遂癥的發生。 

    2.日常管理 為了預防魚類浮頭和避免發生泛池,除了嚴格掌握投喂量外,在夏季炎熱天氣要及早開啟增氧機;堅持每天早晚巡塘2次,定期檢查、維修并加固防逃設施,尤其是雷雨、臺風季節更應加強巡查,以便及時發現逃蟹;發現魚類活動異常,及時采取應急措施,注入新鮮水體,開動增氧機。 

    3.水質管理 放養早期,保持水位在1m左右,以利于提高水溫及增加底層光照;高溫季節,水深應保持在1.5m左右,加水時應多次少量加以補充。每月用漂白粉、生石灰進行水體消毒1次,適時注換新水,改善水體環境,保持水質清新,防止病害的發生。 

    四、效益分析 

    從里下河南莫鎮混養池塘中進行抽測檢查,鯔魚成活率為90%,放養1年尾重達500g~750g,畝產量160kg以上,畝產值2000元~3000元;河蟹成活率70%左右,只重165g,畝產量69kg,畝產值6200元;鱸魚產量24kg,規格為0.6kg/尾,畝產值450元;其他魚產量290kg,總產值10600元/畝~12000元/畝,利潤4000元/畝~5500元/畝。 

    五、小結 

    1.鯔魚食物鏈短,主要以腐殖質、沉積的有機碎屑、附生藻類及小型動物為食,在淡水池塘中它可以充分地攝食水中的浮游生物和其他水生動物的殘餌,如草魚吃剩的顆粒料,改善水質,起到"清道夫"的作用。由于水質的改善,草魚和河蟹不易生病,降低了用藥成本,生產的水產品更符合無公害水產品的要求。 

    2.鱸魚生性較兇猛,混養應注意控制好放苗的時間差,待蟹苗生長到約60只/kg~80只/kg時鱸魚苗不中再下塘,以避免扣蟹遭傷害。鱸魚不需專門投喂,同時,它能控制池塘中野雜魚的數量,降低了飼料成本。 

    3.當年生鯔魚苗種的規格較小,年增重有限,鯔魚苗種應開展專塘培育,以提高來年苗種的規格,增加成魚尾重和畝產量。 

    4.鯔魚、鱸魚的苗種主要依賴天然種苗,資源供給量波動較大,給大面積推廣帶來了難度,鯔魚、鱸魚苗種的批量人工育苗技術有待開發。 

    5.通過降低扣蟹放養數量提高了成蟹規格,雖產量有所下降,但產值、利潤較以前有了大幅提升,扣蟹的最佳放養數量及規格有待進一步試驗篩選。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