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南美白對蝦大規格仔蝦紅體病的防治方法

   日期:2016-04-07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01    
   在南美白對蝦育苗過程中,危害較大的病害有蚤狀幼體和仔蝦(P5以前)的"粘臟病"、大規格仔蝦(15毫米以上的仔蝦)的"紅體病",其中以大規格仔蝦的"紅體病"損失最為慘重,小則整池、大則整場絕產,池中死亡的大規格蝦苗成堆。育苗的技術人員公認一旦發病之后根本無藥可治,1~2天之內整池蝦苗死絕,而且很快就傳染到整場。剛得病的池子因癥狀明顯,蝦苗很難賣出,并且影響到整個育苗場的蝦苗銷售,只有等死。此時育苗場該投入的都投了,到最后馬上就要賣錢時卻都死光,損失慘重,最可怕的是到現在其病原也沒有搞清,以至于育苗場家談"紅體病"色變。筆者在近幾年的育苗過程中,針對"紅體病"發生發展的規律,采取相應措施,有效地防范了"紅體病"的發生,并且在2006年的南美白對蝦育苗過程中首次治愈了大規格仔蝦"紅體病"。 

    一、"紅體病"的癥狀 

    剛發生"紅體病"的育苗池,患病仔蝦早期并不出現紅體癥狀,首先表現為攝食量減少,活力減弱,變態時間延長,隨著充氣形成的水流無力地上下沉浮,體色由晶瑩透明變為藍色并且體表(甲殼)上生出褐色或藍黑色小點,腸胃變空。隨著病情的加重,幼體停食,柔弱,不變態,這時才出現紅體的癥狀:褐色或藍黑色小點消失,軀體發紅,完全停食、腸胃全空,第二觸角發紅、接著折損;苗體活力消失,少數隨著充氣形成的水流上下無力地沉浮,并且出現身體發紅的死苗;大部分已無力游動,沉到池底,撈到白盆中觀察,仔蝦無力地躺在盆底,對外界的光照、水流刺激沒有反應。接著馬上就會大量死亡,發生大量死亡時,仔蝦軀體全部變紅。此病具有極強的傳染性,可通過水體進行傳染。 

    二、"紅體病"發生的條件 

    "紅體病"的病原至今未研究清楚,主要發生在蝦苗即將出售的大規格仔蝦階段,屬暴發性傳染性疾病。有人認為是細菌病(弧菌等),有人認為是病毒病,還有人認為是真菌病和蝦苗由于環境的劇烈變化所產生的應激反應,但使用抗細菌、病毒和真菌的藥物進行治療基本沒有療效,應激反應不應該具有傳染性,所以筆者認為在育苗室內"紅體病"發生的條件是: 

    1.仔蝦的密度過大,池內環境惡化。仔蝦規格達到15毫米以上、密度大于0.8萬尾/立方米時,每天必須保持1~1.5倍的換水量,否則因大規格仔蝦的攝食量大、代謝廢物多,池內的環境容易惡化,從而容易發生"紅體病",如果趕上陰雨天或池水處理不及時,換水所用海水水質差和換水量不足,則更容易發生"紅體病"病害。 

    2.大規格仔蝦的營養不足,蝦體虛弱。南美白對蝦的大規格仔蝦非常貪食,育苗場為節約投入往往到后期投喂不足,造成大規格仔蝦體質虛弱,抗病能力下降,從而引發"紅體病"的發生。 

    3.操作粗暴,造成蝦體受傷。筆者發生"紅體病"的池子就是因育苗場工人在大規格仔蝦分池疏養操作規程中不聽指揮粗暴操作,造成仔蝦在接苗箱和撈海內揉搓時間過長,蝦體被損傷所致。 

    4.育苗池內環境變化劇烈,大規格仔蝦難以適應,從而產生劇烈的應激反應。主要發生在降鹽和降溫的時候,因降鹽和降溫的幅度過大,造成仔蝦產生強烈的應激反應如停食等,從而引發"紅體病"。 

    5.傳染發病。與發生"紅體病"的池子共用觀察、換水、溫度計、鹽度計等工具,從而造成"紅體病"的傳染。因為早期"紅體病"癥狀并不明顯,而此時又處于仔蝦出售階段,并且現在又是買方市場,買蝦苗者拿著撈海和觀察工具一個池子一個池子地看蝦苗質量,很容易造成"紅體病"在育苗場不同池子間的傳染。 

    6.未按時使用抗細菌、病毒和真菌藥物進行預防。 

    三、"紅體病"的預防措施 

    "紅體病"關鍵在預防。針對以上發病的原因,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預防: 

    1.及時疏養。大規格仔蝦達15毫米以上時,密度嚴格控制在0.5萬~0.7萬尾/立方米之間,育苗用水進行徹底消毒后使用,加大換水量。 

    2.加強營養。由于南美白對蝦貪食、生長快,應采用"勤喂多喂、混合投喂"的培育方法,這時應以鹵蟲成蟲為主,每天再加喂2~3次高能量的配合餌料,以蝦片為主,尤其是黑蝦片,仔蝦攝食后強壯并且顯得干凈漂亮,易于銷售。 

    3.在疏養分池過程中,操作要輕快,要采用接苗箱分池而不要從池中撈苗的方式分池,避免仔蝦受傷。 

    4.防止育苗池內環境變化劇烈,大規格仔蝦難以適應,從而產生劇烈的應激反應。降鹽和降溫的幅度不能過大。降鹽的幅度控制:當池中海水比重大于5時,每天降幅不超過4;在5以下時,每天降幅不超過2。降溫的幅度:每天降溫的幅度不超過1℃,快速降溫時不超過1.5℃。在整個過程中,降溫和降鹽分開進行,盡量不同時進行。 

    5.育苗過程中,育苗工具要每天消毒一次,育苗池工具專用,不允許混用。每個即將賣苗的育苗池單獨準備一個看苗的白盆,以供買苗者使用。 

    6.及時進行藥物預防。在育苗過程中,任何操作對仔蝦都有損傷,必須及時進行預防,藥物有日本產上野黃藥、聚維酮碘、含氯消毒劑等,使用濃度為0.5~1克/立方米,也可使用氟樂靈,劑量為0.5~1克/立方米,單獨使用此類藥物預防效果差,還應與抗真菌類藥物交替使用,主要是高錳酸鉀,使用劑量為0.5克/立方米。通過這些預防措施,可以基本上防止"紅體病"的發生。 

    四、"紅體病"的治療措施 

    育苗池一旦發生"紅體病",必須馬上治療,如果處置不當,會很快死亡。因為病原不明,用藥往往具有盲目性,但筆者從"紅體病"的特性認為,此病是由于病原、環境、營養、仔蝦本身體質等綜合作用而發生的,因此主要使用藥物進行綜合治療。 

    1.池中水體用藥殺滅細菌、病毒和真菌。主要使用上野黃藥、聚維酮碘、含氯消毒劑等,使用濃度為1克/立方米,和高錳酸鉀0.5克/立方米混合使用,每8小時一次,連用三次,可以有效治療。 

    2.及時投喂藥餌,恢復仔蝦攝食。恢復攝食最為重要,投喂仔蝦喜食的、用消化整腸劑浸泡過的高質量黑蝦片,浸泡時間不少于30分鐘。 

    3.改善育苗池內環境。用水質優良的等溫等鹽水給患病池換水。給仔蝦創造適宜的生存環境,有利于仔蝦的恢復。 

    采用這三種治療措施,筆者24小時內即治愈了患"紅體病"的仔蝦,無一死亡,患病仔蝦可正常蛻掉帶點的藍皮,體色變為正常的晶瑩透亮狀,胃和腸道飽滿,活力恢復。因此大規格仔蝦(15毫米以上的仔蝦)"紅體病"完全可以預防和治愈,"紅體病"將不再是南美白對蝦育苗后期的大敵,完全可以避免慘重的損失。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