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洛陽地區秋冬季草魚大面積死亡的調查分析

   日期:2016-04-07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21    
   一、養殖情況調查 

    2005年秋冬季節,洛陽地區出現了大面積草魚死亡,漁農損失慘重。筆者2005年9月~2006年3月,分別對發病死亡較為嚴重的洛龍區、孟津、吉利等地進行了調查診治。 

    洛陽地區養殖草魚的魚塘面積大都在5~10畝之間,水深1.3~2米,排水不方便,水源以井水為主,塘底淤泥較厚約40~50厘米,多年未清過淤泥。主要的養殖模式是以投喂顆粒飼料為主的池塘集約化養殖,以鯉魚顆粒飼料養草魚。放養密度一般魚種塘草魚夏花為10000~15000尾,成魚塘草魚種1500~2000尾,另配養其他魚類。塘水pH值一般在6.0~7.0之間,透明度在25厘米以下,顏色偏醬油色,早晨有輕微的浮頭,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值偏高。發病以后頻繁投藥。從9月份到次年3月份草魚種和成魚均有死亡。 

    二、流行情況 

    2005年8月下旬,洛龍區穆莊村的兩口魚塘養殖的草魚種開始出現大批死亡,最高峰一天死亡300余千克草魚種,同池的鯽魚種也有死亡,隨后8~10月間,洛陽地區主養草魚的大部分魚塘都出現草魚大批死亡。偃師市佃莊鄉西馬莊村一口魚塘在12月份陸續出現草魚成魚死亡,每天死亡10尾左右,在春節前拉網銷售時,出現魚體發紅,開始大量死亡。 

    三、發病癥狀 

    大部分魚類病情較輕時沒有明顯癥狀,魚體色、體形無明顯改變,僅食欲不振、游動無力,或有時煩躁不安,甚至竄游,嚴重時魚體色發黑,色澤晦暗,魚體有浮腫感、肥胖,鱗片松動易脫落,肛門紅腫失去平衡,有的靜止于水中不吃食,反應呆滯、呼吸困難。臨死時在水中翻轉不停,鰓絲顏色呈豬肝色或是偏紫黑色,鰓絲壓片鏡檢無寄生蟲。解剖檢查發現病魚發病初期,肝臟略腫大,輕微貧血,色略淡:膽囊色較暗,略顯綠色。隨著病情發展,肝臟明顯腫大,可比正常情況下大1倍以上,肝色逐漸變黃發白,或黃紅白色相間呈斑塊狀,形成明顯的"花肝"癥狀,有的肝臟局部或大部分變成"綠肝";有的肝臟輕觸易碎,膽囊明顯腫大1~2倍(有時導致膽汁溢出或膽囊破裂),膽汁顏色變深綠或墨綠色,或變黃變白直到無色,重者膽囊充血發紅,并使膽汁也成紅色。有時,病魚的脾腎也明顯腫大,臟器系統同時膨大;病魚腸道基本完好,后腸內粘液較多;死亡個體有大量腹水,瀕臨死亡個體有輕微的腹水。有一部分魚類為全身性出血傾向,肝腫大,脾臟嚴重腫大,呈"巨脾"癥狀,腹膜及腸系膜失去正常的血紅色,呈失血變化。拉網過后,死亡量上升。 

    四、病癥原因分析 

    1.根據發病癥狀診斷為亞硝酸中毒和肝膽綜合癥。病因為塘水理化因子超標,也有部分為喹乙醇中毒。 

    2.魚類的生存環境偏酸性(pH值小于7),是塘底的腐殖質大量產生所致,導致塘水的亞硝酸鹽、氨氮的濃度偏高,致使草魚長期處在一個致病環境中,一旦氣溫突變,就會發生魚類大量死亡。 

    3.放養密度過大,如果早晨浮頭,則會使魚類正常的生理代謝平衡失調,久而久之就會出現生理紊亂,導致疾病發生。部分魚塘存在苗種品種質量退化的現象,如草魚親魚選擇不合理、近親繁殖、魚卵細胞孵化過程中受到致病菌的感染等。 

    4.魚病防治大多依靠使用化學藥物,防治病措施不合理,有的是防病意識較差,不注意調節水體水質,使草魚始終處于較惡劣的水體中。用藥太勤,特別是對各種內服藥物的使用,已經到了濫用的地步,長期使用各種抗生素類藥物,導致了魚類肝、腎、脾臟的損傷。草魚自身的解毒、抗病能力、抗應激能力大大下降。進入冬季水溫下降很大,魚類應激反應較大。 

    5.養殖戶采用高營養指標的配合飼料投喂草魚,為了刺激魚快速生長,過量投喂,致使魚類出現"短胖"和脂肪肝,還有的養殖戶使用的飼料中維生素E、膽堿、肌醇、硒等微量元素缺乏,磷缺乏或鈣磷比例失調等也容易誘發肝病。有的飼料添加促長激素(如喹乙醇等)導致魚體抗應激能力下降,出現喹乙醇中毒。 

    五、治療方法及作用原理 

    1.治療方法:每畝每米水深魚塘全池潑灑生石灰50~100千克,內服"三新止血散"(維生素K3)250克+"肝膽必康"(板蘭根、大黃)200克,合計每450克拌飼料50~80千克制成藥餌,按正常投飼量的70%連續投喂藥餌3天,可痊愈。此后每隔10~12天施用生石灰40千克/畝?米,連續堅持施用兩次則可不發生此病。 

    2.作用原理:生石灰可以提高水體的pH值,使有毒的亞硝酸鹽轉化成無毒的硝酸鹽,使銨鹽轉化為氣體氨而釋放到大氣中,促進底泥釋放氮、磷、鉀,澄清水質,增強底泥透氣性,增加水中的鈣含量,內服"肝膽必康"(板蘭根、大黃)可以修復魚種肝細胞,提高其解毒功能,增強魚類對外界微生物的抗病能力,內服"三新止血散"(維生素K3)可以盡快地解除肝細胞出血斑點,提高血液凝固蛋白因子,提高治療效果。 

    針對喹乙醇中毒癥應采取措施緩解中毒癥狀、加快藥物排泄。①內服中草藥:每千克飼料添加仙鶴草5克、綿茵陳5克、葡萄糖20克、維生素C0.5克、維生素E0.25克。②每立方水體潑灑黃芩15克、藿香10克、甘草5克、碳酸氫鈉30克、食鹽300克。 

    六、應對措施 

    1.改善水體環境:采取多種措施,保持水質清新。特別注意水體中的溶氧量、有機物等,采取注排水、開增氧機、投放微生態制劑等方法,使水體的透明度不低于25厘米,溶氧量應在5毫克/升以上。降低水體的肥度,嚴格控制氨態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有毒物質的含量。保證氨氮在0.1毫克/升以下、亞硝酸鹽0.02毫克/升以下、硫化氫在0.2毫克/升以下。 

    2.科學投喂飼養:嚴格按照科學養魚的要求,配制營養豐富而全面、品質優良的飼料,嚴禁添加喹乙醇。科學投喂,切忌過量投喂;防止蛋白質變質和脂肪氧化,防止飼料受潮發霉變質。每天必須搭配喂青草,增加飼料中粗纖維含量,減少蛋白質含量。 

    3.正確預防用藥:不要低劑量、長期在飼料中添加對魚類肝臟有損害的藥物,要做到合理用藥,不用副作用大和殘留高的魚藥,如溴氯菊酯、敵百蟲、硫酸銅等,更不能用國家禁用魚藥或以農藥代替魚藥施放于水體中。選用具有解毒護肝、疏肝理氣、促進肝細胞再生的中藥組成方劑防治肝病。以下處方可以參考使用:當歸、白芍、丹參、郁金、柴胡、黃芪、黨參、山藥、生地、澤瀉、板藍根、山楂、甘草等,該方劑具有抗脂肪肝、解毒、抗肝損傷、促進肝細胞再生和功能恢復、抑制肝病發生等作用。 

    4.補充維生素及微量元素:補充維生素可以改善魚體的營養狀態,而且維生素本身具有治療作用,能加強魚體的抗病能力,促進肝臟損傷的修復和肝細胞的再生,促進機體康復。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的甜菜堿、氯化膽堿、肉毒堿、甲硫氨酸、磷元素等,可以促進魚類肝臟的脂肪代謝,降低脂肪在肝臟內的含量,對防止脂肪肝的形成有明顯效果。每噸飼料中添加魚用應激寧200克,該藥具有疏肝理氣、排毒抗出血等功效,可防止魚類肝膽綜合癥的發生。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