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茯苓的栽培新法

   日期:2016-04-04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03    
  1.選蔸。松樹砍伐后留下的樹蔸,凡直徑在16厘米以上都可用于栽培茯苓。一般是用頭年秋天或當年春砍伐的樹蔸,要求樹皮沒有脫落,木質無蟲蟻蛀蝕,不腐朽。因為樹蔸不象段木那樣能任意移動,所以要選擇向陽背風、土質疏松、排水良好的地方進行松蔸接種栽培。

2.削皮。在3―6月或頭年冬季,把松蔸周圍1米內的雜草鏟除,在樹蔸上削去大部分樹皮,只剩下間距相等的4條1指寬樹皮,直徑3厘米以上支根也削去大部分樹皮,只留一條樹皮與樹蔸留皮相連,以便傳到菌種。

3.挖地。將樹蔸周圍1米內的土挖松,深40厘米以上,撿凈雜草根、石頭,使樹蔸主根及側根露出地面,并把直徑3厘米以下的支根砍除。留下的支根在0.7米―1米處砍斷,以防菌種向外傳行。

4.下種。在樹蔸樹根周圍撒下防白蟻藥粉,蓋一層薄土,再接菌種。接種方法有兩種:①高樁接種法:松樹蔸較高,則在樹蔸近根處鋸一個深10厘米的缺口,將菌種木片緊放在缺口內,捆緊,用濕草紙包住后蓋土。②矮樁接種法:適于矮樹蔸,在粗根基部側面削去樹皮,并將一根松段木(直徑10厘米,長80厘米,留一條一指寬樹皮,其余削皮至木質部)曬干后靠在此處,然后把菌種木片緊靠粗根的去皮處和松段木上,用松木片覆蓋,壓緊。凡松蔸粗則接3―4個種點。

5.覆土。矮樁樹蔸接種后覆土4―7厘米厚,堆成饅頭狀。高樁樹蔸接種后將土堆至接菌種處上面4―7厘米,蔸頂部露出地面。四周應開好水溝,溝兩邊撒一圈白蟻藥粉。

6.管理。接種后10天,菌絲已開始長入樹樁內,這時應檢查是否上菌,不上菌的要及時補接種。茯苓的主要蟲害是白蟻,嚴重的往往將松木蛀空。防治方法:經常在茯苓種植地內扒開部分窖,檢查窖內有無蟻路,一旦發現要及時用白蟻藥噴在白蟻身上,使其帶回到窩內互相傳染中毒死亡。

7.收獲。接種60天后開始結苓,隨著茯苓的膨大,土壤出現裂縫,這時要及時加蓋薄土保苓。9個月后,就可采挖了,挖時采大留小,覆上土再過4―5個月又可采挖一批,直徑20厘米以上樹蔸可采鮮苓7.5公斤左右,能連采2年。

8.加工。將鮮茯苓堆放在室內,用稻草蓋嚴“發汗”5―6天,然后攤開晾1―2天。再用稻草蓋嚴堆放5―6天后,去皮,放入蒸籠內隔水蒸熟至透心,或用水煮熟至透心(煮時要換水3―4次,當水轉黑時便換水)。取出用利刀切成4厘米×4厘米×0.5厘米的方塊。然后將白塊、赤塊分別擺放在竹席或竹篩里,上覆1張白紙,日曬至全干。如遇陰雨天可用炭火烘干(不可用明火烘烤)。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