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人工栽培竹蓀技術

   日期:2016-04-04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95    
 竹蓀,素有“食用菌之王”的稱號,其味鮮美,營養豐富,是國際國內市場暢銷的緊俏商品。據分析測試,竹蓀含有人體必需的八種氨基酸,長期食用可抑制血壓升高,減少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是大有發展前途的食用菌。

目前竹蓀種類繁多,國內外有十余種,但由于氣候環境等條件影響,適宜我國北方栽培的僅有幾種,如長裙竹蓀、短裙竹蓀、紅托竹蓀等,現介紹一下適宜北方的竹蓀栽培技術。

一、栽培

1.生料栽培:

(1)選用原料:適應竹蓀栽培生長的原料頗廣,如闊葉樹木屑、棉籽殼、農作物秸桿、竹子等均可。

(2)原料處理:將選擇好的原料粉碎成末狀(如鋸末),采取兩種方法處理。①石灰水浸泡。用0.3~0.5%石灰水浸泡原料,進行攪拌,大約1~2分鐘浸透;然后撈出放入筐內,用清水沖洗。pH值在7左右。再將原料控成含水量65%左右即可接種。②藥物處理法。用1:800倍的多菌靈或托布津液浸泡原料,使藥液高于斜面。2~3分鐘撈出控出多余的水分,使含水量在65%左右即可接種。

(3)栽培方法:先把栽培房用甲醛與高猛酸鉀結合,煙熏消毒處理后,在栽培箱上鋪上薄膜,放上一層沙土,然后一層料一層菌種,黃2~3層。料厚在25厘米左右為宜,通常第平方米用竹蓀菌種2~3瓶。接種后裹上塑料薄膜。

2.熟料栽培:

(1)原料處理:將選好的原料,加入18%麩皮或米糠,玉米粉2%,尿素0.3%,過磷酸鈣1.5%,硫酸0.3%,拌后加入清水再拌勻,使含水量達到用手握時指縫有水即可。

(2)高溫滅菌:將拌好的原料放入高溫滅菌鍋內,當溫度上升到100℃時,再連續蒸5~6小時取出放入預先鋪好的塑料薄膜內包好。

(3)栽培方法:待料溫下降至30℃以下時,打開包好的薄膜,接入菌種后再包上薄膜。

二、管理

1.生態條件:

(1)溫度:竹蓀菌絲生長溫度是25~32℃,最適宜溫度為23~24℃。子實體的生長發育溫度在15~28℃之間,最適宜溫度為22~25℃。超過32℃或低于5℃,菌絲生長緩慢或停止。

(2)濕度:菌絲生長濕度在60~70%之間,菌蕾的生長發育濕度在75~95%范圍風,而破球和撒裙時,相對濕度應在85~95%,以95%最好,濕度低于80%,子實體難以形成或出現畸形。

(3)空氣條件:竹蓀屬好氣性真菌,菌蓀生長期需要足夠的新鮮空氣,室內應注意通風換氣。

(4)光照條件:光照對竹蓀當育有抑制作用,故菌絲生長無需光照。子實體生長發育需要散射光線。

(5)營養條件:竹蓀生長所利用的養料主要用碳源和氨源,再者就是無機鹽和微量維生素。植物的死體如鋸末、秸桿等都是它所需的營養。在竹蓀的生殖生長階段,還需少許的泥炭土壤。

2.管理方法:

下種后3~4天內,溫度應保持在24~27℃之間,經過一段時間的菌絲生長,培養基表面長潢菌絲時,蓋上一層厚3~5厘米的腐殖土(即養花用的土)。蓋上后保持房內空氣新鮮,每天都要通風換氣,并且要保持蓋目濕土,溫度保持在22~24℃,相對濕度保持在85~95%之間,通常情況下,菌絲發育1~2個月,即有菌絲延伸到土表,這時溫度在23~26℃之間,相對濕度不變,給予一定量的散射光,再經5~10天,表面出現小白點,就證明子實體原基形成。子實體生長發育時,相對濕度應為80~95%,從出蕾到發育成熟,需要40~80天,這由溫度而定,相對濕度達到95%,菌裙強度最大。

三、采收與加工

當竹蓀菌裙開傘完畢而且孢子末自溶時,立即采收,去掉菌蓋、菌托,然后分別進行干制處理(日曬、烤箱烘烤均可)。制成干品后,用紅繩扎成50克一捆,裝入聚乙烯無毒雙層食品袋內密封,再放入有吸濕劑的缸內保存,等待出售。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