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病毒性出血癥俗稱兔瘟,是一種由兔出血癥病毒(RHDV)引起的一種急性、高度傳染性疾病。自1984年在我國江蘇無錫地區首次發現以后,迅速蔓延到我國大部分地區。該病傳染迅速,可導致90%以上青壯年兔死亡,往往給兔場帶來毀滅性的打擊。今年春季,在某兔場暴發了此病,筆者立刻采取了一系列的緊急防治措施,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1 臨床表現及診斷
發病初期,飼養員發現兔舍內有3只兔突然死亡,剖檢無明顯病變。其后,又有10余只成年兔相繼死亡,死亡以青壯年兔為主,死前短暫興奮,發出尖叫,很快死亡。有的家兔鼻腔流出泡沫性血液或便血,有的表現抽搐,死后呈角弓反張。
剖檢:血凝不良。喉頭和氣管的黏膜高度充血,有散在點狀出血。肺臟暗紅、腫大、出血。肝臟腫大、堅實、質脆易碎,呈紫紅色,有針尖至米粒大小的壞死灶,或融合成片狀。脾臟瘀血腫大,暗紫色,實質易刮脫。腎臟腫大,呈紫黑色,皮質區和髓質區界限明顯,有出血點和壞死灶。胃腸道出血,有的病死兔心包積液,卵巢有點狀出血。
從流行病學、臨床表現及剖檢病變初診為兔病毒性出血癥。為了進一步確診,進行了實驗室診斷,確診為RHDV感染。
2 采取緊急防治措施
2.1 對該兔場嚴格隔離,停止與外界的一切來往,防止該病向其他地方擴散。
2.2 用兔瘟滅活疫苗緊急接種,1~3kg兔每只1m1皮下注射;3kg以上,每只1.5ml皮下注射。
2.3 對飼養家兔的兔舍用1.5%雙氧水以每立方米20ml氣溶膠噴霧消毒,兔舍外用次氯酸鈉消毒,每天至少3次,切斷傳染途徑。
2.4 加強飼養管理,飼料中加入0.1%磺胺二甲基嘧啶,防治繼發感染。
2.5 對病死兔進行焚燒,用具及工作服全部用清洗消毒劑消毒,消滅傳染源。
3 結論
經過一周的緊急防治工作,兔病毒性出血癥得到了控制,兔群恢復平靜,10天后趨于正常。該病的死亡情況明顯表現出以成年兔為主,緊急注射疫苗5天后,死亡數量銳減,7天后得到控制,表現疫苗在5~7天已經產生了堅強的免疫力。發病期間累計死亡數占存欄家兔的10%左右。說明該防治措施是行之有效的。同時,筆者認為,除了采取隔離封鎖、緊急預防接種等措施外,用雙氧水對兔舍進行反復消毒,也是撲滅該病的綜合措施之一。
1 臨床表現及診斷
發病初期,飼養員發現兔舍內有3只兔突然死亡,剖檢無明顯病變。其后,又有10余只成年兔相繼死亡,死亡以青壯年兔為主,死前短暫興奮,發出尖叫,很快死亡。有的家兔鼻腔流出泡沫性血液或便血,有的表現抽搐,死后呈角弓反張。
剖檢:血凝不良。喉頭和氣管的黏膜高度充血,有散在點狀出血。肺臟暗紅、腫大、出血。肝臟腫大、堅實、質脆易碎,呈紫紅色,有針尖至米粒大小的壞死灶,或融合成片狀。脾臟瘀血腫大,暗紫色,實質易刮脫。腎臟腫大,呈紫黑色,皮質區和髓質區界限明顯,有出血點和壞死灶。胃腸道出血,有的病死兔心包積液,卵巢有點狀出血。
從流行病學、臨床表現及剖檢病變初診為兔病毒性出血癥。為了進一步確診,進行了實驗室診斷,確診為RHDV感染。
2 采取緊急防治措施
2.1 對該兔場嚴格隔離,停止與外界的一切來往,防止該病向其他地方擴散。
2.2 用兔瘟滅活疫苗緊急接種,1~3kg兔每只1m1皮下注射;3kg以上,每只1.5ml皮下注射。
2.3 對飼養家兔的兔舍用1.5%雙氧水以每立方米20ml氣溶膠噴霧消毒,兔舍外用次氯酸鈉消毒,每天至少3次,切斷傳染途徑。
2.4 加強飼養管理,飼料中加入0.1%磺胺二甲基嘧啶,防治繼發感染。
2.5 對病死兔進行焚燒,用具及工作服全部用清洗消毒劑消毒,消滅傳染源。
3 結論
經過一周的緊急防治工作,兔病毒性出血癥得到了控制,兔群恢復平靜,10天后趨于正常。該病的死亡情況明顯表現出以成年兔為主,緊急注射疫苗5天后,死亡數量銳減,7天后得到控制,表現疫苗在5~7天已經產生了堅強的免疫力。發病期間累計死亡數占存欄家兔的10%左右。說明該防治措施是行之有效的。同時,筆者認為,除了采取隔離封鎖、緊急預防接種等措施外,用雙氧水對兔舍進行反復消毒,也是撲滅該病的綜合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