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區魏善莊鎮西研垡村薛硯龍,2009年種植春大棚番茄1.8畝,平均畝產9120公斤,畝產值11856元,產量產值排在全區的首位,并且在當年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組織的全市春大棚番茄高產高效競賽活動中獲得了一等獎。從定植到采收,薛硯龍種植的春大棚番茄全生育期沒有發生任何病蟲害,長勢旺盛,成為市、區兩級觀摩學習的高產高效示范點。田間定點調查,單株果穗4穗,單株果數14.7個,平均單株產量2.76公斤。現將薛硯龍種植春大棚番茄高產高效經驗總結如下:
1、選用優良抗病品種
薛硯龍所種植的春大棚品種是蒙特卡羅,已連續種植2年均獲得高產高效。蒙特卡羅由韓國引進,屬無限生長類型,株型緊湊,葉片稀疏,適合保護地弱光栽培,果型高圓,前期產量高,果實均勻,單果重250-350克,可提早上市。
2、培育壯苗
2月13日進入播種期,采用商品育苗基質進行穴盤無土育苗。穴盤無土育苗的優點是:根系發達,苗齊、苗壯,減少病害的發生;省工、省時,便于搬運,減少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率;定植后緩苗快,可增產10%以上。
3、適時定植,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奪取高產的措施之一,薛硯龍每畝種植密度為3310株,株距31厘米,行距65厘米。比一般春大棚番茄種植密度多300株左右。
4、重施底肥,合理追肥
定植前施足底肥,腐熟有機肥4000公斤、51%的復合肥50公斤,微量元素肥撒施后進行兩遍旋耕,深翻30厘米。生長期間,追肥原則是一穗果一次肥。當番茄第一穗果為核桃大小時進行追肥促果,每畝施百事達生物沖施肥15公斤。第二穗果到第四穗果,增加硝酸鉀沖施肥,每次每畝施10公斤加百事達生物沖施肥10公斤。結合預防病害,每7—10天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和強力硼鋅鈣。
5、用新技術防治病蟲害
薛硯龍采用新技術進行病蟲害防治,全生育期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進行管理,每7—10天噴施廣譜殺菌劑一次(主要是克露、福星、金雷等)。使用根用緩釋農藥施用技術防治白粉虱、蚜蟲。在定植時使用,每株1片,可以防止蔬菜整個生長期的蟲害,不必再進行打藥防蟲,降低了人工打藥成本,也減輕了勞動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