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wǎng) 水果網(wǎng) 大田網(wǎng) 花木網(wǎng) 茶葉網(wǎng) 藥材網(wǎng) 菌菇網(wǎng) 畜牧網(wǎng) 家禽網(wǎng) 水產(chǎn)網(wǎng) 特養(yǎng)網(wǎng) 種子網(wǎng) 肥料網(wǎng) 農(nóng)藥網(wǎng) 飼料網(wǎng) 獸藥網(wǎng) 農(nóng)機網(wǎng) 溫室網(wǎng) 食品網(wǎng) 工藝網(wǎng)

魚爛鰓病的診斷及治療

   日期:2016-04-01     來源:聚農(nóng)網(wǎng)    作者:jn720.com    瀏覽:106    
  一、細菌性爛鰓病 

    病原是魚害黏球菌,習慣上稱爛鰓病。該病主要為害草魚和青魚,水溫15℃以上開始發(fā)生,15~30℃范圍內(nèi)水溫越高越易暴發(fā)流行,致死時間也越短。 

    癥狀:病魚體色發(fā)黑,鰓蓋中間部分常糜爛成一圓形或不規(guī)則的透明小窗,俗稱"開天窗"。鰓上黏液增多,鰓絲腫脹,鰓的某些部位局部缺血而呈淡紅色或灰白色,有的部位因局部淤血而呈紫紅色,甚至有小出血點。嚴重時,鰓小片壞死脫落,鰓絲末端缺損,呈"掃帚狀",并附有雜物,軟骨外露。顯微鏡檢查鰓絲無寄生蟲或真菌寄生時,可診斷為細菌性爛鰓病。 

    治療方法:每立方米水用1.2~1.5克漂白粉或0.5~0.6克殺菌王或其他消毒劑進行水體消毒。同時內(nèi)服抗菌藥,每100公斤魚每天拌餌投喂1~2克呋喃唑酮或10~20克磺胺-2.6-二甲氧嘧啶或50克漁家樂,連喂3~6天。 

    二、寄生蟲性爛鰓病 

    最常見和為害最嚴重的是中華鳋爛鰓病。病癥為病魚呼吸困難,焦躁不安,在水表層打轉(zhuǎn)或狂游,尾鰭上葉常露出水面,俗稱"翹尾巴病"。最后消瘦,窒息死亡。病魚鰓上黏液很多,鰓絲末端膨大成棒槌狀,蒼白無血色。鰓絲末端可見大量1~2毫米長白色蠅蛆狀小蟲,故也叫"鰓蛆蟲病"。其主要為害2齡以上草魚和鰱、鳙魚,4~9月流行,嚴重時可引起病魚死亡。 

    治療方法:每立方米水用硫酸銅或晶體敵百蟲0.5克和硫酸亞鐵0.2克全池遍灑,效果良好。如果只防治中華鳋爛鰓病,推薦使用硫酸銅與硫酸亞鐵合劑,因其成本比敵百蟲低50%左右。殺蟲后對池水消毒,防治效果更佳。市場出售的商品殺蟲藥物,大多對中華鳋無殺滅效果,產(chǎn)品說明書要求與硫酸銅配合作用,實際上對中華鳋發(fā)揮藥效的是硫酸銅,可不必使用這些殺蟲藥。 

    三、混合型爛鰓病 

    既有細菌性爛鰓病癥狀,同時也可發(fā)現(xiàn)病魚鰓絲末端有中華鳋寄生。這種情況主要是由于魚體鰓部感染寄生蟲受傷后,被病原繼發(fā)感染所致。 

    治療方法:用藥方法與防治細菌性爛鰓病及寄生蟲性爛鰓病相同。但要先殺蟲后除菌。一般要求施用殺蟲藥物后1天,再對池水進行消毒。藥物使用次序顛倒,很難達到防治效果。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shù)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shù)
點擊排行
網(wǎng)站首頁  |  關(guān)于聚農(nóng)網(wǎng)  |  會員服務(wù)  |  網(wǎng)站建設(shè)  |  廣告服務(wù)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lián)系方式  |  網(wǎng)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wǎng)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