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烏鱧池塘養殖的病害防治

   日期:2016-03-28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13    
  烏鱧池塘養殖生長快,養殖周期短,單產、效益都比較高。但是烏鱧池塘養殖放養密度大,中后期存塘魚負荷重,其餌料以動物餌料為主,每日攝食量大,大量排泄物排入水體,對池塘水質影響大,魚病季節,烏鱧常會發生病害,從而影響養殖烏鱧的經濟效益。 

    一、出血病 

    1.流行情況及癥狀 該病是烏鱧魚種培育和成魚養殖中的一種常見病,發病率高,易引起大批死亡,此病的主要流行季節是每年的7~9月,發病的適宜水溫在27~30℃。由放養密度高、水質惡化,水中溶氧低、透明度偏低等引起。主要癥狀表現為各器官組織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病魚離群獨游,停止攝食。 

    2.防治方法 ①提高水位,增加換水次數,保持水質清新:②在流行季節,定期使用生石灰、三氯異氰脲酸、二溴海因、二氧化氯等消毒藥全池潑灑消毒,每半個月使用一次,幾種消毒藥交替使用。③內服恩諾沙星可溶性粉,每100千克飼料魚用20克恩諾沙星可溶性粉加面粉1千克拌勻,連續投喂3~5天為一個療程。 

    二、腹水病 

    1.流行情況及癥狀 該病傳染快,發病急,死亡率高。主要發生在夏秋季,水溫為20~32℃。病魚不攝食,體色發黑,大多在池塘邊緩慢游動,不怕外界干擾。大多數病魚皮下積水、豎鱗、腹部膨大、肛門紅腫。解剖觀察,腹水清亮或淡紅,肝臟土黃色,腸道出血。 

    2.防治方法 定期投放消毒藥物,定期投喂藥餌,采用外消內服相結合,外用消毒藥物為三氯異氰脲酸、魚用季胺鹽碘、二氧化氯或二溴海因等。內服氟苯尼考粉每百千克餌料魚用3克氟苯尼考粉加1千克面粉拌勻,連續投喂3~5天為一個療程,治療效果較好。 

    三、水霉病 

    1.流行情況及癥狀 該病主要發生于水環境惡劣或水溫較低(1.5~20℃)時,特別是陰雨天,水霉菌多是腐生性,大多因捕撈、運輸、體表寄生蟲侵襲等導致發病,可造成大批死亡。水霉菌絲侵入魚體后,蔓延擴展,向外生長成綿毛狀菌絲,似白色綿毛。病魚體表粘液增多,焦躁不安,游動遲緩,食欲減退,最后瘦弱而死。 

    2.防治方法 ①嚴格清塘消毒,保持池塘水體清新,捕撈、運輸魚種,輕撈輕放,不使魚體受傷。放魚種前用3%~5%的食鹽水浸洗5~10分鐘,可預防此病發生。②用亞甲基藍0.3~0.5毫克/升化水全池潑灑,連用2天,效果較好。③用魚用增效碘溶液,主要成分:碘化鉀、表面活性劑,150~250毫升/畝?米,對水稀釋,全池潑灑。 

    四、小瓜蟲病 

    1.流行情況及癥狀 該病流行于春秋季,對烏鱧的年齡無嚴格選擇性。小瓜蟲病借助于胞囊及幼蟲傳播,剛孵出的幼蟲侵襲力較強,隨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減弱,水溫15~20℃侵襲力最強。病魚體表、鰭條和鰓上布滿白色點狀的蟲體和胞囊,肉眼可見,病情嚴重時魚體覆蓋著一層白色薄膜。病魚在水中反應遲鈍,漂浮于水面,不時與固體物摩擦,最后因呼吸困難而死。 

    2.防治方法①養殖魚池用生石灰徹底清塘消毒,殺滅蟲體、胞囊:②掌握合理的放養密度,加強飼養管理以增強體質;③發病魚池用0.3毫克/升的亞甲基藍全池潑灑,連用2天,有一定療效。 

    五、車輪蟲病 

    1.流行情況及癥狀 該病主要危害烏鱧的魚苗魚種。一年四季都可發生,以4~7月較流行,適宜溫度20~28℃。池塘小、水體淺、水質不良、餌料不足、放養過密、連續下雨等情況易發此病。病魚粘液增多,魚苗可呈"白頭白嘴"癥狀,病魚游動緩慢,有的在池中翻滾、打轉,魚體消瘦,呼吸困難而死。鏡檢病魚鰓絲和體表刮取物可見大量車輪蟲。 

    2.防治方法 用0.7毫克/升的硫酸銅全池潑灑。在7~8月高溫季節,適當減少硫酸銅的濃度,連續潑灑2天。采用此法可有效殺滅魚體表和鰓絲上的車輪蟲。 

    烏鱧對病害的抵抗力很強,只要養殖過程中不斷提高養殖技術和管理水平,做到"無病先防、有病早治、對癥下藥",就能減少疾病發生,提高養殖經濟效益。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