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黃顙魚稻田生態養殖技術

   日期:2016-03-24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13    
   黃顙魚俗稱嘎魚,是我國北方淡水養殖的優良品種。筆者于2004年在盤山縣壩墻子鎮科技示范區進行65公頃黃顙魚稻田生態養殖技術推廣研究,實現了稻魚雙贏。 

    一、養殖區的選擇 

    養殖面積為65公頃,水、電等設施齊全,交通方便。 

    二、稻田工程建設 

    1.田間工程 以10畝為一個黃顙魚稻田生態養殖單元,在稻田壩埂內側挖上口1.5m、底寬0.5m、深0.7m的環溝,在稻田內每隔40m處挖上口0.5m、深0.2m(耕作層)的淺溝,使淺溝與環溝相通。 

    2.暫養池 以10畝為單元,靠近水源的稻田一端建1個池深1m、面積60平方米的暫養池,以供培育苗種之用。 

    三、苗種的選擇與放養 

    1.苗種選擇和運輸選擇種質優良、個體均勻、無公害的健康苗種,放養規格為10g/尾。2004年5月12日從遼陽市購進黃顙魚苗種,用帶有增氧設備的活魚運輸車運輸,到目的地后在車上水箱內用20g/立方米高錳酸鉀對苗種進行消毒 15分鐘,然后將苗種放入暫養池。 

    2.苗種放養 采取"兩級"放養法,即暫養池培育和稻田養殖。購進黃顙魚苗種規格為6g/尾,5月12日開始進行黃顙魚苗種暫養培育,放養密度為60尾/立方米。6月27日,在稻田施肥和農藥藥效消失后,將暫養池內的苗種放養到稻田中養殖,放養密度為350尾/畝。 

    四、養殖管理 

    1.馴化從暫養培育開始進行投喂馴化,采取定時、定點、不定量的馴化方法,每天定點投喂2次(黃昏前18時和夜間22時),投喂前先給信號(發出響聲)然后再投喂,經過3天~5天的馴化,80%以上的苗種可以集中在飼料點攝食。 

    2.投喂黃顙魚發育生長的不同階段對營養要求有所不同,我們選用蛋白質含量40%的專用飼料,每天投喂2次,并將黃顙魚養殖投喂分為三個階段進行飼料的合理搭配,以滿足黃顙魚苗種生長的營養需要。第一階段(早期)為5月~6月,飼料組成全部是蛋白質含量40%的專用飼料,每次添加飼料總量2%的光合細菌,規格為6g/尾的苗種經過45天暫養培育,出池時苗種平均體重達到50g/尾,最重達85g/尾。第二階段(中期)為7月~8月,飼料搭配以雜魚40%、豆粕40%、糠麩20%配比制成為主,燈誘昆蟲為輔,每次添加飼料總量3%的光合細菌。第三階段(后期)為9月~10月,正是黃顙魚育肥增重的階段,飼料搭配以蛋白質含量40%專用飼料為主,以雜魚為輔,每次添加飼料總量4%的光合細菌。飼料中添加光合細菌和適量投喂雜魚可以提高黃顙魚的品質。養殖期間,餌料系數為1.0。 

    3.燈誘昆蟲 5月末,隨著氣溫升高,大量昆蟲繁殖生長,此時在暫養池內飼料臺上方安裝1只照明燈,在稻田飼料臺上方安裝2只照明燈,燈誘昆蟲落水后可供黃顙魚攝食,不但降低飼料成本,增加動物性營養,而且減少了水稻種植中蟲害的發生。 

    五、魚病預防 

    1.堅持換水,保持養殖黃顙魚的稻田的有效水深。7月份以前,田面保持10cm~15cm水深;7月份以后,田面保持15cm~20cm水深。每隔5天~7天換水1次。 

    2.調節水質,每隔15天用0.2ppm二溴海因全田潑灑,每隔10天用8ppm~10ppm光合細菌全田潑灑,保持池水的鮮、爽、嫩。 

    3.青苔沒有形成絲狀時,在出現青苔的局部水面用硫酸銅1ppm或漂白粉2ppm潑灑,予以徹底滅殺。 

    六、水稻的種植與管理 

    黃顙魚稻田生態養殖的基本原則是與單作稻相比,在水稻產量略有下降的情況下,提高稻、魚的綜合效益。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