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河蟹病害的綜合防治

   日期:2016-03-24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43    
   河蟹在天然環境中抗病能力較強,而在人工集約化養殖的情況下則容易發生病害。因其生活在水中,發病不易覺察,一經發現往往到了較嚴重的程度。此時河蟹食欲減退或不攝食,給藥困難,體外用藥也只能殺滅體外病原體。因此,養蟹必須無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采取綜合預防措施減少或避免蟹病發生。 

    一、清塘消毒 

    清塘最好在冬季進行,方法是先排干池水,挖去過多的淤泥,修補漏洞,消除雜草,讓池底經冰凍日曬數日后注水30厘米左右,然后用藥物消毒,以殺滅細菌、寄生蟲和有害生物。每畝水面用生石灰75~100公斤,或五氯酸鈉2~3公斤全池潑灑。 

    二、選擇優良苗種 

    選擇優質苗種是預防蟹病的首要環節。蟹種有天然苗和人工繁殖苗之分,還有長江水系、鷗江水系和遼河水系之別。目前最好的是天然長江水系苗培育的蟹種,但數量極少。較多的是長江水系親蟹人工繁殖苗培育的蟹種,選購時要注意識別,防止以假亂真以次充好。最好是自育蟹種或購買本地健康蟹種,確保蟹種質量,避免長途調運外地來路不清的蟹種,堅決杜絕從發病地區購買"帶病"的蟹種養殖。優質的長江蟹苗應在鹽度0.3%以下淡化5~6日,用手撈起少量蟹苗,輕握成團,放手后能迅速散開,并且無死苗、無雜物、無附著物。優質蟹種背甲青綠色,有光澤,腹部銀白色,新鮮活潑,個體大,附肢無折斷。 

    三、營造良好環境 

    優良的自然生態環境,對河蟹棲息、蛻殼、生長和防病十分有利。因此,養殖池要建在開闊、光照充足、通風良好、無污染、無噪音的地方,水源要充足、清潔。養殖池內要移栽占總水面1/3左右的水草,如綠萍、水花生等,既為河蟹創造一個隱蔽的生態環境,又能凈化水質,降低水中氨、氮含量,增加溶氧。河蟹有打洞穴居的生態習性,可人工設置蟹窩,在池四周用瓦片交錯層疊6~7層,高約0.2~0.3米,瓦片間距0.15米,也可設置蟹島,在蟹池中設置若干個淹沒于水中的土堆,總面積不超過池塘總面積的1/4~1/3。 

    河蟹對水質的要求比魚類高,喜歡生活在水質清晰透明、水草茂盛的微堿性或中性水域中,酸性水質不利于河蟹對鈣質的吸收,不利于蛻殼,容易發病。河蟹對水質的要求是,pH值為7~9,最適為7.5~8.5,溶氧需保持在5毫克/升,水位在0.6~1.3米之間。正常情況下,春秋季節每7~10天向池內沖水 1次,夏季高溫每2~3天沖水1次,每次沖水量約占池水的1/3,最好邊灌邊排。如發現河蟹爬岸的次數、數量增多,口吐泡沫,則為缺氧現象,應立即沖水。 6~7月份水深保持60~90厘米,8月1.2~1.5米,9~10月1.0~1.2米。蟹池水質過肥,可放養10~13厘米長鰱魚以利凈化水質,也可定期(間隔10天)用生石灰溶化后全池潑灑(每畝100~150公斤),消毒水體,增加鈣質。 

    四、合理放養 

    放養密度過大水質難以控制,影響成活率和生長速度,降低養殖效益。因此,每平方米內,一般大眼幼體宜放養3000~4000只,或規格為每公斤800~1000只的幼蟹8~14只,或每公斤600~800只的幼蟹3~7只,或每公斤100~200只的一齡蟹種2~5只。長途運輸后的蟹種不能直接放入蟹池,應先在水中浸泡2分鐘,再取出放置10分鐘,如此反復2~3次,沖掉泡沫,使幼蟹逐步吸足水分后再放到養殖池中。為防止蟹體帶入病原體,在放養前可用2%~5%的食鹽水或5~10毫克/公斤呋喃唑酮溶液浸泡20~30分鐘。 

    五、科學投餌 

    河蟹餌料應根據季節、水質和吃食情況調節。夏季主要投喂綠萍、飄莎、水花生等青綠飼料,并投一些煮熟的玉米粉、小麥、少量動物性餌料。秋季以小魚、小蝦、螺蜆、蚌肉等動物性餌料為主,適量喂-些麥麩、南瓜、山芋等。霜降以后可增投一些河蟹全價顆粒飼料,促使體壯、肥滿。飼料的投喂要做到"四定"。定時:每日投喂時間和次數要相對穩定,一般日投餌2次,上午8~9時,下午4~5時投餌,水溫降至10℃以下時每隔3~5天投喂1次;定位:每隔5~10米或每100~300只幼蟹設1個2~3平方米的食臺,食臺應相對集中,飼料要投置在食臺上;定質:投喂的飼料必須新鮮、營養均衡,含河蟹生長必需的各種營養成分,并且適口性要好;定量:日投餌一般為河蟹總體重的5%~8%,同時可根據天氣、溫度變化適當調整,每次投餌以2小時內吃完為準。投喂魚、蝦、螺、水蚯蚓等鮮活飼料,應沖洗干凈,并放在5%的食鹽水中浸泡5分鐘,或用50毫克/公斤高錳酸鉀溶液,或100~200毫克/公斤漂白粉液中浸泡消毒5分鐘。水草、蔬菜等植物性飼料用6~10毫克/公斤漂白粉液浸泡15~30分鐘。 

    六、采取防病措施 

    河蟹病害發生具有季節性,掌握發病規律在疾病流行前進行藥物預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體方法是:①每15~20天施用1次生石灰,可預防爛肢病、水腫病、蛻殼障礙癥等多種疾病,使用方法是將生石灰化漿后全池潑灑,使池水呈15~20毫克/公斤的濃度。②發現河蟹有聚縮蟲、蟹奴、纖毛蟲等寄生蟲時,可分別用0.2~0.3毫克/公斤孔雀石綠溶液、5~10毫克/公斤福爾馬林,3毫克/公斤硫酸鋅(或用0.8~1.0毫克/公斤強氯精)全池潑灑。③早春和晚秋水溫低時,特別是苗種經過長途運輸或生長過程中造成機械損傷時,容易患真菌性感染的水霉病,可用0.2~0.3毫克/公斤的孔雀石綠朝河蟹密集處潑灑。④對水蛇、水老鼠、青蛙、水蜈蚣等敵害,采取捕殺、毒殺等措施。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