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茯苓的采收和加工

   日期:2016-03-23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29    
 1.采收

茯苓一般于4月下旬至5月下旬下窖,當年11月~12月第1次采收,于翌年4月~5月第2次采收。茯苓成熟的標準是:苓場的土壤裂隙不再增大、菌核長口處已彌合,苓皮表面呈黑褐色或棕褐色,外皮薄而粗糙,裂紋不見白色。若苓皮呈現黃白色,則表示茯苓正在生長,可以延遲采挖。

  采挖方法:用鋤頭將窖掘開,取出表層茯苓,然后小心移動,遇有菌核抱根生長,可將樹根砍斷,取出茯苓,有時甚至延伸到距窖幾十厘米處結苓,要仔細尋找。取出茯苓后,要及時覆土,可讓其繼續結苓。

  2.加工

  剛挖出的茯苓稱為“潮苓”,含水量約40%~50%,必須去掉部分水分使之松軟后才好進一步加工。去掉潮苓內部水分不可用暴曬或烘烤的辦法,因內外失水不均會引起爆裂,而且不可能起到軟化的作用,而應利用其本身呼吸產生的熱量,迫使內部水分均勻散發出來。具體方法是:選一泥土地面或磚鋪的地面,且不通風,能保溫保濕的房間,先鋪上一層稻草,中間留一條走道,然后將鮮茯苓按不同采挖時間和不同大小,置于草上,大的鋪放2層,小的鋪放3層,草和苓逐層鋪放,其上再厚蓋稻草或麻袋,四周可用草封嚴,使其“發汗”。第1周,每天翻動1次,以后二三天翻轉1次,翻轉時動作要輕,每次翻半邊,不可上下對翻,以免茯苓“發汗”不勻。二三層疊放的,要上下換位翻轉,約15天左右,茯苓表皮長出白色絨毛狀菌絲或表面呈現暗褐色,表皮翹起,有雞皮狀裂紋時,取刷拭干凈,置涼爽處陰干即可剝皮切制。切制時先將苓皮剝去,盡量帶苓肉,用平口切刀把內部白色肉與近皮處的紅褐色苓肉分開,然后按不同規格分別切成所需的大小和形狀。切制時,握刀要緊,應同時向前向下用力,使苓塊表面平整,光滑。將切好的茯苓片和塊平放攤曬(如遇雨天用文火烘干),第2天翻面再曬至七八成千,收回讓其回潮,稍壓平后再復曬,或自然風干便成商品。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