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合適的肥料 在進行葉面噴肥中,根據樹種對肥料的需要選擇噴肥種類,如:尿素對葡萄效果明顯,柑桔次之,其它果樹一般;對磷來說,梨與柿樹吸收最多,桃、板栗則明顯較差;在氮肥中,以尿素應用廣泛,而且效果好。易揮發的碳酸氫銨等肥料不宜用于葉面肥。適宜的葉面肥有尿素、磷酸二氫鉀、過磷酸鈣、硫酸鉀,以及各種微肥如硼砂、硫酸鋅、硫酸錳、農用稀土等。
二、噴灑濃度要準確 以不發生肥害為原則,施用濃度最好是滿足果樹對養分的需求。目前在各種果樹上噴灑尿素一般以0.3%~0.5%,磷酸二氫鉀為0.2%~0.5%,過磷酸鈣0.5%~1.0%;磷酸銨0.3%~0.5%,硫酸鉀0.2%~0.4%,硫酸鋅0.1%~0.4%,硫酸亞鐵0.1%~0.4%,硫酸錳0.05%~0.1%,農用稀土0.1%為宜。
三、噴肥的時間 在扣棚期,一般噴肥在上午10點至下午4點之間,因棚內濕度大,葉面容易積成水珠,噴肥時必須在水珠消失后,以增加肥效。在非扣棚期,一般噴肥在早8點至下午6點均可,但在溫度過高時,要避開上午10點至下午4點。
四、噴肥時期 在開花前期、謝花期、壯果期、葉面缺素期等時期噴施,每次噴肥間隔期應在10天左右。鉬肥在開花前噴施,硼肥和鋅肥在初花期噴施,因果樹花期需硼量大,硼能促進花粉粒萌發和花粉管的伸長,故放花期噴硼酸,能顯著提高坐果率。為促進果實著色,可于果實膨大期噴施0.2%的磷酸二氫鉀;為提高樹體的氮素貯備營養,可于秋季采果后,噴3%~5%的高濃度尿素液。果樹生長前期肥液濃度宜低,中、后期可適當提高。
五、適宜的氣溫高溫、低溫是促進肥液變干的主要因素,實踐證明,當氣溫18~20℃時,葉片的氣孔全部張開,這時進行葉面噴肥,利于營養元素的吸收和運輸,提高肥液的利用率。
六、適宜的濕度 空氣濕度大時,肥液浸潤葉片的時間長,被吸收的養分多,但過大葉片在噴肥前就有水珠或噴肥后長時間積存水珠,也會降低肥效。如果濕度小,肥液噴后很快變干,不僅果樹難以吸收,還會因水分蒸發,肥液濃度增大而使葉片受害,因此一般在空氣相對濕度50%~80%時噴肥。
七、果樹生長狀況 若果樹生長勢弱,葉色發黃,生長緩慢,則植株缺氮,噴肥應以氮肥為主,配合施磷鉀肥;若植株葉大嫩綠,節間過長,則氮素豐富,噴肥應以磷鉀肥為主。
八、噴灑部位 噴施時要注意噴勻,噴細,特別是果樹葉片背面,因葉背面角質層薄,茸片多,氣孔多,并且有疏松的海棉組織和較大的細胞間隙,有利于肥液的滲透和吸收。噴肥要以葉背面為主,正反面兼顧,以利于提高噴肥效果。
九、噴灑次數 因葉面噴肥濃度較低,含肥量少,為提高噴肥效果,最好連續噴灑2~3次以上,間隔10~15天為宜。根據肥料在樹體內的移動情況,確定噴肥次數。氮、鉀在樹體內的移動性很強,在果樹生長的關鍵時期噴施1次即可;磷的移動次于氮、鉀,需根據樹生長情況,連續2次;鋅、銅僅部分移動,硼、鈣等微量元素不移動,應連續噴施2~3次,才能收到預期效果。
十、加入洗滌劑,增強肥液粘著力 一般情況下,肥液在葉片上停留時間愈長,吸收利用率愈高,效果愈好。為增強葉片對肥液的粘著力和肥液在葉片上的擴散作用,在配好的藥水溶液中,按每60~70公斤肥液加中性洗滌劑30~40克后再使用,效果較好。
十一、合理混噴 如將尿素和磷酸二氫鉀混噴,則有增效作用。在噴施葉面肥的同時,還可加入能夠混用的農藥一并噴施,可更加節省勞力和時間。
十二、防止產生肥害 幼葉噴肥濃度宜低,成齡葉宜高,降雨多的可高,反之宜低。
二、噴灑濃度要準確 以不發生肥害為原則,施用濃度最好是滿足果樹對養分的需求。目前在各種果樹上噴灑尿素一般以0.3%~0.5%,磷酸二氫鉀為0.2%~0.5%,過磷酸鈣0.5%~1.0%;磷酸銨0.3%~0.5%,硫酸鉀0.2%~0.4%,硫酸鋅0.1%~0.4%,硫酸亞鐵0.1%~0.4%,硫酸錳0.05%~0.1%,農用稀土0.1%為宜。
三、噴肥的時間 在扣棚期,一般噴肥在上午10點至下午4點之間,因棚內濕度大,葉面容易積成水珠,噴肥時必須在水珠消失后,以增加肥效。在非扣棚期,一般噴肥在早8點至下午6點均可,但在溫度過高時,要避開上午10點至下午4點。
四、噴肥時期 在開花前期、謝花期、壯果期、葉面缺素期等時期噴施,每次噴肥間隔期應在10天左右。鉬肥在開花前噴施,硼肥和鋅肥在初花期噴施,因果樹花期需硼量大,硼能促進花粉粒萌發和花粉管的伸長,故放花期噴硼酸,能顯著提高坐果率。為促進果實著色,可于果實膨大期噴施0.2%的磷酸二氫鉀;為提高樹體的氮素貯備營養,可于秋季采果后,噴3%~5%的高濃度尿素液。果樹生長前期肥液濃度宜低,中、后期可適當提高。
五、適宜的氣溫高溫、低溫是促進肥液變干的主要因素,實踐證明,當氣溫18~20℃時,葉片的氣孔全部張開,這時進行葉面噴肥,利于營養元素的吸收和運輸,提高肥液的利用率。
六、適宜的濕度 空氣濕度大時,肥液浸潤葉片的時間長,被吸收的養分多,但過大葉片在噴肥前就有水珠或噴肥后長時間積存水珠,也會降低肥效。如果濕度小,肥液噴后很快變干,不僅果樹難以吸收,還會因水分蒸發,肥液濃度增大而使葉片受害,因此一般在空氣相對濕度50%~80%時噴肥。
七、果樹生長狀況 若果樹生長勢弱,葉色發黃,生長緩慢,則植株缺氮,噴肥應以氮肥為主,配合施磷鉀肥;若植株葉大嫩綠,節間過長,則氮素豐富,噴肥應以磷鉀肥為主。
八、噴灑部位 噴施時要注意噴勻,噴細,特別是果樹葉片背面,因葉背面角質層薄,茸片多,氣孔多,并且有疏松的海棉組織和較大的細胞間隙,有利于肥液的滲透和吸收。噴肥要以葉背面為主,正反面兼顧,以利于提高噴肥效果。
九、噴灑次數 因葉面噴肥濃度較低,含肥量少,為提高噴肥效果,最好連續噴灑2~3次以上,間隔10~15天為宜。根據肥料在樹體內的移動情況,確定噴肥次數。氮、鉀在樹體內的移動性很強,在果樹生長的關鍵時期噴施1次即可;磷的移動次于氮、鉀,需根據樹生長情況,連續2次;鋅、銅僅部分移動,硼、鈣等微量元素不移動,應連續噴施2~3次,才能收到預期效果。
十、加入洗滌劑,增強肥液粘著力 一般情況下,肥液在葉片上停留時間愈長,吸收利用率愈高,效果愈好。為增強葉片對肥液的粘著力和肥液在葉片上的擴散作用,在配好的藥水溶液中,按每60~70公斤肥液加中性洗滌劑30~40克后再使用,效果較好。
十一、合理混噴 如將尿素和磷酸二氫鉀混噴,則有增效作用。在噴施葉面肥的同時,還可加入能夠混用的農藥一并噴施,可更加節省勞力和時間。
十二、防止產生肥害 幼葉噴肥濃度宜低,成齡葉宜高,降雨多的可高,反之宜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