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生態雞飼養的關鍵技術

   日期:2016-03-18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38    
     生態雞養殖是一種與現代化籠養不同的,完全回歸自然,實行野外放牧的飼養方式。以選用良種雞為基礎,采取圈舍棲息與山地放養相結合,以自由采食昆蟲、嫩草和各種籽實為主,人工補飼配合飼料為輔,讓雞在空氣新鮮、水質優良、草料充足的環境中生長發育,以生產出綠色天然優質的商品雞及其蛋品。下面介紹各地應用生態雞養殖“過7關”的成功經驗,供參考。 

    1 場地選擇關 

    生態雞要選擇生態環境優越的天然草原、山地、果園、田野等適合放牧的場地飼養。要求場舍周圍5千米范圍內沒有大的污染源,有豐富的草料,且有小溪、山泉水最佳,其山地坡度以不超過25°為宜,且背風向陽、綠樹成蔭、水源充裕、取水方便。規模養殖還要求道路交通和電源有保障,便于飼料和產品運輸和加工。雞舍和運動場的大小設計標準,一般雞舍按照每只雞0.1平方米,要求架養棲息,運動場按每只雞 1平方米計算,運動場周圍最好用竹籬和塑料網圍起來。 

    2 品種選用關 

    生態雞養殖要要根據市場需求和生產需要選擇品種,一般肉用雞種、兼用型雞種和蛋用雞種的公雛及農村的草雞都可作為生態肉雞品種,可因地制宜選擇,通常以兼用型雞種最好。 

    3 擇時育雛關 

    生態雞的飼養必須選擇合適的育雛季節,以利于生態雞的放牧飼養。按照各地山區的氣候特點,一般最好選擇3~6月份育雛。因為這一時段氣溫由低到高,光照充足,有利雞的生長發育,有利育雛成活率的提高。同時,春雛生長發育完全,性成熟早,產蛋持續時間長,個體較大,尤其早春孵化的雛雞更好。春孵化的雛雞到中雞階段,由于氣候溫暖,環境適宜,舍外活動時間長,使雞可得到充分的運動與鍛煉,因而體質強健,天然放牧采食,抗御自然和預防天敵的能力強。 

    4 科學補料關 

    用于生態雞人工補料的飼料必須是天然有機飼料,在種植生態雞飼料時,必須按有機食品生產的要求操作;生產有機配合飼料必須按生產有機食品的標準執行,生產過程中嚴禁添加各種化學藥品;購買商品飼料必須選用正規飼料廠家生產的不含任何化學藥物、生長激素的全價飼料,以保證生態雞的品質。在育雛和育成階段,要按照雞的生長階段的營養需要,保證雛雞、育成雞和成年雞的飼料供給和補充。一般放牧前要求每日飼喂5~6次,同時保證充足清潔飲水。進入放養期并具有較強的自由捕食能力后,人工補料可逐漸減少到每日2~3次,并注意早晨少喂,晚上多喂。 

    5 放養訓I練關 

    生態雞的放養訓練是飼養中的關鍵環節,要從幼雛抓起。①雛雞在舍內飼養4周后,體重達到200克左右,此時改為有草地、有圍欄的場地散養,有目的地訓練雞條件反射,經過一定時間的訓練,雛雞聽到人為的聲音就回來吃食飲水。此時應抓住時機訓練雞群覓食飼料和捕食牧草的能力,經過約4~6周訓練,雛雞形成了條件反射,捕食能力和自我防護能力大大提高。②抓好育成階段的飼養管理,從8~20周齡為育成期,育成階段的任務是充分訓煉雞只的胃腸消化能力和捕食食物能力,力求雞群均勻度好,健康水平高。③雞個體重達到500克左右時,已具備了放養的基本條件,可以把雞群散放到預先圈定的放牧場地,開始雞的自然生態飼養,讓雞群在開闊的山野各展其能,自由自在地捕捉昆蟲,尋覓草籽、啄食嫩草。 

    6 安全防范關 

    生態雞在放養過程中,一定要搞好安全防范,預防鷹、黃鼠狼、山貓、狐貍及蛇等天敵的為害。一般山地自然生態環境越好,天敵活動也就越頻繁。預防天敵可以采用以下3種辦法:①用尼龍網把放牧場圍罩好,并有專人值班,發現進犯天敵,實施驅逐,防患于未然;②飼養并訓練好家犬,以利其特殊本領“看山護雞”減少損失;③在牧場邊境人為布設如草人等防護物迷惑和驅趕天敵,以防止鷹、黃鼠狼、山貓及狐貍對雞群的襲擊,確保生態雞放養安全。 

    7 疾病防控關 

    生態雞的生長期以放養為主,大部分時間在野外活動,且生態雞生長期相對較長,一般需要4~5個月,隨時都有可能傳染各種疾病。為此,必須切實做好雞的免疫接種工作。雞疫病防治“重”在防,“貴”在早,從出雛以后的第1天就要接種雞馬立克氏疫苗。同時,要在獸醫的指導下,做好雞新城疫、雞支氣管炎、禽流感、禽霍亂、法氏囊及雞痘等疫苗的防疫注射。此外,還要注意及時做好其他疾病的防控和治療,以保障生態雞健壯成長.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