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養蠶生產中常會發現熟蠶上蔟后不吐絲結繭的情況,或只吐少量浮絲、平板絲,大多數幾天后便死亡。
一、影響因素
1.病理因素 蠶在上蔟前感染了病毒或病菌,這些病毒侵入蠶體,破壞了絲腺的分泌機能;或在蠶體內大量繁殖,吸取了營養,影響了蠶的生長發育和絲腺的生長。
2.生理因素 蠶在飼養中由于溫度過高,分泌腺失調,引起絲腺異常;室內空氣不良,蠶兒接觸了過量的煤氣、煙氣、大蒜氣、魚腥氣、酒精等不良氣體,引起前部左右絲腺的溶合,從而影響吐絲結繭。
3.農藥中毒 在5齡期接觸殺蟲脒等農藥后,中樞神經系統被麻痹,形成不結蠶繭。
4.操作粗放 上蔟動用過重,使絲腺受傷破裂,或上蔟過密使蠶長時間停止吐絲,或找不到結繭的適當位置,也會引起部分蠶不結繭。
二、防治措施
1.徹底消毒,杜絕病源物。
2.根據蠶不同品種的特征和要求,加強飼養管理,保證健康生長發育。
3.防止接觸不良氣體,創造良好環境。
4.上蔟密度要均勻,蠶室內要干燥,光線不要偏亮。嚴格技術操作規程,科學管理。
一、影響因素
1.病理因素 蠶在上蔟前感染了病毒或病菌,這些病毒侵入蠶體,破壞了絲腺的分泌機能;或在蠶體內大量繁殖,吸取了營養,影響了蠶的生長發育和絲腺的生長。
2.生理因素 蠶在飼養中由于溫度過高,分泌腺失調,引起絲腺異常;室內空氣不良,蠶兒接觸了過量的煤氣、煙氣、大蒜氣、魚腥氣、酒精等不良氣體,引起前部左右絲腺的溶合,從而影響吐絲結繭。
3.農藥中毒 在5齡期接觸殺蟲脒等農藥后,中樞神經系統被麻痹,形成不結蠶繭。
4.操作粗放 上蔟動用過重,使絲腺受傷破裂,或上蔟過密使蠶長時間停止吐絲,或找不到結繭的適當位置,也會引起部分蠶不結繭。
二、防治措施
1.徹底消毒,杜絕病源物。
2.根據蠶不同品種的特征和要求,加強飼養管理,保證健康生長發育。
3.防止接觸不良氣體,創造良好環境。
4.上蔟密度要均勻,蠶室內要干燥,光線不要偏亮。嚴格技術操作規程,科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