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促進棗果膨大
果個大小取決于品種本身的遺傳因素,但科學的管理措施對果個大小影響較大,生產上增大果個的技術措施主要有:
1、加強土肥水管理 增施有機肥,深翻改土,改善土壤通透性,達到樹體生長營養充足,以確保棗果膨大及產量增加。果實膨大前,適量追施磷、鉀肥。一般盛果期樹每株追肥0.75~1公斤硫酸鉀或鉀鎂肥,沖施或穴施均可,增大果個效果明顯,而且還能提高果實含糖量,使風味更佳。增施葉面肥。全生育期可噴施葉肥7~8次,生長前期以氮肥為主,生長中后期以磷、鉀肥為主,這樣能有效提高葉片光合效能。在棗樹生長發育需水臨界期要及時灌水,以滿足樹體對水分的需要,這是增大果個的必要條件。
2、強化夏剪,以調節養分供應生長季節及時抹芽,疏除過密枝、摘心,改善樹體營養狀況,節約營養,使養分集中供應給棗果。
3、合理負載,嚴格控制坐果量及時疏除多余的花果,按棗吊定果,盡量使果實在樹體上分布均勻。一般棗吊3~8葉間的棗果個大質優。
4、適時延遲采收期 接近生理成熟前是果實迅速增重和品質提高的關鍵時期,應適當延遲采收期。
5、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 據河北、陜西等地試驗,從棗果硬核期開始,每隔10天左右噴1次棗豐2號,連噴2~3次,棗果膨大明顯,增產效果顯著。
二、促使棗果著色
色澤是果實品質的重要指標。影響果實著色的主要因素有:含糖量、光照、溫度、養分、水分等。生產上,促進棗果著色的主要技術措施有:
1、采前適當控水 適時供水可保證果實正常生長發育,但近成熟期應適當控制灌水,這樣做有利于棗果著色。
2、科學施肥,合理修剪 施肥應掌握生長前期以補充氮肥為主,生長中后期以磷、鉀肥為主。同時,應及時進行夏季修剪,改善園內通風透光條件,以促進果實著色。
3、摘葉 主要用于大果型鮮食品種。一般在棗果采收前30天左右,分期分批摘除棗果周圍的貼果葉、遮光葉,使棗果充分受光著色。注意不能一次摘葉過多,以免發生日灼。
4、改變枝條朝向 為了使果實著光均勻,達到全面著色,可在摘葉后10天開始轉枝,改變枝條朝向,全面增加光照。分2~3次進行。
5、鋪設反光膜 果實著色期在樹冠下或樹行間鋪設銀白色反光膜,能增加樹冠內的光照,使樹冠內膛、下部的果實充分著色。
三、防止裂果和生理落果
1、防止裂果 很多棗品種在成熟期遇雨常發生不同程度的裂果。裂果多發生在脆熟期(果皮開始局部變紅到全部變紅這段時間)。開裂的棗果不僅外形、品質受損,容易腐爛變質(有的品種裂果后口感帶苦味),而且不能完全成熟,導致制干品種加工后不符合標準等級要求,鮮食品種不堪食用,對生產造成的損失很大。一般情況下,裂果損失占總產量的10%~30%,嚴重年份損失高達50%。
要防止裂果,在選用抗裂果品種的基礎上,應防止果皮前期日灼。樹下覆蓋地膜或及時灌水,特別是8月中下旬到9月上旬不能讓園地過度干旱,這是防止裂果的有效措施。樹下覆膜效果十分明顯,成齡結果樹覆膜至樹冠邊緣,即能基本防止裂果發生。覆膜應在8月上旬雨季結束前進行。有條件的棗園,也可覆蓋秸稈、綠肥。灌水防旱,要求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地表0~20厘米土壤含水量應保持在14%以上,出現旱情之前應及時灌溉。也可從白熟期前開始每隔15天葉面噴施有機或無機鈣肥,直到采收。
2、防止采前生理落果 采前生理落果多從成熟前15天左右開始,輕者占總產量的10%~15%,重達者40%~60%,對棗樹產量影響極大。造成采前生理落果的原因除與品種特性有關外,與風害、高溫干旱、雨量過多、日照不足、過量的氮肥和病蟲危害以及營養成分失調都有直接或間接關系。
要防止采前落果,在選擇好品種的基礎上,應加強土肥水管理和病蟲害防治,提高樹體抗性。在果實白熟期前10天左右和白熟后期各噴1次50~70mg/kg萘乙酸(鈉)、20mg/kg防落素或棗豐2號等,可減輕采前生理落果20%~80%。噴激素應在傍晚進行,以增進葉片和果實的吸收量,同時注意果面、果柄要噴布均勻。
果個大小取決于品種本身的遺傳因素,但科學的管理措施對果個大小影響較大,生產上增大果個的技術措施主要有:
1、加強土肥水管理 增施有機肥,深翻改土,改善土壤通透性,達到樹體生長營養充足,以確保棗果膨大及產量增加。果實膨大前,適量追施磷、鉀肥。一般盛果期樹每株追肥0.75~1公斤硫酸鉀或鉀鎂肥,沖施或穴施均可,增大果個效果明顯,而且還能提高果實含糖量,使風味更佳。增施葉面肥。全生育期可噴施葉肥7~8次,生長前期以氮肥為主,生長中后期以磷、鉀肥為主,這樣能有效提高葉片光合效能。在棗樹生長發育需水臨界期要及時灌水,以滿足樹體對水分的需要,這是增大果個的必要條件。
2、強化夏剪,以調節養分供應生長季節及時抹芽,疏除過密枝、摘心,改善樹體營養狀況,節約營養,使養分集中供應給棗果。
3、合理負載,嚴格控制坐果量及時疏除多余的花果,按棗吊定果,盡量使果實在樹體上分布均勻。一般棗吊3~8葉間的棗果個大質優。
4、適時延遲采收期 接近生理成熟前是果實迅速增重和品質提高的關鍵時期,應適當延遲采收期。
5、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 據河北、陜西等地試驗,從棗果硬核期開始,每隔10天左右噴1次棗豐2號,連噴2~3次,棗果膨大明顯,增產效果顯著。
二、促使棗果著色
色澤是果實品質的重要指標。影響果實著色的主要因素有:含糖量、光照、溫度、養分、水分等。生產上,促進棗果著色的主要技術措施有:
1、采前適當控水 適時供水可保證果實正常生長發育,但近成熟期應適當控制灌水,這樣做有利于棗果著色。
2、科學施肥,合理修剪 施肥應掌握生長前期以補充氮肥為主,生長中后期以磷、鉀肥為主。同時,應及時進行夏季修剪,改善園內通風透光條件,以促進果實著色。
3、摘葉 主要用于大果型鮮食品種。一般在棗果采收前30天左右,分期分批摘除棗果周圍的貼果葉、遮光葉,使棗果充分受光著色。注意不能一次摘葉過多,以免發生日灼。
4、改變枝條朝向 為了使果實著光均勻,達到全面著色,可在摘葉后10天開始轉枝,改變枝條朝向,全面增加光照。分2~3次進行。
5、鋪設反光膜 果實著色期在樹冠下或樹行間鋪設銀白色反光膜,能增加樹冠內的光照,使樹冠內膛、下部的果實充分著色。
三、防止裂果和生理落果
1、防止裂果 很多棗品種在成熟期遇雨常發生不同程度的裂果。裂果多發生在脆熟期(果皮開始局部變紅到全部變紅這段時間)。開裂的棗果不僅外形、品質受損,容易腐爛變質(有的品種裂果后口感帶苦味),而且不能完全成熟,導致制干品種加工后不符合標準等級要求,鮮食品種不堪食用,對生產造成的損失很大。一般情況下,裂果損失占總產量的10%~30%,嚴重年份損失高達50%。
要防止裂果,在選用抗裂果品種的基礎上,應防止果皮前期日灼。樹下覆蓋地膜或及時灌水,特別是8月中下旬到9月上旬不能讓園地過度干旱,這是防止裂果的有效措施。樹下覆膜效果十分明顯,成齡結果樹覆膜至樹冠邊緣,即能基本防止裂果發生。覆膜應在8月上旬雨季結束前進行。有條件的棗園,也可覆蓋秸稈、綠肥。灌水防旱,要求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地表0~20厘米土壤含水量應保持在14%以上,出現旱情之前應及時灌溉。也可從白熟期前開始每隔15天葉面噴施有機或無機鈣肥,直到采收。
2、防止采前生理落果 采前生理落果多從成熟前15天左右開始,輕者占總產量的10%~15%,重達者40%~60%,對棗樹產量影響極大。造成采前生理落果的原因除與品種特性有關外,與風害、高溫干旱、雨量過多、日照不足、過量的氮肥和病蟲危害以及營養成分失調都有直接或間接關系。
要防止采前落果,在選擇好品種的基礎上,應加強土肥水管理和病蟲害防治,提高樹體抗性。在果實白熟期前10天左右和白熟后期各噴1次50~70mg/kg萘乙酸(鈉)、20mg/kg防落素或棗豐2號等,可減輕采前生理落果20%~80%。噴激素應在傍晚進行,以增進葉片和果實的吸收量,同時注意果面、果柄要噴布均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