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7月從某鹿場購進23只上鋸梅花公鹿。由于對當地疫情不夠了解,忽視了防疫注射苗的重要環節,給合群后的鹿群帶來了感染疾病的隱患。同年9月末至10月初,相繼有4只購入公鹿發病死亡,其中4鋸鹿2只,老齡鹿2只。
1 臨床癥狀
突然發病。當夜飼喂時正常,而第2天早晨入圈時,發現鹿已死亡。被撥到2號鹿圈的128號公鹿,晚間發現與另一只公鹿頂架,隨后出現休克現象,全身顫抖,呼吸加快,并從鼻腔中流出灰白色泡沫樣分泌物。鼻鏡干燥,拒飼,停止反芻,前肢胸下肌肉振顫明顯。側臥時頭回顧肷部,尾巴抬起,努責排糞時有痛感。體溫37.5~38.5℃,呼吸18~22次/分鐘,脈搏72~81次/分鐘。
2 對癥治療
用藥如下:5%葡萄糖250mL、青霉素500萬IU、1次靜脈滴注。5%葡萄糖250mL、Vc2mL×5、葡萄糖酸鈣20mL×5.1次靜脈注射。在發現排糞有痛感和困難時,用溫肥皂水洗腸,取出塊狀糞球。經上述搶救無效,次日放血急宰。
3 病理變化
邀請專家進行病理剖檢發現,肝臟表面呈條塊狀淤血,肺部有大面積彌漫性充血、淤血,質地脆弱,呈大理石狀,有格魯布性肺炎癥狀。胃、腸無明顯病理變化,疑為巴氏桿菌病,建議進行細菌學檢查。
4 實驗室檢驗
把可疑病料肝、脾、肺病變送往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產研究所疫病試驗室進行細菌學檢查,發現有巴氏桿菌致病菌存在。確診后,采取以下急救措施:對全群35頭公、母鹿采取5%拜有利抗菌劑(德國拜耳藥廠生產)緊急治療,按每10kg體重用0.5mL劑量計算,用吹管法肌注,每天每頭注射1次。該藥適應于革蘭氏陰性、陽性細菌及支原體感染的治療,對重度呼吸道感染時劑量加倍,視病情連用1~3天。通過上述有效治療措施,控制了本病的蔓延。
5 防疫注射
從10月17日開始,全群防疫,注射疫苗,采用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產研究所疫病研究室生產的巴氏桿菌、魏氏梭菌二聯苗,每只注射劑量為5mL。自注射二聯苗后,至今為止,鹿群表現飲飼正常,無任何異常反應。
6 小結
通過上述發病事實,我們充分體驗到了防疫工作在養鹿業上的重要性。如果忽略了防疫工作,就會給養鹿戶造成重大經濟損失,要牢記忽視防疫的教訓,時刻不忘防疫的三大環節:傳染來源、傳播途徑、易感動物。在鹿只購入和調出時,必須定期做好防疫注射,以防埋下隱患。發現病情,要及早采血,送檢病料,及早確診,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要根據不同季節和特點,定期進行防疫注射,確保鹿群健康。
1 臨床癥狀
突然發病。當夜飼喂時正常,而第2天早晨入圈時,發現鹿已死亡。被撥到2號鹿圈的128號公鹿,晚間發現與另一只公鹿頂架,隨后出現休克現象,全身顫抖,呼吸加快,并從鼻腔中流出灰白色泡沫樣分泌物。鼻鏡干燥,拒飼,停止反芻,前肢胸下肌肉振顫明顯。側臥時頭回顧肷部,尾巴抬起,努責排糞時有痛感。體溫37.5~38.5℃,呼吸18~22次/分鐘,脈搏72~81次/分鐘。
2 對癥治療
用藥如下:5%葡萄糖250mL、青霉素500萬IU、1次靜脈滴注。5%葡萄糖250mL、Vc2mL×5、葡萄糖酸鈣20mL×5.1次靜脈注射。在發現排糞有痛感和困難時,用溫肥皂水洗腸,取出塊狀糞球。經上述搶救無效,次日放血急宰。
3 病理變化
邀請專家進行病理剖檢發現,肝臟表面呈條塊狀淤血,肺部有大面積彌漫性充血、淤血,質地脆弱,呈大理石狀,有格魯布性肺炎癥狀。胃、腸無明顯病理變化,疑為巴氏桿菌病,建議進行細菌學檢查。
4 實驗室檢驗
把可疑病料肝、脾、肺病變送往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產研究所疫病試驗室進行細菌學檢查,發現有巴氏桿菌致病菌存在。確診后,采取以下急救措施:對全群35頭公、母鹿采取5%拜有利抗菌劑(德國拜耳藥廠生產)緊急治療,按每10kg體重用0.5mL劑量計算,用吹管法肌注,每天每頭注射1次。該藥適應于革蘭氏陰性、陽性細菌及支原體感染的治療,對重度呼吸道感染時劑量加倍,視病情連用1~3天。通過上述有效治療措施,控制了本病的蔓延。
5 防疫注射
從10月17日開始,全群防疫,注射疫苗,采用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產研究所疫病研究室生產的巴氏桿菌、魏氏梭菌二聯苗,每只注射劑量為5mL。自注射二聯苗后,至今為止,鹿群表現飲飼正常,無任何異常反應。
6 小結
通過上述發病事實,我們充分體驗到了防疫工作在養鹿業上的重要性。如果忽略了防疫工作,就會給養鹿戶造成重大經濟損失,要牢記忽視防疫的教訓,時刻不忘防疫的三大環節:傳染來源、傳播途徑、易感動物。在鹿只購入和調出時,必須定期做好防疫注射,以防埋下隱患。發現病情,要及早采血,送檢病料,及早確診,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要根據不同季節和特點,定期進行防疫注射,確保鹿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