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進入汛期以來,我國大部分地區普降大雨,給漁業生產帶來了嚴重的威脅,為確保大災面前“不減產、不減收”,保證漁業經濟平穩運行,現就如何搞好汛期漁業生產提出幾點建議:
一、防“泛塘”
汛期處于夏季,水溫較高,池塘內魚、蝦、蟹等排泄物增多,有機耗氧量增加,加上陰雨天氣壓低,池水溶氧偏低,易出現浮頭現象,因此,要適當減少投餌量,勤開增氧機,備好增氧劑(粉),增加巡塘次數,做到早發現、早防范。同時還應及時清除死魚(蝦),以免破壞水質。
二、防“逃逸”
汛期降雨量較多,有時還會伴有大風,易形成短時間內池水暴漲,導致池水溢出,引發養殖對象逃逸。在此期間要及時掌握天氣變化,在降雨前,池塘水位要降低20厘米~30厘米,天氣好轉時要筑牢、夯實池埂,補牢缺口,加固攔魚設施,清除攔魚設施上的異物。網箱養殖的應加固設施,清除網圍內漂浮雜草等物,防止因狂風、強暴雨對攔魚、網箱養殖設施的破壞而造成養殖對象大量逃逸。
三、防“受傷”
汛期池塘中水質易渾濁,造成對魚類呼吸器官和皮膚的損傷,應盡量避免或減少水流對魚體的直接沖擊,網箱應盡量避開湍流處放置,加強養殖水體的監測工作,及時檢測、調節水質,可用4%食鹽水或20ppm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洗魚體,對水體和魚體進行消毒,一旦發現存在疾病流行趨勢,要及時上報當地漁業主管部門。
四、防“病害”
在汛期,地方漁業主管部門要加大水生動物疫病監測力度,特別是做好大宗養殖品種的常規性、多發性疫病監測,加強疫病預防預警工作,做好水產檢疫工作,防止水生動物重大疫病大范圍流行。
一、防“泛塘”
汛期處于夏季,水溫較高,池塘內魚、蝦、蟹等排泄物增多,有機耗氧量增加,加上陰雨天氣壓低,池水溶氧偏低,易出現浮頭現象,因此,要適當減少投餌量,勤開增氧機,備好增氧劑(粉),增加巡塘次數,做到早發現、早防范。同時還應及時清除死魚(蝦),以免破壞水質。
二、防“逃逸”
汛期降雨量較多,有時還會伴有大風,易形成短時間內池水暴漲,導致池水溢出,引發養殖對象逃逸。在此期間要及時掌握天氣變化,在降雨前,池塘水位要降低20厘米~30厘米,天氣好轉時要筑牢、夯實池埂,補牢缺口,加固攔魚設施,清除攔魚設施上的異物。網箱養殖的應加固設施,清除網圍內漂浮雜草等物,防止因狂風、強暴雨對攔魚、網箱養殖設施的破壞而造成養殖對象大量逃逸。
三、防“受傷”
汛期池塘中水質易渾濁,造成對魚類呼吸器官和皮膚的損傷,應盡量避免或減少水流對魚體的直接沖擊,網箱應盡量避開湍流處放置,加強養殖水體的監測工作,及時檢測、調節水質,可用4%食鹽水或20ppm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洗魚體,對水體和魚體進行消毒,一旦發現存在疾病流行趨勢,要及時上報當地漁業主管部門。
四、防“病害”
在汛期,地方漁業主管部門要加大水生動物疫病監測力度,特別是做好大宗養殖品種的常規性、多發性疫病監測,加強疫病預防預警工作,做好水產檢疫工作,防止水生動物重大疫病大范圍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