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對蝦與菲律賓蛤仔混養技術

   日期:2016-03-10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17    
    一、混養方法 

    1.養殖池塘的選擇 池塘池底平坦,能使進水淹沒,排水干露。有一定的換水能力,水質調節方便,日換水量在20%以上,如有淡水注入更佳。海水比重在1.016~1.020之間。池塘底質最好為軟泥底或半沙底。池塘面積以1.3~4公頃為宜,水深1.2~1.5米。 

    2.清淤、建埕與消毒 

    (1)清淤建灘:對蝦收獲后,將蝦塘的水排干曝曬,用推土機將池內的淤泥及沉積物清出池外,對連續多年養殖造成的"臭灘"和底質較硬的池塘底進行重點整除。養蛤仔的埕面(畦田)占池塘底面積的25%~50%。建蛤埕的底面要進行淺鋤數厘米,并搗碎泥塊,用齒耙整平成蛤埕,埕寬2~4米、高15~20厘米,埕間距20~30厘米。蛤埕做好標記。 

    (2)消毒:清淤、建埕工作一般在3月底至4月初結束。通過潮水浸入和太陽曝曬,使腐殖質加快分解,從而達到松軟底質之目的,以適應蝦、蛤的生長。在放苗前一個月對養殖池塘進行消毒。消毒藥物:漂白粉濃度為30~50克/立方米或茶籽餅用20~30克/立方米。 

    3.培養基礎生物餌料 消毒后,選擇大潮汛開始進水,進水時閘門要設置60~80目的錐形篩絹過濾網。每天進水要慢,堅持少量納水,逐漸加深池塘水。進水30~40厘米后開始施肥,每畝施尿素1.5千克或硫酸銨2.5~3千克。也可用碳酸氫銨2千克、過磷酸鈣0.5千克,全池均勻潑灑,以培養基礎生物餌料,為今后蝦、蛤仔的生長提供新鮮可口的活餌料。 

    4.苗種放養 

    (1)放苗時間:蛤仔播苗時間南方比北方早一個月左右。如福建在農歷3月上旬至4月下旬,以清明前后最佳。蛤苗應先播于蝦苗之前,因蛤苗越早播,穴居越深,受對蝦傷害愈小。對蝦放養時間一般可在蛤苗播后一個月進行。 

    (2)播苗密度:蝦、蛤混養播苗密度以稀一些為好,每畝放1厘米規格蛤苗60萬~75萬粒;或1.5厘米以上規格6萬~7.3萬粒。對蝦苗放養密度:投放0.8~1厘米規格的蝦苗,每畝0.6萬~0.8萬尾;投放2~3厘米規格的溫棚暫養苗,每畝為0.4萬~0.5萬尾。 

    (3)播蛤苗方法:水位高用舢舨或竹棚,水位淺人穿潛水衣下池塘將蛤苗均勻地散播在蛤埕上,切勿使埕露出水面干播。 

    二、養成管理 

    1.換水及肥水 除做好對蝦管理內容外,主要是蛤苗入池后,根據池塘內餌料生物密度確定換水量,換水后及時肥水。其水質要求與養蝦相同,要盡量做到水活、水肥,尤其是前期,切勿使水質清瘦無肥力。根據蝦池內的餌料生物密度確定換水量,如果池水不肥,透明度過大,大型綠藻滸苔、絲藻大量繁殖,高溫季節這些大型藻類又沉入池底遮蓋蛤仔,以致蛤仔窒息死亡。因此如果發現生物餌料不足時要先換水,然后再及時肥水,每畝施尿素1千克、過磷酸鈣0.2千克。施肥肥水,最好在大潮汛與小潮汛轉換期間進行。 

    2.保持適宜的塘水深度 增加池塘水深有利于提高蝦池的載蝦量,但是塘水太深,池塘底部光線較弱,基礎生物餌料分布就相對減少。而生活在池底的蛤仔因吃不到足夠的餌料而影響生長。因此,池水并不是越深越好。 

    3.后期換水量要加大 蝦、蛤仔長大后,要加大換水量。蛤子只能被動攝食,通過換水可以輸入新鮮的餌料,避免局部缺餌,同時還可以提高水中的溶解氧量。因此,只要外海水好,沒有發生赤潮,有條件的蝦塘每潮換水量最好能達到池水全量的80%~100%。 

    4.適當投餌 由于蝦類密度高,生長不快,要適當投餌,投餌量靈活掌握。可檢查蝦胃飽滿度而定。 

    三、防敵害生物危害 

    注意預防豆蟹、梭子蟹、尖嘴蛇鰻、海鯰魚、玉螺等進入養殖池內對對蝦、蛤仔的危害。尤其是豆蟹寄生于蛤仔的外套腔中奪取宿主食物。預防的方法:注意敵害魚、蟹類的繁殖季節,一旦蝦塘中發現幼蟹、敵害魚類要及時滅殺清除。 

    四、收獲 

    蛤仔、對蝦混養的蝦塘,對蝦一般在9月上、中旬進行收獲。對蝦收獲后,繼續納水蓄養蛤仔。蛤仔經過7~8個月的養成,到11月份成貝殼高都在3厘米以上時逐埕采收,如規格小或當時市場價格不高,也可延至翌年春節后采收,效益更佳。收獲方法一般采取蛤耙、翻埕和挖撿等。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