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雞腿蘑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日期:2016-03-08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43    
   雞腿蘑,又名毛頭鬼傘,日本稱之為細裂一夜耳,是一種食藥兼用的野生食用菌。由于雞腿蘑具“天然、營養、保健”三種機能于一體,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和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其確定為16種珍稀食用菌之一,進行大力推廣。筆者于1999年開始引進雞腿蘑并進行栽培試驗,現已摸索出了一套適合我地栽培的雞腿蘑優質高產栽培技術。現總結如下: 
     
    1 原料的選擇 適合雞腿蘑栽培的原材料很多,來源電廣泛,除棉料殼、稻草、鋸木屑等基質外、許多食用菌類(如平菇、金針菇等)的菌糠電可以作為雞腿蘑的原材料,若加入一定量的新鮮原材料(如棉子殼)比采用純新鮮原材料栽培產量更高,生物轉化率可達180%。 

    2 栽培季節 雞腿蘑屬于中溫偏高型穩溫結實性菌類,且具有不覆土不出菇,菌絲長滿后擱置3個月都不會影響其產量等特性。因此,可根據不同場地選擇不同季節栽培。人防工事,一年四季均可下料,覆土出菇,而且品質好,產量高;室內一般在春秋兩季覆土出菇,春季在元月~3月,秋季9月~10月上旬覆土出菇;室外利用冬季大棚覆蓋薄膜,9月~次年元月覆土出菇。在出菇溫度范圍內,溫度越低,品質越好,產量也高。 

    3 栽培方式 雞腿蘑栽培方式多種多樣,但以熟料袋栽,脫袋覆土,品質好,產量高且穩定,無風險。 

    4 品種選擇 目前雞腿蘑品種很多、且雜,但在我地表現比較好的品種有特白33、Cc168、Cc173。可以根據不同的需要選擇不同的品種,特白33不但品質好,個頭大,而且產量高;Cc168品質好,個頭大,但產量稍低Cc173品質好,產量高,但個頭比較小。 

    5 菌種的制作 母種培養基采用PDA+硫酸鎂+磷酸二氫鉀,其配方為馬鈴薯200g,葡萄糖20g,磷酸二氫鉀3g,硫酸鎂1.5g。水1000mL;原種采用棉籽麥粒種,其培養料配方:棉子殼60%,麥粒20%,麥麩10%,玉米粉5%,石灰3%,石膏1%,過磷酸鈣1%,用750mL的廣口瓶作容器;栽培種采用棉子殼種,其培養料配方:棉子殼80%,麥麩10%,玉米粉5%,石灰3%,石膏1%,過磷酸鈣1%,用20cm×40cm×0.03cm聚乙烯筒膜作容器;菌種的制作方法同常規。選擇菌絲粗壯、潔白、無雜菌污染的適齡種播種。 

    6 配料裝袋滅菌 培養料的配方很多,根據多年的生產試驗,我們認為以菌糠加入新鮮棉子殼作為主料,不僅產量高,品質好,而且產量集中,其配方:菌糠60%,新鮮棉子殼20%,麥麩15%,玉米粉5%,石灰3%,石膏1%,過磷酸鈣1%,按配方拌勻,發酵5~6d,并每隔2日翻堆1次,含水量為65%左右,以手捏緊,手指間現水,但不下滴為宜。 

    一般采用22cm×45cm聚乙烯筒袋,將塑料袋一頭扎緊,然后裝料,松緊一致,不要扎破袋,裝好后再將另一頭扎緊,即可進行滅菌,一般專業戶采用土鍋灶蒸汽滅菌,即常溫常壓滅菌,當溫度升至100℃,保持10~12h。 

    7 接種 滅菌后,讓其自然冷卻至30℃左右,即可出鍋接種,在接種箱或無菌室內開放式接種,接種室用10mL/立方米甲醛加入5g高錳酸鉀或2~4g氣霧消毒劑(福建省莆田市菇保一號)薰蒸滅菌,采用兩頭接種、接種量為15%,也可適當加大,以便菌絲容易吃料。 

    8 發菌管理 接完菌種后在18~30℃:溫度下培養菌絲,堆放筒料的層數高低視氣溫而定,氣溫高則層數低,反之,則高。不管高低,一定要注意菌袋內溫比外溫要高2~5℃。為此,在培菌階段要經常觀察,防止燒菌,同時要加強通風換氣,這樣管理,直至發滿菌袋,這時可將溫度降到20℃以下堆放,以復壯菌絲,貯藏營養,準備脫袋出菇。 

    9 覆土 雞腿蘑出菇與其它食用菌不同,必須接觸泥土,通過有機物刺激,才能正常出菇,而土壤好壞又直接影響到雞腿蘑產量。因此,覆土材料最好采用菜園土,以肥沃的沙壤土為宜。先將士打碎暴曬并拌入0.5%多菌靈,0.2%甲醛溶液和1%石灰粉,混勻起堆悶2~3d后備用,注意用前攤開1~2d散盡毒氣后方可使用。首先,將菌絲發滿的菌袋脫去塑料袋后,豎式排放在經過嚴格消毒場地,袋與袋間距10cm,排放后即可覆土,覆土厚度3cm,覆土后并噴1mg/kg三十烷醇水,蓋上薄膜,遮光膜,既可保溫遮光,又可保濕,創造菌絲生長的良好小環境,待菌絲伸出泥面再噴三十烷醇液1次,揭去薄膜,地面經常澆水。 

    10 出菇管理 當菌絲長滿表土時,隔2~3d就需要噴結菇水,刺激和促進菌絲扭結,分化子實體原基。每天淋水2~3次,使水分慢慢滲入土壤中,土壤捏得扁,搓得圓,不粘手為宜。噴結菇水期間,同時進行大通風,減少土壤表面水分,抑制菌絲的徒長。如果溫度低于或高于雞腿蘑生長范圍,則推遲噴結菇水,防止在土壤下面出菇,造成菇稀,產量低。一般噴結菇水7~8d,當子實體普遍長到黃豆大小的時候,連續2d噴出菇水,土壤濕度調到粗土能捏得扁并有裂口,細土搓得圓不粘手為宜,噴出菇水時,必須把裸露在上面的菌絲和小子實體用細土覆蓋,以免傷害菌絲和幼小的子實體。出菇期間既保持空氣流通,又要保持空氣濕度在85%~90%,可根據天氣確定淋水次數和通風次數,一般每天通風,淋水2~3次。刮風時及時關閉通風口,避免風干子實體及幼蕾。 

    11 病蟲害防治 雞腿蘑生長在高濕環境下,病蟲害較多。蟲害主要有螨蟲、菇蠅、菇蚊、地老虎、線蟲等,防治方法是在發菌階段每個星期噴灑1次甲胺磷,出菇階段一旦發現蟲害即用菇蟲凈噴灑,每天1次、連噴3d。病害主要有綠霉菌、鬼傘菌和雜草等,但危害最嚴重的往往是鬼傘,鬼傘菌既消耗培養料中養分,又污染土壤表面,影響雞腿蘑的正常生長,鬼傘發生后一般減產25%~50%,甚至失收。防治方法,是在配料時暴曬培養料,用0.5%的多菌靈拌料,用5%石灰水噴灑可殺死鬼傘孢子,鬼傘發生后,立即拔掉,防止擴散,或用5%石灰水對其噴霧可抑制其生長。另外,更換新的品種或新的栽培出菇場地也可有效防止或減少病害的發生,特別是鬼傘。 

    12 采收及采后管理 雞腿蘑從菇蕾到成熟一般為5~10d,氣溫高,成熟快,氣溫低,成熟慢。一般當子實體長至七成熟,菌蓋尚緊包菌柄時采摘,質量好,產量高,商品性能好。采收過晚,子實體易自溶,失去商品價值。采收后,及時銷售或加工,清量菌床整平床面,視情況適當補些水或營養,然后每天向菌床面噴“保持水”,保持土壤濕潤,直至下潮菇出現。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