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霉病是黃瓜普遍發生的重要病害,在棚室保護地濕度較大的條件下,尤其容易發生此病,如防治不力病情發展迅速,一般可減產10%~30%,重者減產50%以上,群眾稱此病為“跑馬干”。
變溫管理上午采取溫度、濕度雙控,早晨日出后拉開草苫,迅速將室溫升到28℃以上,避開病發期。下午利用濕度單控,濕度為60%左右,溫度為20℃~25℃。上半夜濕度單控,濕度低于85%,溫度為15℃~20℃。下半夜溫度單控,濕度最多不超過85%,但溫度要降到13℃~15℃以下,同樣可避開病發期。
適度放風在變溫管理中,要依據溫度變化確定放風時間。上午室溫達到30℃時開始放風,如室溫繼續升高,要趁機加大放風。大量排濕,日落2小時內,如果棚內濕度達到90%左右,應立即放夜風。放風時間長短視夜溫變化決定,夜間最低溫度為10℃放風1小時,11℃放風2小時,12℃放風3小時,13℃以上整夜放風。當外界最低氣溫穩定在10℃左右后,要特別注意控制夜溫,可采取晚閉棚的方法,待棚內氣溫降到20℃以下時再閉棚。
補充營養葉面施肥可加深葉片顏色、增加葉片厚度、增加植株抵抗力。早上9點正是大棚密閉階段,可在室內施放CO2氣肥,增強葉片光合作用,提高室溫,減輕霜霉病的危害。由于植株體內液氮糖含量下降容易發病,在葉面噴施糖尿液(1∶1∶200)能顯著提高葉片生理抗病能力。
高溫悶棚利用高溫抑制病害發生,方法是選擇晴天上午關閉大棚,使棚溫升至45℃,并持續2小時,可有效控制病害蔓延并殺死病菌。但棚溫最高不要超過47℃,并且必須在閉棚升溫前一天澆水,把溫度計掛在與黃瓜生長點(龍頭)同樣高的位置。棚內持續高溫2小時后,再使棚溫逐步恢復到常溫。
嫁接育苗嫁接苗根系發達、生長旺盛。在同等條件下,嫁接黃瓜病害輕、發生晚。
細心觀察每天早上應在室內從里到外細心觀察,注意葉片正反兩面,發現病葉立即摘除帶到室外,并采取重點防治,爭取把病害消滅在萌芽狀態。
變溫管理上午采取溫度、濕度雙控,早晨日出后拉開草苫,迅速將室溫升到28℃以上,避開病發期。下午利用濕度單控,濕度為60%左右,溫度為20℃~25℃。上半夜濕度單控,濕度低于85%,溫度為15℃~20℃。下半夜溫度單控,濕度最多不超過85%,但溫度要降到13℃~15℃以下,同樣可避開病發期。
適度放風在變溫管理中,要依據溫度變化確定放風時間。上午室溫達到30℃時開始放風,如室溫繼續升高,要趁機加大放風。大量排濕,日落2小時內,如果棚內濕度達到90%左右,應立即放夜風。放風時間長短視夜溫變化決定,夜間最低溫度為10℃放風1小時,11℃放風2小時,12℃放風3小時,13℃以上整夜放風。當外界最低氣溫穩定在10℃左右后,要特別注意控制夜溫,可采取晚閉棚的方法,待棚內氣溫降到20℃以下時再閉棚。
補充營養葉面施肥可加深葉片顏色、增加葉片厚度、增加植株抵抗力。早上9點正是大棚密閉階段,可在室內施放CO2氣肥,增強葉片光合作用,提高室溫,減輕霜霉病的危害。由于植株體內液氮糖含量下降容易發病,在葉面噴施糖尿液(1∶1∶200)能顯著提高葉片生理抗病能力。
高溫悶棚利用高溫抑制病害發生,方法是選擇晴天上午關閉大棚,使棚溫升至45℃,并持續2小時,可有效控制病害蔓延并殺死病菌。但棚溫最高不要超過47℃,并且必須在閉棚升溫前一天澆水,把溫度計掛在與黃瓜生長點(龍頭)同樣高的位置。棚內持續高溫2小時后,再使棚溫逐步恢復到常溫。
嫁接育苗嫁接苗根系發達、生長旺盛。在同等條件下,嫁接黃瓜病害輕、發生晚。
細心觀察每天早上應在室內從里到外細心觀察,注意葉片正反兩面,發現病葉立即摘除帶到室外,并采取重點防治,爭取把病害消滅在萌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