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季節(jié),水溫適宜,各種病源體容易滋生繁殖,是魚類發(fā)病季節(jié)。如果忽視預(yù)防很容易誘發(fā)魚病。尤其是草魚發(fā)病死亡率高,損失大。現(xiàn)將四種主要魚病的癥狀及防治方法分別介紹如下:
一、水霉病:
發(fā)病癥狀:魚體局部受傷,鱗片脫落,表體發(fā)霉或長毛。游動失常,食量減退,以致瘦弱而死。發(fā)病原因:主要是捕撈后魚體受傷,疾病乘虛侵入魚體后發(fā)病。
防治方法:(1)在捕撈、運(yùn)輸和投放過程中要注意保護(hù)魚體不致于受傷。(2)在投入魚種時可用5%的食鹽水浸泡魚體5~10分鐘。浸泡時間的長短看當(dāng)時氣溫及魚的承受力而定。(3)每畝每米水深用生石灰30公斤兌水全池潑灑。
二、腸炎病:
癥狀:腹部膨大、有紅斑、外突、紅腫,腹部微血管充血,形成血栓,粘膜外溢。流行情況,一般在4~9月份。1~2齡青草魚發(fā)病死亡率達(dá)5%~90%。
防治方法:(1)可采用每升1毫克的漂白粉或25~30公斤生石灰兌水全池潑灑。(2)每萬尾魚種或50公斤成魚用大蒜頭250克,食鹽200克,餌料5公斤拌和成團(tuán)投喂,連續(xù)3~6天。
三、爛鰓病(又稱烏頭病):
癥狀:鰓腐爛,充血,鰓邊有開天窗,鰓內(nèi)粘膜將鰓絲粘住,影響呼吸,最后導(dǎo)致窒息死亡。流行季節(jié)4~10月份。水溫在28℃~30℃,池水pH值在6.7~7.5之間,立秋至秋分發(fā)病最重。
防治方法:(1)可用每升1毫克的漂白粉兌水全池潑灑。(2)每5公斤餌料加10克甲胺磷拌和投喂。(3)每畝也可用200~300克甲胺磷兌水全池潑灑。以上三種方法可任選一種。
四、草魚出血病:
癥狀:口腔、下頜、頭頂、眼部,外表起紅點(diǎn)。鰓呈鮮紅色,腸道局部也呈鮮紅色。腸,肝呈灰白色。鰾上有血點(diǎn),膽囊充血,各個部位都有病變。
防治方法:用大黃口服,每萬尾魚種或50公斤成魚用大黃0.5~0.75公斤拌入10公斤餌料中投喂;也可用1公斤面粉加適量豆餅,然后把4片病毒靈溶于水和餌料攪和成漿液加50克食鹽,連續(xù)投喂3~5天。第三天起用量減半。
一、水霉病:
發(fā)病癥狀:魚體局部受傷,鱗片脫落,表體發(fā)霉或長毛。游動失常,食量減退,以致瘦弱而死。發(fā)病原因:主要是捕撈后魚體受傷,疾病乘虛侵入魚體后發(fā)病。
防治方法:(1)在捕撈、運(yùn)輸和投放過程中要注意保護(hù)魚體不致于受傷。(2)在投入魚種時可用5%的食鹽水浸泡魚體5~10分鐘。浸泡時間的長短看當(dāng)時氣溫及魚的承受力而定。(3)每畝每米水深用生石灰30公斤兌水全池潑灑。
二、腸炎病:
癥狀:腹部膨大、有紅斑、外突、紅腫,腹部微血管充血,形成血栓,粘膜外溢。流行情況,一般在4~9月份。1~2齡青草魚發(fā)病死亡率達(dá)5%~90%。
防治方法:(1)可采用每升1毫克的漂白粉或25~30公斤生石灰兌水全池潑灑。(2)每萬尾魚種或50公斤成魚用大蒜頭250克,食鹽200克,餌料5公斤拌和成團(tuán)投喂,連續(xù)3~6天。
三、爛鰓病(又稱烏頭病):
癥狀:鰓腐爛,充血,鰓邊有開天窗,鰓內(nèi)粘膜將鰓絲粘住,影響呼吸,最后導(dǎo)致窒息死亡。流行季節(jié)4~10月份。水溫在28℃~30℃,池水pH值在6.7~7.5之間,立秋至秋分發(fā)病最重。
防治方法:(1)可用每升1毫克的漂白粉兌水全池潑灑。(2)每5公斤餌料加10克甲胺磷拌和投喂。(3)每畝也可用200~300克甲胺磷兌水全池潑灑。以上三種方法可任選一種。
四、草魚出血病:
癥狀:口腔、下頜、頭頂、眼部,外表起紅點(diǎn)。鰓呈鮮紅色,腸道局部也呈鮮紅色。腸,肝呈灰白色。鰾上有血點(diǎn),膽囊充血,各個部位都有病變。
防治方法:用大黃口服,每萬尾魚種或50公斤成魚用大黃0.5~0.75公斤拌入10公斤餌料中投喂;也可用1公斤面粉加適量豆餅,然后把4片病毒靈溶于水和餌料攪和成漿液加50克食鹽,連續(xù)投喂3~5天。第三天起用量減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