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青蟹常見病害的識別與防治

   日期:2016-03-05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11    
 青蟹的養殖過程中,由于天氣、水溫、水質及鹽度的突變;水體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及有害生物的侵襲;環境污染;餌料變質不新鮮等,都會有使青蟹患上疾病的可能性。隨著青蟹養殖規模擴大及養殖時間的推移,青蟹的病害已被養殖者及研究人員所重視和認識。 

    1 飽水病 

    1.1 癥狀、原因 

    發病青蟹的步足基節和腹節的部位顯水腫狀。發病原因是突降暴雨后,池水突然變淡,導致青蟹的生理機能失調而引起。 

    1.2 治療方法 

    1.2.1 保持養殖池水的鹽度在適當范圍內。 

    1.2.2 及時地撈除病蟹,分開飼養,以免疾病的相互傳染。 

    1.2.3 暴雨以后及時地排掉池中的上層淡水或潑灑鹽巴等方法調節池水的鹽度。 

    2 弧菌病 

    2.1 癥狀、原因 

    發病蟹的活動能力明顯減弱,多在池底中、下層緩游。攝食量減少或不攝食,胃中食物少或無食物,體色變白。發病原因多是由于環境不佳,投喂不新鮮的飼料及水質變壞不佳時弧菌侵入而引起的疾病。 

    2.2 防治方法。 

    2.2.1 定期使用消毒劑對水體進行消毒,同時潑灑枯草芽孢桿菌等生物制劑保持良好的水體環境,通常其使用量為0.25~0.40mg/L。 

    2.2.2 投喂冰鮮餌料需使用強克101等消毒劑進行消毒,保證餌料的質量,其飼料浸泡濃度為0.5~0.8mg/L。 

    2.2.3 疾病發生后用強克202進行水體消毒,其潑灑用量為0.25~0.30mg/L同時投喂添加有中魚尼考的藥餌進行治療,其添加量0.5%o~1.0%。 

    2.2.4 育苗期間發生此病可用中魚尼考進行適量全池潑灑來治療。 

    3 芒病 

    3.1 癥狀、原因 

    正常青蟹的肌肉顯蔚藍色。發生此病的蟹病狀主要表現為3種:①病蟹步足基節部肌肉顯乳白色,蟹足基部或背甲上有白色斑點,折斷步足會有白色粘液流出,此病也稱“白芒病”。②發病蟹步足基的肌肉顯粉黃色,在蟹足基部和背甲上出現黃色斑點此癥稱“黃芒病”。⑧病蟹步足基節的肌肉呈紅色,使步足流出紅色粘液,此病稱“紅芒病”。 

    3種芒病發病原因各不相同:①“白芒”主要發生在池水鹽度突然降低的時候尤其是交配后不久的雌蟹更容易發生;發生在水溫較高和雨水較多的梅雨季節或臺風雨季。②“黃芒”主要是因為赤潮生物感染所致,多發生高溫少雨的季節或水質惡化的池塘。⑧“紅芒”主要發生在池水鹽度突然升高的時候,多出現于卵巢發育較成熟的雌蟹(花蟹和膏蟹)。實際上是卵巢組織腐爛,未死先臭。 

    3.2 防治方法 

    3.2.1 加大換水量改善池塘水質,通常全池潑灑枯草芽孢桿菌0.4mg/L,控制海水鹽度在適宜范圍內的相對穩定性。 

    3.2.2 發現病蟹分開飼養,以免相互傳染。 

    3.2.3 連續投喂添加有中魚尼考藥物的藥餌7d,其添加量為1.0%。 

    4 黃斑病 

    4.1 癥狀、原因 

    病蟹螯足基部和背甲出現黃色斑點或在螯足基部分泌出一種黃色粘液。螯足的活動機能減退或脫落。食欲減退進而失去活力,不久即死亡。甲殼解剖檢查,其鰓部有時可見到辣椒籽般大小的淺褐色異物。該病蔓延性較強,死亡率也較高。該病主要發生在水溫偏高和多雨的季節。發病原因可能是持續高溫,塘內水質惡化,溶解氧下降;投喂變質餌料或池水鹽度突降到5%0以下等所致。 

    4.2 防治方法 

    4.2.1 定期消毒和潑灑枯草桿菌等生物制劑保持良好的水體環境和底質。 

    4.2.2 投喂經消毒過的新鮮餌料。 

    4.2.3 及時撈除病、死蟹以防疾病蔓延。 

    4.2.4 疾病發生后用強克202全池均勻潑灑,其潑灑量為 
0.4mg/L,同時結合內服藥餌進行治療。 

    5 蛻殼不遂癥 

    5.1 癥狀、原因 

    病蟹的頭胸甲后緣與腹部交界處出現裂口,但不能蛻去舊殼而導致死亡。主要表現在養殖的后期嚴重地影響蟹的養殖成活率,損失很大。該病發生的原因可能是缺氧;驚擾、強刺激等;缺乏鈣質、甲殼素、蛻殼素等青蟹蛻殼所必須的物質;體質較差或離水時間太長、水溫不適等;池水鹽度過高,換水量少,久不蛻殼等等。 

    5.2 防治方法 

    5.2.1 根據青蟹的蛻殼特點及蛻殼周期設法調節好池水的鹽度,投放生物制劑來保持良好的水體環境和氧氣的充足。 

    5.2.2 蛻殼前2~3d投放生石灰,并在飼料中添加鈣質及蛻殼素等蛻殼必須物質。 

    5.2.3 蛻殼期間嚴禁加換水,保持水體環境的安靜。 

    6 爛鰓、黑鰓病 

    6.1 癥狀、原因 

    病蟹的鰓絲腐爛多粘液,有的鰓部變褐色、黑色。此病一般發生在高溫季節,尤其是養殖的池底腐敗,水質渾濁、透明度低的惡化池塘。 

    6.2 防治方法 

    6.2.1 放養前徹底清塘。養殖期內及時地清除殘餌。 

    6.2.2 投喂新鮮的經消毒的飼料。 

    6.2.3 保持良好的養殖環境。 

    6.2.4 疾病發生后,全池潑灑二溴海因0.2mg/L或強克202以0.4mg/L用量進行水體消毒,并結合投喂中魚尼考藥餌進行治療。 

    7 寄生生物 

    7.1 癥狀、原因 

    寄生在青蟹體上的寄生蟲有很多種但目前發現并影響其生長的主要有:蟹奴、鰓蟲、海蛸等。蟹奴屬蔓足類動物;常寄生在蟹的腹部,即通常見到臍間顆粒;鰓蟲屬等足類動物,通常寄生在蟹類的鰓腔內,可使蟹的頭胸甲明顯膨大隆起像生了腫瘤一樣;海蛸屬尾索動物,外形像一把茶壺,常附著在青蟹腹部的側基部。寄生蟲病一般不會使蟹造成大量的死亡。主要是損傷鰓組織,影響蟹的正常呼吸;不斷地消耗蟹的營養,使之生長緩慢、消瘦;影響蟹的性腺發育,使雌蟹不能育成膏蟹,雄蟹顯的格外瘦弱。直接影響到蟹的上市品質,甚至嚴重的造成病蟹的死亡。 

    7.2 防治方法 

    7.2.1 進苗時,把帶有寄生蟲的病蟹剔除掉,并在養殖過程中經常檢查及時撈除病蟹。 

    7.2.2 徹底地清塘和定期用藥物消毒,殺死池底和水體中的寄生蟲及幼體。 

    7.2.3 經常排換水,使池水保持清潔。 

    7.2.4 投喂營養全面的優質飼料,使蟹正常按時的蛻殼。 

    7.2.5 疾病發生后,先用螯合銅等藥物進行洗浴消毒,后用二溴海因等消毒劑進行潑灑,以防細菌性疾病從寄生傷口侵入,造成繼發細菌性疾病產生。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