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菇管理要以菌絲和子實體生長對環境條件的要求為依據,正確處理好外界溫度和室內溫度之間的矛盾,靈活掌握在自然溫度條件下的菇床噴水和菇房通氣,以滿足菌絲和子實體生長的要求。
1、土層菌絲生長 覆土層水分調整以后,進入土層菌絲生長管理階段,這一階段的管理原則是:在保持菇房空氣濕度(80%~85%)和菇房溫度(20~22℃)相對恒定的條件下,適當進行通氣,保證菌絲在土層內長足長好。具體措施如下: (1)緊窗吊菌絲 首先要求菌絲迅速長上土層,并整齊有力地向土層伸展。管理上采取緊閉門窗、開啟屋頂氣窗的方法。菇房只需在6時以前和20時以后開窗通氣30分鐘左右,以排除菇房內廢氣。如遇特殊情況,菇房溫度升至25℃以上時,需要打開避風的門和窗進行通氣。這一階段的管理需要4~5天。 (2)長足長好土層菌絲 覆土層調水結束后6~7天,部分菌絲開始在覆土層表面露出,此時要覆一層含一定水分、如黃豆大小的土粒。要求在覆土前一天用水噴濕土粒,土粒用手能捏得扁,覆土厚度1厘米。覆土時盡可能減小菇房內空氣的流動,只需開一扇進出走動的門。覆土以9時以后和17時以前進行為宜。覆土以后要逐漸增大菇房的通氣,每天半開背風的門窗1小時,開窗時間為9時以后和17時以前,不能在早晚進行通氣。這一階段的管理目的是既不讓菌絲上竄,又不讓菌絲過早扭結成原基,而是讓菌絲在土層內長足長好,打好豐產的基礎。這一階段的管理一般需要4~5天,要求菌絲在土層內橫向生長。如栽培技術過硬,可再延長2~3天。如遇特殊情況,氣溫低于19℃,則盡可能減少通氣,以防外界冷空氣進入菇房而使菌絲過早扭結成原基。 這一階段又要根據空氣濕度的大小和菇房的保濕條件,適當保持空氣濕度,在菇床、增壁、地面、空間處進行噴霧。
2、促進結菇 一般覆土調水后12天左右,菌絲在土層內已長足長好,即可促使菌絲結菇。具體措施:一是在早晨和夜間打開菇房的門窗,進行大通氣,白天半開啟避風窗。二是每天噴水2次,每次噴0.9千克/平方米左右,連續噴3天,切不可噴重水。通過菇房降溫、通氣和菇床噴水,經過兩天左右,菌絲便可扭結成原基,再經過2~3天,可發育小菇蕾。這一階段的管理一般需要5天左右。如遇特殊情況,即菇房溫度在19℃以上時,應待菇房溫度降至19℃以下,才可做促使菌絲扭結工作,否則,會使土層菌絲竄出土層,甚至徒長。
3、促進子實體膨大 菌絲扭結成原基并長至黃豆大小時,就可促進子實體膨大,管理原則是:給菇床大量噴水,保證菇房的空氣濕度(85%~90%)和菇房內空氣流相對恒定。噴水標準:菇床上第一批菇能產多少重量,就噴多少水。一般情況下,噴水量為5.4千克/平方米左右,分4次進行,每天噴2次,每次噴1.35千克/平方米左右。噴水以每天早晚較低溫度時進行為佳,噴水前和噴水后均應打開門窗大通氣30分種以上。通氣結束后,緊閉門窗,但必須打開房頂氣窗,菇房內的空氣以人感覺不悶為宜。這樣過2~3天,就可以開始采菇。采收前一天,不宜再噴水,以防影響下批菇的生長。
4、轉潮管理 一批菇采摘結束后,要及時清理床面上的斷根等雜物,如發現有菌絲露在土層表面,則需補一些土。床面如較干,可少量噴些水,同時增加菇房的通氣量,排除廢氣,加快轉潮。待子實體至黃豆大小時,開始噴水,噴水的原則是:看菇噴水,菇多多噴,菇少少噴;秋菇前期多噴,后期少噴。幼菇出土起潮時,要適當減少通氣,保持菇房濕度。一般要求每天在菇房空間、增壁、床面、地面等處噴霧1~2次。
5、采收 蘑菇要適時采收,才能保證品質和產量。當蘑菇菇蓋直徑在2.5~4厘米時就可采收。不宜讓子實體生長過大,否則會縮短產品從采收到開傘的時間,還會影響周圍下一批菇的形成和生長。采收時,如菇房溫度在16℃以上,子實體生長快,易薄皮開傘,要求早采收,采小些。秋菇前三批菇每批菇的采收時間為3~4天。 6.合理追肥 出三批秋菇以后,培養料中大量營養物質被蘑菇菌絲吸收利用,后幾批菇會出現出菇數減少、菇形變小、薄皮菇增多等現象。因此,要及時合理追肥,增加覆土層的養分,以供菌絲長利用。常用追肥有施用方法有以下幾種。 (1)葡萄糖液:以2%的口服葡萄糖或白糖、紅糖,用于秋菇第三批菇以后的出菇水之中,效果較明顯。但如氣溫高于16℃,則不可以噴用糖液,以免發生雜菌。 (2)尿素液:將尿素配制成0.1%~0.2%的溶液,在噴出菇水時用于床面。尿素液也應用于第三批菇以后,用得過早,會出現菌絲徒長現象。 (3)三十烷醇:又稱蜂花醇。以三十烷醇0.04%~0.016%的溶液,用于秋菇第三批菇以后的菌絲生長期,對菌絲生長、子實體發育具有促進作用。
1、土層菌絲生長 覆土層水分調整以后,進入土層菌絲生長管理階段,這一階段的管理原則是:在保持菇房空氣濕度(80%~85%)和菇房溫度(20~22℃)相對恒定的條件下,適當進行通氣,保證菌絲在土層內長足長好。具體措施如下: (1)緊窗吊菌絲 首先要求菌絲迅速長上土層,并整齊有力地向土層伸展。管理上采取緊閉門窗、開啟屋頂氣窗的方法。菇房只需在6時以前和20時以后開窗通氣30分鐘左右,以排除菇房內廢氣。如遇特殊情況,菇房溫度升至25℃以上時,需要打開避風的門和窗進行通氣。這一階段的管理需要4~5天。 (2)長足長好土層菌絲 覆土層調水結束后6~7天,部分菌絲開始在覆土層表面露出,此時要覆一層含一定水分、如黃豆大小的土粒。要求在覆土前一天用水噴濕土粒,土粒用手能捏得扁,覆土厚度1厘米。覆土時盡可能減小菇房內空氣的流動,只需開一扇進出走動的門。覆土以9時以后和17時以前進行為宜。覆土以后要逐漸增大菇房的通氣,每天半開背風的門窗1小時,開窗時間為9時以后和17時以前,不能在早晚進行通氣。這一階段的管理目的是既不讓菌絲上竄,又不讓菌絲過早扭結成原基,而是讓菌絲在土層內長足長好,打好豐產的基礎。這一階段的管理一般需要4~5天,要求菌絲在土層內橫向生長。如栽培技術過硬,可再延長2~3天。如遇特殊情況,氣溫低于19℃,則盡可能減少通氣,以防外界冷空氣進入菇房而使菌絲過早扭結成原基。 這一階段又要根據空氣濕度的大小和菇房的保濕條件,適當保持空氣濕度,在菇床、增壁、地面、空間處進行噴霧。
2、促進結菇 一般覆土調水后12天左右,菌絲在土層內已長足長好,即可促使菌絲結菇。具體措施:一是在早晨和夜間打開菇房的門窗,進行大通氣,白天半開啟避風窗。二是每天噴水2次,每次噴0.9千克/平方米左右,連續噴3天,切不可噴重水。通過菇房降溫、通氣和菇床噴水,經過兩天左右,菌絲便可扭結成原基,再經過2~3天,可發育小菇蕾。這一階段的管理一般需要5天左右。如遇特殊情況,即菇房溫度在19℃以上時,應待菇房溫度降至19℃以下,才可做促使菌絲扭結工作,否則,會使土層菌絲竄出土層,甚至徒長。
3、促進子實體膨大 菌絲扭結成原基并長至黃豆大小時,就可促進子實體膨大,管理原則是:給菇床大量噴水,保證菇房的空氣濕度(85%~90%)和菇房內空氣流相對恒定。噴水標準:菇床上第一批菇能產多少重量,就噴多少水。一般情況下,噴水量為5.4千克/平方米左右,分4次進行,每天噴2次,每次噴1.35千克/平方米左右。噴水以每天早晚較低溫度時進行為佳,噴水前和噴水后均應打開門窗大通氣30分種以上。通氣結束后,緊閉門窗,但必須打開房頂氣窗,菇房內的空氣以人感覺不悶為宜。這樣過2~3天,就可以開始采菇。采收前一天,不宜再噴水,以防影響下批菇的生長。
4、轉潮管理 一批菇采摘結束后,要及時清理床面上的斷根等雜物,如發現有菌絲露在土層表面,則需補一些土。床面如較干,可少量噴些水,同時增加菇房的通氣量,排除廢氣,加快轉潮。待子實體至黃豆大小時,開始噴水,噴水的原則是:看菇噴水,菇多多噴,菇少少噴;秋菇前期多噴,后期少噴。幼菇出土起潮時,要適當減少通氣,保持菇房濕度。一般要求每天在菇房空間、增壁、床面、地面等處噴霧1~2次。
5、采收 蘑菇要適時采收,才能保證品質和產量。當蘑菇菇蓋直徑在2.5~4厘米時就可采收。不宜讓子實體生長過大,否則會縮短產品從采收到開傘的時間,還會影響周圍下一批菇的形成和生長。采收時,如菇房溫度在16℃以上,子實體生長快,易薄皮開傘,要求早采收,采小些。秋菇前三批菇每批菇的采收時間為3~4天。 6.合理追肥 出三批秋菇以后,培養料中大量營養物質被蘑菇菌絲吸收利用,后幾批菇會出現出菇數減少、菇形變小、薄皮菇增多等現象。因此,要及時合理追肥,增加覆土層的養分,以供菌絲長利用。常用追肥有施用方法有以下幾種。 (1)葡萄糖液:以2%的口服葡萄糖或白糖、紅糖,用于秋菇第三批菇以后的出菇水之中,效果較明顯。但如氣溫高于16℃,則不可以噴用糖液,以免發生雜菌。 (2)尿素液:將尿素配制成0.1%~0.2%的溶液,在噴出菇水時用于床面。尿素液也應用于第三批菇以后,用得過早,會出現菌絲徒長現象。 (3)三十烷醇:又稱蜂花醇。以三十烷醇0.04%~0.016%的溶液,用于秋菇第三批菇以后的菌絲生長期,對菌絲生長、子實體發育具有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