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棗抗寒栽培技術

   日期:2016-02-29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56    
  遼寧省棗的栽培主要集中在朝陽、葫蘆島、錦州地區。近年來,棗的高價格特別是優新品種的高效益,驅使很多地區很多種植者相繼進行大面積引種栽植,但大多數因凍害導致失敗。新發展地區僅限于大連和營口,且品種僅是梨棗、金鈴圓棗等。其它地區仍是零星的庭院栽植,且多為老品種。要使遼寧省棗的生產更好發展,筆者認為應重視棗的抗寒栽培。 

    1抗寒品種的選擇 

    我國棗的主栽品種有近百個,不同品種對不同環境的適應能力不同,在品種的選擇上要避免盲目性。在注重商品性的前提下,首先應考慮品種產地與引入地的氣候差異,以及品種的適應范圍,然后對其進行小面積試栽。 

    1,1  注重商品性 

    品種應具有品質好、市場價格高的特點,在一定時期內(5~10年內)效益高于其它果樹如蘋果、梨等。例如梨棗個大,冬棗皮薄肉脆、甜味極濃,贊皇大棗口味酸甜、果個整齊。梨棗1998年價格30元/kg,2004年5元/kg,價格高于蘋果、梨的1~1.5倍。 

    1.2前提是適應性 

    在選擇品種時除考察品種的商品性外,還要考察品種的適應性,特別是品種的抗寒性。還要了解本地區是否已有該品種的栽植,表現如何。特別是考慮本地的氣候條件與原產地是否一致,無霜期是否夠,能否滿足不同物候期對溫、光、水等的需求。 

    1.3必須經過試栽 

    對選擇的品種,首先選擇有代表性地塊進行小規模試栽,調查其適應性和果品的經濟性,在試栽成功的基礎上再進行大面積推廣。 

    2  栽植 

    栽植技術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建園質量,影響樹體生長發育,進而影響樹體抗寒性能。栽植時從栽植時期、苗木質量、栽植方法入手,嚴格把關,確保緩苗快、成活率高、生長發育整齊健壯。 

    2.1  栽植時期 

    一般于萌芽前進行,不能過早。遼寧通常在4月下旬―5月上旬進行。 

    棗樹萌芽晚,春季氣溫達13-14℃時,芽才開始萌動。在萌芽前根系活動開始加強的條件下,樹體才能得到充足的養分和水分,滿足其生長發育的需要。過早栽植,根系活動能力差,會因為長時間干旱造成抽條、緩苗慢,甚至出現假死現象或死亡。 

    2.2  苗木質量 

    2.2.1  無凍害 

    選用苗木時,首先要檢查苗木是否有凍害。查看根頸部20cm以內的皮層是否有開裂,形成層是否有變黃、變褐或變黑的現象,若有則不能用來建園。一般受凍輕的苗木要原地不動,減少起苗對根系的傷害,讓其自然恢復,愈合受傷部位,待來年再利用。 

    2.2.2  成熟度高 

    選苗時選擇株高在80~120cm、飽滿芽帶在40-60cm高度的苗木。這類苗木營養積累多,抗寒能力強,定干后萌芽快,生長旺盛。過高苗木,大都停止生長較晚,貯藏營養水平低,抗寒能力較差,且飽滿芽位置高,定干高度以下多為癟芽,萌芽晚,成枝力差,樹體生長勢弱,常出現假死現象,當年不萌芽、不抽枝;生長發育過弱的苗,營養少,盡管能夠正常萌芽生長,但生長量小,枝條生長發育不充實,冬季易抽條。 

    2.2.3  無病蟲 

    嚴格搞好檢疫,禁止栽植帶病苗木,如根癌病、棗瘋病苗。不要從疫區引種,以防病原的擴大蔓延,造成樹體衰弱或死亡,危害全園乃至一個地區的棗生產。 

    2.2.4  末嚴重失水 

    棗樹根系在無保水措施的條件下極易失水。栽植失水嚴重的苗木緩苗慢,生長發育遲緩,枝條發育不充實。在貯藏和運輸苗木時要認真做好苗木的保濕工作,采取各種保濕措施,如溝內濕沙埋栽,濕鋸沫包裝運輸等。 

    2.3  栽植方法 

    2.3.1  挖栽植穴 

    根據不同品種、不同密度挖栽植穴。最適宜行株距為2mx3m。栽植穴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以寬、深各為50cm為宜。表土與底土分別放置,先將表土與有機肥混合回填到穴內,然后回填底土。 

    2.3.2  浸根與快栽 

    為保證苗木栽后緩苗快、成活率高,栽前應浸根12-24h。由于遼寧春季干旱,土壤墑情差,要快挖穴,快栽植,并將土踏實,使根系與土壤密切接觸,栽后立即灌足水,待水下滲后及時封嚴栽植穴。灌溉條件較好的地區可于栽后l周內再灌1次水,而后采用黑色地膜覆蓋栽植穴,起到保墑、提高地溫及抑制雜草生長作用。覆膜時,要使穴中心位置低于四周,以利于根系蓄納雨水及薄膜內表面凝結的水滴流向根系。 

    2.3.3定干 

    栽后及時定干,定干高度60cm左右。然后套上薄膜袋,防止水分蒸發、抽條及害蟲啃食幼芽。待有2或3片展開葉時撤去薄膜袋。 

    3  高接 

    對于抗寒性差的高檔良種,可采取高接換頭的方法提高其抗寒性。或利用當地野生酸棗樹或預先栽植的抗寒小棗品種,進行高位嫁接,改換良種。 

    4  積累營養 

    樹體的抗寒能力不僅取決于品種,也取決于樹體營養水平,樹體發育越不充實抗寒能力越低。要采取各種措施減少營養消耗,增加營養積累。 

    4.1  整形修剪 

    實踐證明,搞好整形修剪,能使樹體骨架牢固,枝條配備合理,風光條件得以改善,有利于樹體發育。樹形采用主干分層形,保留主枝9或10個,分3層,層間距80cm左右,樹高控制在2.5-3.0m以內。 

    遼寧省冬季寒冷、風大,為預防剪口抽干、樹體失水,應晚剪,一般于3月中下旬進行修剪。運用疏枝、短截、回縮的方法,調整枝類比例,改善通風透光條件。疏去交叉枝、重疊枝、過密枝,回縮多年生的細弱枝、冗長枝、下垂枝,短截棗頭延長枝,同時疏除剪口下第一個二次枝,刺激主芽萌發。 

    夏剪是棗樹管理的關鍵性措施,不但可以積累更多營養,而且可以控制樹勢,提高坐果率。 

    棗樹雖然萌芽晚,但萌芽后棗頭增粗增長生長加快,增長生長量大,一般可達70-80cm。熊岳地區增長生長于5月下旬-6月上旬為第一次生長高峰,6月下旬出現第二次生長高峰,7月下旬停止生長。棗頭生長量大,消耗營養多,生長季必須采取摘心的方法對棗頭適當控制。熊岳地區于5月中旬開始至7月上旬,棗頭長40-50cm時摘心,二次枝保留4-6個飽滿芽摘心。 

    在生長季,于枝條尚未木質化以前,及時疏除棗股上萌發的新棗頭,或棗頭基部的徒長枝及內膛萌發的新棗頭、背上直立枝。 

    6月中下旬,把生長直立枝和摘心后的棗頭拉成水平狀。4.2  施肥 

    實踐證明,生產100kg鮮棗需施氮1.5kg,磷1kg,鉀1.3kg9月中下旬溝施有機肥,成齡大樹施農家肥100-150kg,過磷酸鈣3-4kg。追肥分3次進行,萌芽期施氮肥,開花后施氮磷鉀復合肥,果實膨大期施過磷酸鈣和磷酸二氫鉀。 

    噴肥可結合病蟲害防治進行,前期以噴施0.3%-0.4%尿素為主,中后期噴施0.2%-0.3%磷酸二氫鉀為主。 

    4.3  灌水 

    遼寧省前期干旱少雨,應重視灌水,以保證土壤有足夠的水分,滿足棗樹生長的需要。一般于萌芽期、盛花期、落花后進行3次。生長后期嚴格控制灌水,遇澇要及時排水,防止樹體徒長。

    5  病蟲害防治 

    危害棗樹的害蟲主要有綠盲蝽、棗癭蚊、食心蟲;病害主要有棗縮果病、棗銹病、棗炭疽病。在生產中應當加強對危害葉片、影響樹體生長發育的綠盲蝽、棗癭蚊、棗銹病等的防治,保護葉片。 

    綠盲蝽:  綠盲蝽危害幼芽、嫩葉和花蕾。展葉后,葉片出現大大小小孔洞,尤以春季萌芽期危害最重。冬季清園,將枯枝落葉、雜草、修剪下來的枝條及時燒毀。萌芽前樹體噴5°Be石硫合劑殺死越冬卵,萌芽后噴布吡蟲啉1 500-2000倍液,嚴重發生時噴布高效氯氰菊酯1 000倍液或50%對硫磷1000倍液。 

    棗癭蚊:  棗癭蚊危害嫩芽和嫩葉,并刺吸葉肉組織,使受害葉片縱卷成筒狀,不能伸展,質硬、脆,最后變黑枯萎。春季越冬幼蟲化蛹,于羽化出土前地表撒施1.5%的對硫磷粉劑,并將藥耙人土壤。棗癭蚊發生期,噴50%對硫磷乳油或40%樂果乳油1 000倍液。 

    棗銹病:  棗銹病發生程度與溫濕度有關,7、8月份雨量大,發生嚴重并導致落葉。棗銹病要以防為主,于7月上中旬噴布石灰倍量式波爾多液,發病后噴布粉銹寧800-1 000倍液。 

    6越冬保護 

    生產中要根據不同品種、不同地區、不同栽植方式采取相應的防寒措施,加強越冬保護。 

    涂保護劑:  于11月上旬或當地氣溫低于10℃時,用涂白劑或防凍液或動物油涂刷枝于。 

    培土堆:  落葉后或11月上旬樹干基部培土堆,土堆高40cm,土堆寬50cm。 

    平茬埋土:  抗寒性較差的品種,或較寒冷地區(如遼陽、沈陽),在栽植密度較高他口株行距1mx1m)的基礎上,可以采取平茬埋土的方法。于11月上旬平茬,然后埋土,埋土厚度20~30cm,埋土后覆蓋地膜,翌年3月中下旬先撤去地膜,5-7d后撤去覆土。 

    設施保護:  寒冷地區在密植的條件下(株行距1mx1.5m或1m~lmx2m)于11月上旬剪留樹高60-80cm,建小拱棚。拱棚高1.0~1.2m,先覆蓋塑料薄膜,然后覆蓋草苫。翌年3月中旬開始先打開拱棚中間和兩端通風,3月下旬逐漸撤去拱棚。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