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泥鰍體表潰瘍癥的診治方案

   日期:2016-02-29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86    
  泥鰍屬鯉形目,鰍科,被譽為"水中人參",其味道鮮美,肉質細嫩,營養豐富,是我國外貿出口的重要水產品之一。泥鰍因適應性強、疾病少、成活率高,且繁殖力強、運輸方便、餌料易得,已成為重要的水產養殖品種。但如果管理不善,泥鰍仍然會發生各種疾病。今年5~6月,本中心就陸續診治了幾例泥鰍體表潰瘍癥。其癥狀基本相似,主要特征表現為下頷發紅,體表潰瘍。該病發病突然,死亡迅速,給養殖戶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損失。本文就其中一典型病例的臨床癥狀、病原學初步研究及治療方法作如下報告,希望能夠為生產上防治體表潰瘍癥提供一定幫助。  

  一、臨床癥狀  

  一養殖戶池塘養殖的泥鰍(長7~8厘米)突然發病,出現死亡,僅幾個小時就死了上百條。病魚仍然攝食,但食量減少。眼觀可見泥鰍體表粘液增多,發紅,有突起腫塊,局部鱗片脫落,部分肌肉腐爛,出現圓形潰瘍灶,下頷發紅,充出血明顯。解剖后沒有發現內臟的明顯病變。  

  二、病原學初步研究  

  無菌接種肌肉及各內臟器官于胰酪胨大豆肉湯(TSB)中,28℃,120轉/分振蕩培養24小時,各內臟均沒有細菌生長,只有肌肉有細菌生長。將分離得到的細菌接種健康泥鰍,出現與臨床上發病泥鰍相似的癥狀。結合發病情況和臨床癥狀,診斷為由細菌引起的體表潰瘍癥。  

  三、治療與愈后  

  因該養殖戶自發病以來曾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未能見效,故根據經驗及本病的具體情況,建議其用二氧化氯給池子消毒,同時在蛆蟲中混入氟哌酸3~5克/天(純品含量),或氟苯尼考1克/50千克泥鰍,輔以維生素C1克/千克投喂。每天3次,連用5~7天。密切觀察病鰍表現及采食情況。一周后回訪,該養殖戶養殖的泥鰍病情得以控制,死亡量大大減少,開始正常攝食,故建議繼續飼喂維生素以增強體質,鞏固療效。  

  四、小結  

  在細菌培養過程中,病鰍內臟各器官均無細菌生長,只從肌肉中分離到了細菌,說明肌肉是細菌感染的靶位。春季4~5月份,水溫15℃時即可發生體表潰瘍癥,5~6月份水溫20~30℃時,是發病高峰期。泥鰍、大口鯰、羅非魚、加州鱸和黃鱔等都易感染該病。  

  泥鰍發生體表潰瘍癥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幾點:①養殖泥鰍的水域一般較淺,且多為靜水,水質容易惡化,增加了細菌滋生的機會;②泥鰍鱗片極薄及細小,如遇到機械損傷,水體的細菌就可以從受傷處感染魚體;③在洗池、捕撈等外界情況干擾下,魚體的應激反應強烈,致病菌趁虛而入,從而造成體表潰瘍癥:④池塘建設不合理,周圍環境不適合泥鰍生長時也易發生該病;⑤養殖密度過大,造成泥鰍缺氧、體質減弱、細菌容易入侵等。針對這些方面的因素,養殖戶應采取相應的措施來加以預防。如:選擇避風向陽、引水方便、弱堿性底質、無農藥污染的地方建池;當水溫升高時,應適時換水,并增加水深;養殖密度太大時應考慮分池飼養,降低泥鰍密度,防止缺氧,一般情況下4~5厘米的鰍種放養密度為50~60尾/平方米,有流水條件的可適當增加;減少不必要的捕撈等機械活動,避免應激反應和引起魚體受傷。  

  泥鰍一旦發生了體表潰瘍癥,應立即用消毒藥清塘消毒,并根據具體情況投喂抗菌藥物。有條件者可進行藥敏實驗篩選出能抑制或殺滅細菌的藥物。目前對該癥有效的藥物主要有氟哌酸、氟苯尼考、慶大霉素等。但因泥鰍發病后攝食量減少,藥物很難達到抑菌濃度。因此,對于該病主要以預防為主,發病后應及早治療。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