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河蟹池塘養殖后期管理技術

   日期:2016-02-29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91    
  河蟹養殖入秋以后,隨著氣溫下降,河蟹活動量增加,攝食量也隨之提高,并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養殖的河蟹將完成最后的、增重最大的一次生殖蛻殼。為促進河蟹的蛻殼生長,提高河蟹規格、產量和品質,河蟹池塘養殖后期的科學管理尤為重要。  

  一、打撈和清除部分池塘水草  

  溫度下降后,河蟹攝食水草根莖的量變大,要及時打撈被河蟹攝食后漂浮的水草。種植苦草為主且生長過長已覆蓋水面的蟹池,要8m~10m定距離、東西方向清理出2m左右的蟹溝,增加池塘水面與風力的接觸面積,利用風力的作用促使池塘內水體的流動,使蟹池底層有機物分解的有害氣體及時逸出,促進池塘上下層水體的對流,改善下層水體的溶解氧條件。種植伊樂藻為主的蟹池,伊樂藻受生命周期影響和夏季高溫抑制處于休眠期狀態,在新的植株生長前,有機物的附著容易滋生青苔,在清理出蟹溝的同時要重點將生長青苔較多的伊樂藻及時撈出,防止沉底腐爛而影響水質。對于病死的河蟹要及時予以打撈清除,定點掩埋,并做好消毒處理。  

  二、勤換水  

  池塘經過6個多月的養殖,底部有機物沉積,水草生長覆蓋和季節變換帶來的光照時間減少,這一時期也是養殖水體水質變化最快的。水質過肥、老化都會嚴重影響河蟹攝食和生長。定期加注新水,改善水質條件,有利于防止水質惡化。位于水源清新、取水方便的養殖池塘,采取早上排水、上午進水的方法,應每隔3天~5天換水1次。外源水系不理想的養殖池塘,應采取少量多次進水的方法,結合使用枯草芽孢桿菌、噬菌、蛭弧菌等微生物制劑,改善池塘水環境的微循環,調節好水質。  

  三、投喂精飼料  

  養殖河蟹在最后一次蛻殼前和蛻殼后的階段應多投喂以動物性餌料和小雜魚為主的精飼料,要保證飼料的新鮮,小魚的投喂量掌握在河蟹體重的6%~8%,并增加植物性餌料1%~1.5%進行投喂。對海水小雜魚和外購的淡水魚要沖洗消毒后進行投喂,禁止投喂腐敗變質的動物性餌料。小麥、黃豆、玉米、蠶豆等植物性餌料,要煮熟后投喂,以提高河蟹的適口性。投喂顆粒飼料,其粒徑和長度應盡可能大一些,過細的顆粒飼料撒落在水草中,容易造成浪費,因此投喂時飼料應盡可能定點投放在清理出水草的蟹溝內,便于掌握河蟹的攝食情況,及時調整投喂量。  

  加強河蟹養殖池塘的后期管理,保持養殖池塘水質的清、新、活、爽和飼料的新鮮適口,不但能減少養殖后期河蟹疾病的發生,而且能養殖出高產、優質的河蟹。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