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河蟹顫抖病控制方法介紹

   日期:2016-02-25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42    
    近年來,各地連續發生河蟹顫抖病,病蟹的癥狀為:停止攝食,靜伏于池塘的水邊或岸上,步足發抖,一旦發病,一般先死大蟹,后死小蟹,常引起河蟹的規模死亡。 

    一、發病特點 

    池塘清整不同,發病程度不同。既不清整、又不消毒、淤泥較厚的池塘發病較重。 

    苗種來源不同,發病程度不同。購買本地蟹苗養殖的河蟹發病輕,從外地尤其是病害高發地區購進的蟹苗發病較重。 

    水質不同,發病程度不同。水質肥而活的池塘發病輕,而水質老化、惡化的池塘發病較重,尤其是亞硝酸鹽高的水體病況更重。 

    該病有蔓延的趨勢。起初是每年8月份部分養殖地區發病,主要危害二齡大規格河蟹,現在4~10月份各地都有病害發生,危害各種規格的河蟹。 

    二、防治對策 

    徹底清塘。養蟹池要徹底清整和消毒,清除池底淤泥,盡量采用生物及化學、物理聯合法徹底清塘,其方法是首先采用二溴海因消毒劑消毒池塘;間隔2天后將強克101稀釋1000倍后,用噴霧器均勻噴灑池埂及池壁;再間隔3天后,全池潑灑芽孢桿菌發酵雞糞5~10kg及光合細菌5kg與沸石粉20kg合劑即可,間隔2天后,全池潑灑1次養水神液,這樣既殺滅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又可促進池底有機物氧化分解,改善池塘底質環境。 

    加強苗種管理。堅決杜絕向發病地區購買扣蟹養殖。河蟹人工育苗單位也不要向發病地區購買親蟹繁育蟹苗。 

    注重水質管理。夏秋高溫季節要加深池塘水位,保持水深1~1.5m。養蟹池要多換新水,防止水質惡化造成疾病發生,同時每7天左右全池潑灑1次益水寶(芽孢桿菌),其用量為每畝水體(1m深)使用300~400g,每10~15天仝池潑灑綠水之源(EM菌)1次,其用量為每畝水體(1m深)使用800~1000mL,注意在使用活菌的同時,必須避開消毒劑的應用。 

    養殖中后期注意底質管理。隨著養殖周期的增加,大量的殘餌及排泄物遺留在池底,因此底質狀況也迅速惡化,絕大部分池塘底層缺氧也就造成了亞硝酸鹽的上升,這是造成河蟹傳染性疾病發生的重大誘因,因此切實改良底環境,降低亞硝酸鹽的含量,應作為一個主要的措施。目前我們采用的方法是日常預防采用超級底凈潑灑底部,其用量為每畝水體(1m深)使用300~500g,或同時潑灑活性黑土,其用量為每畝水體(1m深)使用750g,若污染嚴重,則可全池潑灑硝化寶(純化硝化細菌),其用量為每畝水體(1m深)使用750g即可,通常應用硝化寶3~5天后,亞硝酸鹽就可以得到明顯的控制。 

    加強投喂管理,不投變質餌料。投喂海魚要必須采用液體二氧化氯浸泡消毒處理。養蟹池內還要栽種水草,面積占整個池塘的25%左右,每月投喂應在飼料內添加免疫多糖及生物酶2次,每次連續投喂7天為一個周期,免疫多糖及生物酶的添力口量均為2‰。 

    病害流行季節的加強預防。每年的4~10月份,定期(每7~10天)用二溴海因0.1~0.2ppm或0.3ppm強克202進行水體消毒,并投喂蝦蟹康5‰或中魚尼考1‰。等藥物,一旦發生河蟹顫抖病,要正確診斷,及時治療,可首先全池潑灑強克101(季胺鹽活性碘)2次,其用量為0.2ppm,不要超量,間隔3~4天后,可全池潑灑益水寶(芽孢桿菌),其用量為每畝水體(1m深)使用500g,同時可用中魚尼考(每千克飼料中加1.5~2.0g)或板蘭根、甘草、金櫻子(每kg飼料中加25g)內服5~7天即可。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