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梭子蟹人工育苗病害特點與防治措施

   日期:2016-02-25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20    
    近年來,隨著梭子蟹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其苗種生產前景廣闊。在人們不斷追求育苗產量的同時,育苗過程中疾病發生的種類越來越多,危害越來越大,嚴重影響了梭子蟹苗種的質量和生產廠家的經濟效益?,F將近年來在梭子蟹人工育苗過程中發生病害的特點及防治措施總結如下: 

    一、病害發生的現狀與種類 

    梭子蟹人工育苗過程中,從親蟹培育到二期幼蟹出池,各個時期均有病害發生,嚴重時親蟹或幼蟹死亡率高達80%以上,危害較嚴重的病害為細菌性疾病和寄生蟲病。 

    1.弧菌病 病原體為鰻弧菌、副溶血弧菌及溶藻弧菌,在梭子蟹蚤狀幼體各個時期均有發生,尤其在各期變態時更為嚴重,發病嚴重時在4小時~6小時內死亡率高達80%以上。具體癥狀表現為梭子蟹對飼料的捕捉能力下降甚至消失,趨光性減弱,幼體活動不正常,嚴重時胸部及附肢發紅。肉眼可以觀察到其體色渾濁,腸道發黑;鏡檢則腸道發黑無食物,眼球部溶出組織液,高倍鏡壓片檢查可以看到有弧狀黑點,即弧菌。 

    2.絲狀細菌病 病原作為毛霉亮發菌,它的菌體為頭發絲狀,不分枝,基部略粗,頂端稍細,長度一般幾微米到1mm以上,菌絲一般透明無色,主要附著在抱卵蟹的受精卵表面及蚤狀幼體的鰓、附肢、體表。當受精卵的表面有絲狀菌附著時,受精卵一般停止胚胎發育而死亡;當蚤狀幼體的鰓及體表有絲狀菌附著時,危害極大,菌絲之間往往還附著許多原生動物、單細胞藻類、有機碎屑及其他污物,并伴有大量的纖毛蟲寄生,使幼體游泳能力明顯減弱而處于水體的下層或水底,攝食量降低,最后沉入池底死亡;當幼體鰓上有絲狀菌附著時,大量的黏附物阻礙了水在鰓絲間的流通,使其呼吸困難窒息而死。 

    3.發光病 病原體為熒光假單胞菌和亮弧菌等發光細菌,主要危害梭子蟹蚤狀幼體的各個時期,幼體感染此病后會陸續死亡,嚴重日死亡率在1天~2天內可高達80%以上。具體癥狀表現為幼體活力明顯下降,下沉到水體的中下層,攝食量降低,體色白濁或全黑,不透明,趨光性差;夜間關閉燈光可發現隨著充氣形成的水流,池中出現四處游動的熒光,并上下起伏,重癥時池中熒光閃爍,育苗池表層只有少數活的幼體;死后的幼體隨水流漂動,糜爛的幼體仍可發光1天~2天。 

    4.寄生蟲病 主要是纖毛蟲類,病原體為聚縮蟲、鐘形蟲、單縮蟲、累枝蟲等,主要寄生在抱卵蟹的受精卵表面及各個時期幼體的鰓、體表等各個部位。少量寄生時可伴隨著幼體的蛻皮而除去,大量寄生時使鰓變黑,鰓組織變形壞死,有的覆蓋在鰓組織的表面而影響其呼吸和分泌?;疾∮左w游動緩慢,攝食力降低,生長發育停止,不能蛻殼,并伴有沾臟,造成幼體下沉而大批死亡。 

    5.鏈壺菌病 發病率不高但危害較重,是由鏈壺菌與鏈壺菌狀的真菌寄生引起,主要寄生在抱卵蟹的受精卵表面及蚤狀幼體的體節處,一旦發病則菌絲快速生長,感染率高,菌絲纏繞在幼體機體上,使幼體活力下降,不能攝食,嚴重時在1天~3天內死亡率高達100%。 

    6.營養不良癥 由飼料投喂搭配不合理所至,主要表現為體質瘦弱,比正常個體小,體色發黑,在變態時造成蛻殼不遂而死亡。 

    二、病害的流行與危害 

    梭子蟹人工育苗遍布我國黃海、渤海及東海沿岸各省市,在育苗場比較集中的地區發病率較高,并且病害種類多,危害嚴重,而育苗場相對分散的地區則病害較少。因為多數病原體的生長都與水溫呈正相關系,所以病害的發生一般是由南向北流行。 

    三、病害預防措施 

    對于梭子蟹人工育苗的病害應該做到以防為主,搞好預防措施是提高育苗產量及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之一。 

    1.加強育苗用水的管理 水是育苗最重要的環境條件,水環境的好壞決定著幼體能否健康生長和順利變態,因此育苗用水的理化性質必須符合幼體生長的要求,無污染,不帶病原體,一般以在冬末或初春沉淀池蓄水為最佳。隨著溫度的上升,應定期在蓄水池中潑灑生石灰、漂白粉等,以防水質老化,并改善水環境。 

    2.控制和消滅病原體 病原體的滋生與水環境有著直接關系,因此蓄水前沉淀池必須徹底清塘,一般采用生石灰、漂白粉、茶籽餅較好,具體用量為生石灰干塘清塘每公頃750kg~1125kg,漂白粉每公頃45kg~75kg,茶籽餅每公頃3091kg~450kg。 

    親體消毒應從預防為主的角度出發,切斷疾病傳播途徑,避免將病原體帶入育苗池,必須對親蟹進行消毒處理,具體方法為用聚維酮碘10mg/L~15mg/L藥浴30分鐘。投喂的代用餌料生物不帶病原體,~般不用消毒。鮮活的輪蟲、鹵蟲必須消毒處理,~般采用20mg/L~25mg/L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20分鐘~30分鐘,洗凈后投喂。所用工具如燒杯、換水網箱、水桶等都應用20mg/L~25mg/L高錳酸鉀或80mg/L~100mg/L漂白粉溶液浸泡30分鐘以上,方可使用。 

    可以采用微生物制劑如光合細菌、海洋酵母等調節育苗水環境,人為改善育苗池中的生物群落,使之有利于水體凈化,增強梭子蟹幼體的抗病能力,抑制病原生物的繁殖。 

    四、病害防治方法 

    1.弧菌病的治療方法 聚維酮碘10mg/L~15mg/L全池潑灑,1小時后換水,每天1次,連用3天。 

    2.絲狀菌的治療方法 高錳酸鉀0.5mg/L~0.7mg/L全池潑灑,6小時后大量換水,連用2天。 

    3.發光病的治療方法 在飼料中添加0.05%土霉素進行投喂,連用3天~5天。 

    4.纖毛蟲病的治療方法 每立方米水體用福爾馬林10mL~20mL、高錳酸鉀2g~4g全池潑灑。 

    5.鏈壺菌的治療方法 用亞甲基藍0.1mg/L~0.5mg/L全池潑灑,連用3次。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