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眼的加工制品有龍眼干、龍眼肉(桂圓)、龍眼膏、龍眼醬、龍眼糖水罐頭等,但比較常用的主要是龍眼干和龍眼肉。
龍眼干的制作方法工藝流程:原料選擇---剪粒---分級---浸水---沙搖擦皮---初焙---再焙 ---三焙---剪蒂---掛黃---復焙---再分級---包裝。
①原料選擇:制龍眼干要求選用果形大、肉厚、含糖量高的品種。如烏龍嶺、東壁、石硤、八月鮮等。制龍眼干的果實以充分成熟為宜,這樣制干后品質才好。
②剪粒:龍眼干制以單粒果為好。果實采收后,用小剪刀從果穗上逐粒下果粒,果梗留1.5毫米左右,除去爛果,裂殼果和發育不良的小果,用竹篩式分級機,按果大小分為4至6級。
③浸水。剪粒后的果實裝人竹籃,浸在清水中5一10分鐘,并洗去果皮上的灰塵和雜物。
④沙搖搖皮:把果皮已浸軟的龍眼倒人特制的搖籠中,每次35千克,撒人250克千細沙,搖6-8分鐘(約40O―60O次),待果皮轉棕色取出洗凈后干燥即可。
⑤烘焙:龍眼烘焙分為初焙和再焙。爐灶用磚砌成,長2.1米,寬2.2米,灶前高0.8 米,后高l.l米,灶門寬、高各0.5米,灶面用木條或竹竿設架,鋪上竹簾成烘果棚面。初培:把經沙搖擦皮的龍眼,倒在焙灶上整平。每個焙灶1次可 300-400千克龍眼。燃料用無煙木炭或無煙煤。初培溫度控制在65- 7O℃,8小時后翻果1次,隔5小時再翻 1次。經1-2次翻焙,晝夜初焙,待果實六成干時可起焙,散熱后存放。再焙:經初焙的龍眼放置3―4天后,把果實按大小分2級,分別烘焙。一般溫度控制在60℃,烘焙6小時。每隔2小時翻動1次,烘至果蒂用手指輕推即可脫落,果肉呈細密皺紋,深褐色,干燥,用牙咬種子極易裂開,斷面呈草木灰色時龍眼干即可制成。
⑥剪蒂:烘焙干后,用小剪刀將龍眼干的果梗剪平,之后即可包裝。
⑦掛黃:將12―14千克龍眼干放人搖籠,用少許清水淋濕,加人400克掛黃藥劑(70%姜黃粉十 30%白土),搖動至果皮均勻著色,再把龍眼于放置焙灶上,在40―50℃溫度下烘焙1―2小時即可。這樣做可以提高產品的商品性。
龍眼干的制作方法工藝流程:原料選擇---剪粒---分級---浸水---沙搖擦皮---初焙---再焙 ---三焙---剪蒂---掛黃---復焙---再分級---包裝。
①原料選擇:制龍眼干要求選用果形大、肉厚、含糖量高的品種。如烏龍嶺、東壁、石硤、八月鮮等。制龍眼干的果實以充分成熟為宜,這樣制干后品質才好。
②剪粒:龍眼干制以單粒果為好。果實采收后,用小剪刀從果穗上逐粒下果粒,果梗留1.5毫米左右,除去爛果,裂殼果和發育不良的小果,用竹篩式分級機,按果大小分為4至6級。
③浸水。剪粒后的果實裝人竹籃,浸在清水中5一10分鐘,并洗去果皮上的灰塵和雜物。
④沙搖搖皮:把果皮已浸軟的龍眼倒人特制的搖籠中,每次35千克,撒人250克千細沙,搖6-8分鐘(約40O―60O次),待果皮轉棕色取出洗凈后干燥即可。
⑤烘焙:龍眼烘焙分為初焙和再焙。爐灶用磚砌成,長2.1米,寬2.2米,灶前高0.8 米,后高l.l米,灶門寬、高各0.5米,灶面用木條或竹竿設架,鋪上竹簾成烘果棚面。初培:把經沙搖擦皮的龍眼,倒在焙灶上整平。每個焙灶1次可 300-400千克龍眼。燃料用無煙木炭或無煙煤。初培溫度控制在65- 7O℃,8小時后翻果1次,隔5小時再翻 1次。經1-2次翻焙,晝夜初焙,待果實六成干時可起焙,散熱后存放。再焙:經初焙的龍眼放置3―4天后,把果實按大小分2級,分別烘焙。一般溫度控制在60℃,烘焙6小時。每隔2小時翻動1次,烘至果蒂用手指輕推即可脫落,果肉呈細密皺紋,深褐色,干燥,用牙咬種子極易裂開,斷面呈草木灰色時龍眼干即可制成。
⑥剪蒂:烘焙干后,用小剪刀將龍眼干的果梗剪平,之后即可包裝。
⑦掛黃:將12―14千克龍眼干放人搖籠,用少許清水淋濕,加人400克掛黃藥劑(70%姜黃粉十 30%白土),搖動至果皮均勻著色,再把龍眼于放置焙灶上,在40―50℃溫度下烘焙1―2小時即可。這樣做可以提高產品的商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