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水稻稻曲病的綜合防治

   日期:2016-01-22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19    
   稻曲病多稱為“烏米”,又稱青粉病、綠黑穗病、谷花病,多發生在收成好的年份,故又名豐收果,在我國各大稻區均有發生。因病原菌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發生為害不斷擴大,危害程度越來越重。并有逐年加重的趨勢。此病雖然對產量影響不大,一般可減產5~10%左右。但是該病的病源菌含有色毒素,降低了稻米品質。 

    一、癥狀 

    稻曲病在開花后至乳熟期發生,主要在水稻抽穗揚花期感病,為害穗上部分谷粒,少則每穗1~2粒,多則每穗10多粒。病菌孢子多在破口期進入,在穎殼內生長,初時受侵害谷粒穎殼稍張開,露出黃綠色的小型塊狀突起,后逐漸膨大,將穎殼包裹起來,形成比正常谷粒大3~4倍的菌塊。菌塊近球形,顏色逐漸變為黃綠或墨綠色,墨綠色菌塊表面光滑,最后龜裂,散出墨綠色粉末(孢子)。 

    二、病原及侵染特點 

    稻曲病是由真菌中的擔子菌亞門,類綠核菌侵染后而導致發病。病菌由落入土中的菌核和附著在種子表面上的厚垣孢子越冬,菌核于翌年的7~8月份發育產生子囊殼,殼內產生大量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并隨氣流傳播散落,在水稻破口期侵害花器和幼嫩器官,導致谷粒發生病害。稻曲病的發生與氣候、施肥水平和品種抗性有密切關系。病菌在24~32℃及高濕的環境下萌發傳播。尤其在水稻抽穗揚花期遇多雨、低溫。特別是在連續陰雨的天氣下發病重。淹水、串灌、漫灌是導致稻曲病流行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偏施氮肥過晚過多也利于發病。栽培晚熟品種或插秧過遲能增加感病機會。 

    三、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水稻不同品種間抗性差異明顯,選用抗病良種并選用無病區域的稻種栽培,是防治稻曲病的有效技術措施。發現田間有病株應及早撥除并深埋。發病的稻田在水稻收割后應進行深翻,以便將菌核埋入土中。科學合理施肥,氮、磷、鉀肥應配合使用,不要偏施氮肥。 

    2.種子消毒:種子進行消毒處理是消滅種子帶菌,防止初侵染源的有效措施??刹捎?0%抗菌402,2000倍液浸種48小時,撈出后催芽、播種;或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種48小時,浸后撈出催芽、播種;或用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種24小時后撈出催芽、播種。 

    四、田間藥劑防治 

    田間施藥防治應在水稻孕穗后期,破口期及齊穗期施藥,最遲不能遲于齊穗期,最佳時期應選在孕穗后期,即水稻破口前5天左右。 

    1.在水稻孕穗后期和破口期,每畝用5%井崗霉素水劑100~150毫升加水50公斤各噴霧1次。 

    2.每畝用5%多菌酮可濕性粉劑150克;或每畝用18%多菌酮乳粉500克加水60公斤,在水稻孕穗期噴霧。該藥是目前藥劑中防治效果最好的。 

    3.每畝用50%DT殺菌劑100~150克,加水50~75公斤,在水稻孕穗中期和末期各噴施1次。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