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網圍生態養殖大規格河蟹試驗

   日期:2016-01-11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07    
   我站于2002年3月至2004年11月在橫涇鎮新聯村東太湖水域開展了網圍生態養殖大規格河蟹試驗,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現將2004年度試驗情況總結如下。 

    一、材料與方法 

    1.網圍區的選擇 

    網圍區水質清新無污染,常年水位1.2~1.8米,具有一定的微流水,湖底平坦,底質較硬,底部淤泥10厘米左右,pH值7.8~8.3,鈣離子濃度12.53毫克/升以上,溶解氧4.5毫克/升以上。網圍區水草叢生,底棲生物資源極為豐富,水域環境非常適宜河蟹的生長。 

    2.網圍結構及設置 

    試驗用網圍一只,面積90畝。網圍結構由聚乙烯網片、綱繩、竹樁、石籠和地籠網構成,單層結構。網圍總高度2.7~3.8米,高出水面1.5~2.0米;網目為2.4厘米,縮結系數0.65;網片下綱接石籠,沉入湖底20厘米以上,網片上綱緊緊縛扎于每個竹樁上端;竹樁用直徑8厘米左右的毛竹,豎立固定墻網,高出正常水位1.5米以上,間距2~3米;網圍上端內側設一道40~50厘米寬的飛檐網與墻網成45度角左右;網圍四周放置地籠網。 

    3.輪牧式養殖 

    為了保護東太湖的生態環境,在網圍養殖區采用輪牧式養殖方式,即養殖區每年1/2的水面用于網圍養蟹,1/2的水面休養,相互交替輪作。網圍輪休區進行優質水草苦草、輪葉黑藻、伊樂藻等的人工栽培、人工移植和自然恢復,同時進行螺蜆等底棲生物的移植,加速資源的恢復和再生,恢復湖泊水體生態環境。 

    4.清除敵害魚類 

    對網圍養蟹危害較大的魚類有黑魚、鯉魚、草魚等,這些魚類不但與河蟹搶食底棲動物和優質水草,有的還會吞食蟹種和軟殼蟹。因此在蟹種放養前進行一次徹底的清除,方法是用幾臺功率較大的電捕魚器并排前行,來回幾次清除網圍內的敵害魚類。 

    5.改良水草種類和控制水草生長 

    網圍內水草密度應保持在90%以上,水草不足時應移植伊樂藻、輪葉黑藻、馬來眼子菜等河蟹喜食且又不污染水質的水草。另外,根據網圍內水草的生長情況,不定期地割掉水草老化的上部,以便使其及時長出嫩草,供河蟹食用。 

    6.投放足量螺螄 

    網圍內清除敵害生物后開始投放螺螄,螺螄投放的最佳時間是清明前,螺螄的投放量為250~300千克/畝,讓其自然繁殖。當網圍內的螺螄資源不足時,要及時增補,確保網圍內保持足夠的螺螄資源。 

    7.挑選優質蟹種 

    放養選育的長江水系中華絨螯蟹優質蟹種,確保蟹種的質量。投放的蟹種規格要大,畝放規格為50~60只/千克的本地自行培育的蟹種300只,每只蟹種都經挑選,剔除性早熟的蟹種。蟹種的放養時間為2~3月份,同一網圍內的蟹種要一次放足。 

    8.蟹種的暫養管理 

    為提高蟹種的成活率和保護好網圍內的水草資源,在網圍內圍一個小網圍,面積為網圍的1/5左右,先將蟹種暫養在小網圍內。當水溫達到15℃以上時,逐漸加大投喂量,餌料以野雜魚為主,日投喂量為網圍內蟹種總重量的7%~10%。在蟹種第一次蛻殼前拆除小網圍。 

    9.科學投飼 

    全年投飼量的安排是上半年度投喂總量的25%~30%,下半年投喂總量的70%~75%。日投飼量為網圍內蟹體總重量的5%~8%,并根據天氣、水溫、水質以及河蟹的攝食生長情況,及時進行調整。每天投喂兩次,上午7~8點投全天投量的2/5,傍晚投3/5。投飼品種為野雜魚類、螺螄、玉米和水草等。 

    10.日常管理 

    蟹種放養后每天堅持早中晚巡蕩三次,觀察水質情況和河蟹的攝食活動生長情況,檢查網圍設施,發現問題要及時采取措施。特別是汛期和臺風季節,要加固網圍設施,嚴防逃蟹。 

    11.適時起捕 

    河蟹較適宜的捕撈時間宜掌握在9月底至11月中上旬。 

    二、試驗結果 

    1.收獲情況 

    2004年9月底至11月中旬,共獲商品蟹4171.5千克,平均畝產46.35千克,平均規格194.5克/只,回捕率79.3%。其中:雄蟹平均規格210克/只、雌蟹平均規格180克/只。整個養殖期間,共投喂商品飼料10532千克,餌料系數2.83。 

    2.經濟效益 

    由于網圍生態養殖的商品蟹規格大、品質上乘,商品蟹的平均售價高達127元/千克,總收入531390元。支出為網圍設施費36000元,蟹種費32400元,飼料費42820元,水草種植費36500元,螺螄費45000元,水面費72000元,人工費36000元,共計支出300720元。純收入230670元,每畝純收入2563元,投入產出比為1∶1.77。 

    三、小結與討論 

    1.試驗結果表明,網圍生態養殖大規格河蟹具有規格大、品質佳、效益好、回捕率高等優點,網圍生態養殖大規格河蟹是切實可行的,對傳統網圍養蟹技術進行了集成優化與創新,可滿足國內外市場對優質大規格河蟹日益增長的需求,大幅提高網圍養殖的經濟效益,促進湖泊漁業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具有極大的推廣價值。 

    2.本試驗加強了對水草的合理種植和管理、活螺螄的合理投放和增殖等措施,促進了網圍內生態環境的改善,實施生態養殖,為河蟹健康生長創造了良好環境,整個養殖期間未使用任何藥物,生產的河蟹全為無公害綠色食品,因此網圍生態養殖大規格河蟹可全面提高河蟹的質量安全水平,增強河蟹的市場競爭力。 

    3.本試驗網圍養蟹的放養密度為300只/畝,平均起捕規格194.5克/只,平均回捕率79.3%。而周圍網圍養蟹的放養密度為450只/畝,平均起捕規格166.7克/只,平均回捕率54.6%。網圍生態養蟹的密度低而規格、回捕率、單位面積的效益明顯優于一般網圍養蟹。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網圍生態養蟹造就了適宜河蟹生長的生態環境,加之放養的是經選育的大規格優質蟹種,放養密度稀,生活空間大,投餌科學合理,有利于河蟹生長,同時減少了河蟹因密度高、活動空間小而自相殘殺的機會,因而回捕率高。 

    4.采用輪牧式養殖,根據生態學原理,使網圍輪休區的生物多樣性得以及時恢復和重建,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從而使東太湖網圍養殖對湖泊水體富營養化的總體影響明顯降低,養殖污染實現負增長,全面改善湖泊生態環境。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