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狂犬病又稱阿氏病,是多種動物共患的急性病毒性傳染病。本病的特點是侵害中樞神經系統和引起皮膚瘙癢。
病原:偽狂犬病屬于皰疹病毒科含雙股DHA,病毒粒子的直徑100-150納米。該病毒在50%甘油中,在0攝氏度環境中,可保存數年,在肺水腫滲出液中的病毒于冰箱可存活近800天。在0。5%鹽酸、硫酸和苛性鈉溶液中3分鐘可被殺死,石炭酸溶液中2分鐘內可被殺死;2%福爾馬林溶液中,20分鐘被殺死;加熱60攝氏度時30分鐘、70攝氏度時20-30分鐘、80攝氏度時10分鐘可被殺死;100攝氏度瞬間能殺死病毒。
流行病學:在自然條件下,除牛、羊、貓、豬及嚙齒類動物外,毛皮動物水貂、狐和北極狐等均易感。特別是喂豬下水及雜肉類飼料時易感本病;另外,雞、鴨、鵝及人均可感染本病。病獸和帶毒的下雜肉類飼料,是毛皮獸的主要傳染來源。豬是本病毒的主要宿主,其本身癥狀不明顯,多呈隱性經過生前不易診斷,豬自然帶毒六個月以上。
病毒侵入機體的主要途徑是消化道。當毛皮獸口腔粘膜有外傷時,更易感染本病。皮膚有外傷也可能感染。
在毛皮獸中,發生本病無季節性,但以夏秋季居多,常呈暴發流行,初期死亡率高,當排除污染飼料以后,病勢很快停止。
癥狀:病毒通過消化道侵入機體后,經血液循環到各器官和組織中。首先侵害肺臟,聚集繁殖。病毒侵入25-28小時,便出現毒血癥。由于肺部受到侵害引起組織缺氧,使組織內氧化過程降低。體溫下降至36-37攝氏度,以臟高度擴張。由于血液中二氧化碳飽和,引起血液凝固性降你。供氧不足,導致大腦皮層神經細胞損傷,特別小神經細胞更為嚴重。由于血神經癥狀,皮膚高度敏感,瘙癢。神經癥狀最明顯時,說明神經系統中含毒素最高難度,而當血液中含毒素量下降時,癥狀甚至可完全消失。
銀黑狐、北極狐發病潛伏期為六至十二天,主要癥狀是拒食一至二次,或食不厭精欲正常但癥狀發展很快,常發生流涎和哎吐。病狐精神沉郁,拱腰,在籠內轉圈圈,行動緩慢,呼吸加快,體溫稍增高,瞳孔縮小,患偽狂犬病的狐主要特征為眼裂和瞳孔高度收縮。由于嚴重痛癢,常用肢搔抓頸部、唇、頰部的皮膚。病狐呻吟,翻轉打滾,往往先跳起,又重新倒下,不僅抓傷皮膚,而且也損傷皮下組織和肌肉,局部出現出血性水腫。興奮性顯著增高的病狐,常咬籠子和食具等。由于中樞神經操作嚴重和腦脊髓炎癥,常引起肢體麻痹或不完全麻痹。有些病例出現呼吸困難時,呈腹式呼吸,節拍急促,每分鐘150次。有些病例呈犬坐姿勢,前肢叉開,頸伸展,咳嗽和呻吟。后期由鼻孔和嘴流出血樣泡沫,這種病倒很少出現搔癢傷,病程2-3至24小時。
診斷:根據流行病學、特征性臨床癥狀痛癢及病理學變化特點,進行綜合分析,可以做出初步診斷,為了進一步確認,可進行血清學和生物學試驗。
可無菌采取剛死于本病的動物脾、肝、及等臟器,制成1:5組織懸浮稀釋液。為了防止污染,每毫升乳劑加入500-1000單位的青、鏈霉素。離心后取上清液1-2毫升,給試驗狀,有的兔將接種部位咬破,甚至露出骨頭,最后死亡。
防治:目前尚無特效療法。發現本病后,應立即停喂被偽狂犬病污染的肉類飼料,同時用抗生素控制繼發感染。
為預防本病發生,對飼料要嚴格檢查,特別是喂豬內臟和肉類時更要注意,應煮熟或無害處理后再喂。
病原:偽狂犬病屬于皰疹病毒科含雙股DHA,病毒粒子的直徑100-150納米。該病毒在50%甘油中,在0攝氏度環境中,可保存數年,在肺水腫滲出液中的病毒于冰箱可存活近800天。在0。5%鹽酸、硫酸和苛性鈉溶液中3分鐘可被殺死,石炭酸溶液中2分鐘內可被殺死;2%福爾馬林溶液中,20分鐘被殺死;加熱60攝氏度時30分鐘、70攝氏度時20-30分鐘、80攝氏度時10分鐘可被殺死;100攝氏度瞬間能殺死病毒。
流行病學:在自然條件下,除牛、羊、貓、豬及嚙齒類動物外,毛皮動物水貂、狐和北極狐等均易感。特別是喂豬下水及雜肉類飼料時易感本病;另外,雞、鴨、鵝及人均可感染本病。病獸和帶毒的下雜肉類飼料,是毛皮獸的主要傳染來源。豬是本病毒的主要宿主,其本身癥狀不明顯,多呈隱性經過生前不易診斷,豬自然帶毒六個月以上。
病毒侵入機體的主要途徑是消化道。當毛皮獸口腔粘膜有外傷時,更易感染本病。皮膚有外傷也可能感染。
在毛皮獸中,發生本病無季節性,但以夏秋季居多,常呈暴發流行,初期死亡率高,當排除污染飼料以后,病勢很快停止。
癥狀:病毒通過消化道侵入機體后,經血液循環到各器官和組織中。首先侵害肺臟,聚集繁殖。病毒侵入25-28小時,便出現毒血癥。由于肺部受到侵害引起組織缺氧,使組織內氧化過程降低。體溫下降至36-37攝氏度,以臟高度擴張。由于血液中二氧化碳飽和,引起血液凝固性降你。供氧不足,導致大腦皮層神經細胞損傷,特別小神經細胞更為嚴重。由于血神經癥狀,皮膚高度敏感,瘙癢。神經癥狀最明顯時,說明神經系統中含毒素最高難度,而當血液中含毒素量下降時,癥狀甚至可完全消失。
銀黑狐、北極狐發病潛伏期為六至十二天,主要癥狀是拒食一至二次,或食不厭精欲正常但癥狀發展很快,常發生流涎和哎吐。病狐精神沉郁,拱腰,在籠內轉圈圈,行動緩慢,呼吸加快,體溫稍增高,瞳孔縮小,患偽狂犬病的狐主要特征為眼裂和瞳孔高度收縮。由于嚴重痛癢,常用肢搔抓頸部、唇、頰部的皮膚。病狐呻吟,翻轉打滾,往往先跳起,又重新倒下,不僅抓傷皮膚,而且也損傷皮下組織和肌肉,局部出現出血性水腫。興奮性顯著增高的病狐,常咬籠子和食具等。由于中樞神經操作嚴重和腦脊髓炎癥,常引起肢體麻痹或不完全麻痹。有些病例出現呼吸困難時,呈腹式呼吸,節拍急促,每分鐘150次。有些病例呈犬坐姿勢,前肢叉開,頸伸展,咳嗽和呻吟。后期由鼻孔和嘴流出血樣泡沫,這種病倒很少出現搔癢傷,病程2-3至24小時。
診斷:根據流行病學、特征性臨床癥狀痛癢及病理學變化特點,進行綜合分析,可以做出初步診斷,為了進一步確認,可進行血清學和生物學試驗。
可無菌采取剛死于本病的動物脾、肝、及等臟器,制成1:5組織懸浮稀釋液。為了防止污染,每毫升乳劑加入500-1000單位的青、鏈霉素。離心后取上清液1-2毫升,給試驗狀,有的兔將接種部位咬破,甚至露出骨頭,最后死亡。
防治:目前尚無特效療法。發現本病后,應立即停喂被偽狂犬病污染的肉類飼料,同時用抗生素控制繼發感染。
為預防本病發生,對飼料要嚴格檢查,特別是喂豬內臟和肉類時更要注意,應煮熟或無害處理后再喂。